pic
于冰沁
副教授
是生活在自己理想世界的哲学家(INFP),也是尽全力保护所爱之人的绿色小鹿(ISFJ)
  • 基本信息
  • 荣耀奖励
  • 著作教材
  • 论文作品
  • 主讲课程
  • 科研项目
  • 基本信息
  • 荣耀奖励
  • 著作教材
  • 论文作品
  • 主讲课程
  • 科研项目

一、经历概述

于冰沁,北京林业大学城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方向)博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9)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名交大养成系教师】。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老龄友好型社区景观感知生成式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等【也对乡村振兴颇有兴趣】。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课题8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等9项。

在Urban Climate等国内外专业一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8篇入选中国学术精要高被引论文,2次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出版专著7部,其中2部受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资助出版,1部入选《光明文库》,1部获得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成果奖。

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参与编制全国、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运营维护标准等3项。

成果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5项。

入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星人才计划。

兼任上海市科技专家库、《风景园林》《园林》学刊青年编委、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民族团结进步会副会长。

三、教学经历

主持教育部、上海市、校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线上本科课程1门、上海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主编国家林草局“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

近5年,获得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优秀课程奖(AI应用类)、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西浦全国高校教学创新竞赛一等奖、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特等奖、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教学能手”“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等教学类奖励与荣誉称号33余项。

指导学生获得国际、国内科研、设计竞赛和社会实践类奖励20余项。

四、硕士、博士生、博士后招收目标

由于本人性情随性、懒散、自由散漫,无法提供太多实习实践的机会,只会一些套路。

也没有自己喜欢和专注的研究方向,反而更期待学生可以提出有趣的自由探索方向。

“不虚拟超现实”团队的学生们普遍给予我的评价是“宽容、自由”,从未对我的学术成果有过任何评价(确实也没有成果)。

虽然不一定能理解同学们的选择,但能做到尊重。

唯一算得上期待的是我们彼此可以做到有【勇气、坚定、智慧、行动、规矩】。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大鱼海棠》

【温馨提示:博士生名额每年根据教师科研当量排序分配,每年9月公布下一年的名额,提前联系也没啥用!】

五、一些欢迎的客套和想说的真心话

李叔同先生说过“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很荣幸我们相遇在这所百年学府中。

这里既有百年交大“敢为人先”的科创基因,也沉淀着设计学院“体育并举”的人文肌理。

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

青春最动人的,莫过于为热爱奔赴的模样。

愿接下来的时光里,你们尽情探索、畅快交流,找到心之所向。

我们也将在风景园林系等待同学们,无论你身在何处,我们都将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一、科研奖励

1)2022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2.11(高密度城市社区公共开放空间游憩与生态服务功能共轭研究) 

2)2021年度上海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2021.10.(上海环境适应性绿地雨水源头调蓄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3)2020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7),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11(社区绿地空间生态化优化设计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4) 202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风景园林教研优秀论文奖(排名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1.5(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的游戏化建构与评价途径) 

5) 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风景园林教研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名(排名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12(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建构与混合式教学真实性评价方法) 

6) 2017年入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星人才计划,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7.04

7)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10 

8)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排名1),颁奖单位: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2015.09

二、设计实践获奖

2024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非、中东IFLA-AAPME设计奖文化与传统勒荣誉奖(排名4),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24.11(与自然的对话——无锡勃公岛生态公园数字自然科普与管理系统)

三、教学奖励

1) 2024 GMA Awards : AI Special Recognition 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GMA优秀课程奖(AI应用类)(排名1),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2024.12

2)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9.6(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3)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在线教育联盟,2020.8 

4) 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竞赛一等奖,全国在线教育联盟,2019.7

5) “西方风景园林艺术史”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023.5

6) 上海市课程思政展示活动特等奖(排名1),上海市教委,2025.7.11

7) 上海市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排名1),上海市教委, 2023.6.9. 

8)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科学)一等奖,上海市总工会、中共上海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8.9 

9) 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4),上海市教委,2022.10.(“双师资、全景化、四段式”复合应用型风景园林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10) “风景园林简史”课程被认定为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排名1),2022.12 12) “风景园林简史”课程被认定为上海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排名1),2021.12

11)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4),上海交通大学,2019.12.(“三化”导向下的复合应用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上海交通大学,2020.7 .(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案例资源的“三阶+四化+三省”混合式教学模式) 

13)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1),上海交通大学,2017.6(基于案例资源库的风景园林生态规划设计课程studio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14)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创新竞赛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排名1),2022.12 

15)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排名1),2021.12 

16)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排名1),2020.12,2021.12 

17)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排名1),上海交通大学,2017.12

四、荣誉称号

1)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2012.12 

2)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优秀学员称号,2019.7 

3)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及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3 

4) “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中共上海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8.9 

5) 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委,2024.1 

6) 2017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委,2017.11 

7) 2023NCDA Awards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2023.8 

8) 2022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含园林、建筑)“4+X”校联合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四校联合毕业设计组委会(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2022.06. 

9)   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一等奖(个人),上海交通大学,2024.7 

10) 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二等奖(集体),上海交通大学,2018.10 

11) 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三等奖(个人),上海交通大学,2019.10 

12) 上海交通大学“佳和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2024.5 

13) 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励计划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2020.9 

14) 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励计划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2017.7 

15) 上海交通大学卓越教学奖提名奖,上海交通大学,2020.5 

16) 上海交通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上海交通大学,2019.3 

17)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能手”称号,上海交通大学,2017.12. 

18)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上海交通大学,2024.12 

19) “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上海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上海交通大学,2017.10 

20) “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上海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上海交通大学,2016.10 

21) 上海交通大学“十佳班主任”称号,上海交通大学,2016.12 

22)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上海交通大学,2016.12 

23) “最受欢迎青年教师”奖教金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2016.11

一、教材

1)李倞,林广思主编,城乡碳中和生态环境规划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24.12(ISBN 978-7-5219)(“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与固碳技术”教材体系)

2)杨至德,于冰沁等编. 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2(ISBN-978-7-5680-6826-0)(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精品教材)

3)车生泉,张凯旋,于冰沁等编著. 生态规划设计——原理、方法与应用[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9.(ISBN 978-7-313-09989-1) 

4)张晓军,于冰沁等编著. 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理念、设计与案例 [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22.5(ISBN978-7-5096-8429-0)

二、著作

1)张辰,吕永鹏,于冰沁等编. 平原河网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与临港案例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4(ISBN978-7-112-27181-8)(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成果系列丛书)

2)于冰沁,车生泉等著. 海绵城市研究与应用——上海环境适应性绿地雨水源头调蓄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2.(ISBN978-7-313-26636-1)

3)于冰沁,车生泉等著. 高密度城市中公共开放空间——上海城市社区游憩与生态服务功能共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1(ISBN978-7-309-15304-0/T.683)

4)于冰沁译,重组未来:城市生态社区多学科规划设计途径——以德国柏林Zingster社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12(ISBN 978-7-313-22582-5)

5)车生泉,于冰沁,严巍. 海绵城市研究与应用——以上海城乡绿地建设为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12. (ISBN 978-7-313-14284-9) 

6)于冰沁,孙贝烈. 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生态农业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4.04. (ISBN 978-7-5517-0577-6) 

7)于冰沁,田舒,车生泉. 生态主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基于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研究 [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7. (ISBN 978-7-5034-4154-7) 

三、行业与地方标准

1)国家住房与建设部. 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R]. 北京:国家住房与建设部,2016. 02.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R]. 上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6.08. 

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海绵城市建设运行维护标准[R]. 上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21.10.

一、教学研究论文

1)于冰沁,张洋,蒋建伟,余建波,苏永康. 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以“风景园林简史”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20,30(9): 118-125

2)于冰沁,李玉红,张洋.体用并举——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的游戏化建构与评价途径[J]. 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优秀论文集, 2021.12 

3)于冰沁,王云,王玲,张洋.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建构与混合式教学真实性评价方法[J].风景园林,2020(S2):6-11 

4)于冰沁,穆振宇,张刘心等.基于用户体验与自适的风景园林简史教育游戏小程序设计研究[M].园林, 2023,40(05):24-32. 

5)于冰沁.面向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美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以“风景园林艺术史”通识核心教育课程为例[J].通识教育评论, 2024 (1):58-67. 

6)于冰沁,黄琚,武超,吴亚妮. 听心声、助成长、共筑师生“同心园”——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开展师生党支部共建活动[N]. 光明日报,2020-11-08 

7)入选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报告)(排名1),2022.03(风景园林历史教学的游戏化建构与真实性评价途径)

二、科学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1:风景园林历史文化与美学特征嬗变(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1)Ce, Sun, and Yu Bingqin*. 2025. “Mutualism and Ontology: Rethinking Spatial Imagery Composition in Chinese Gardens.” Landscape Research, February, 1–23. doi:10.1080/01426397.2025.2461571.

2)Sun C., Jiang Z., Yu B*., How to interpret Jiangnan gardens: a study of the spatial layout of Jiangnan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ctal geometry [J]. Heritage Science, 2024,12:353. 

3)孙策,于冰沁*. 兰溪伊园考[J].中国园林,2024,40(6):131-137. 

4)于冰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景园林. 光明日报, 2019-06-24(14版) 

5)于冰沁,田舒,车生泉. 从麦克哈格到斯坦尼兹——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风景园林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嬗变[J].中国园林,2013,29(4):67-72.

6)于冰沁,王向荣. 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与趋势探讨[J]. 中国园林,2012,28(10):36-39.

7)于冰沁,田舒,杨辉,车生泉.新世纪美学运动与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的范式转向[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2):132-136.

研究方向2:老龄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功能协同(景观多维度感知) 

1)Sun W., Qiu Y., Yu B.*, Wang Y., Inclusive Design of Smart Landscape in Community Parks for The Migrant Elderly. AHF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Design,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AHFE 2024 Hawaii Edition), 2024.

2)孙文书,于冰沁*,邱烨珊,谢长坤. 基于随迁老人的社区公园景观包容性设计研究[C]. 见:金荷仙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2022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8:199-208. 

3)韩涵,于冰沁*.“一米高度看城市”:儿童友好视角下的综合公园趣味性评价[J]. 南方建筑.2023(05):99-107. 

4)孙文书,于冰沁*. 社区公园环境对漂族老人健康行为活动的影响研究[J]. 风景园林, 2021, 28(05): 88-91 

5)Yu .B.Q., Sun W.S., Wu J. Y.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creational Attraction for POS in Urban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Sustainability, 2022,14,1460-1475. 

6)于冰沁,谢长坤,杨硕冰,车生泉. 上海城市社区公园居民游憩感知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对应分析[J].中国园林,2014,30(9):75-79.

7)张杨,于冰沁,谢长坤,车生泉.基于因子分析的上海城市社区游憩机会谱(CROS)构建[J].中国园林,2016,32(6):52-56. 

8)杨硕冰,于冰沁,谢长坤,车生泉.人群职业分异对社区公园游憩需求的影响分析[J].中国园林,2015,31(1):101-105.

研究方向3:气候适应型绿地雨水调蓄系统优化(景观水文与热舒适) 

1)Lai D.Y., Liu Y.Q., Liao M.C., Yu B.Q.*,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e layouts on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of green space in summer Shanghai [J]. Urban Climate, 2023,47:101398 

2)Yu B.Q., Guo J.K., Tian S., Chen Y., Lv Y.P., and Mo Z.L. How to Calculate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Storage Capacity for Urban Green Space: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Used in Shanghai City.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ience), 2020, (3) 

3)Xie Changkun, Yu Bingqin, Che Shegnquan, Cai shize, Yan Lybing, Liang Anze. The effects of tree root density on water infiltration in urban soil based on a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 Shanghai, China.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20 (50):126648 

4)Xie C.K., Wang Z.D., Yu B.Q., Che S.Q.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Green Space In Situ Rainwater Regulation and Storage Systems for Combat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Design of Shanghai Gongkang Green Space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J]. Land, 2022,11,777. 

5)Jiankang Guo, Bingqin Yu, Yuan Zhang, Shengquan Che. Predicted models for potential canopy rainfall interception capacity of landscape trees in Shanghai, China [J].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Vol.136, Issue 2, April 2017

6)于冰沁,车生泉,严巍,郭健康.上海城市现状绿地雨洪调蓄能力评估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3):62-66. 

7)于冰沁,车生泉,严巍,谢长坤.上海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及低影响开发技术示范[J].风景园林,2016(3):21-26.

8)张园,于冰沁,车生泉.绿色基础设施和低冲击开发的比较及融合[J].中国园林,2014,30(3):49-53. 

9)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31(6):11-16.

10)于冰沁,车生泉,王璐,胡绍颖. 上海滨海盐碱地区环境适应性雨水花园结构优化[J].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 四川成都,2020.11.12:728-732.

三、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

1)上海交通大学,“林阵卷饼”风景园林简史智慧学习系统V1.0[P],软著登字第11266200号,开发完成日2022.9.23,登记日2023.6.16 

2)Bingqin YU. SALT-ISOLATED RAIN GARDENS STRUCTURE [P], US11470787B2,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3)于冰沁,车生泉,王璐,莫祖澜,吕永鹏,陈嫣,张辰. 一种隔盐型雨水花园结构应用模式的选择方法 [P], ZL 202110207989.3,申请日2019.07.30,授权公告日2022.04.05 

4)于冰沁,车生泉,郭健康,张园,阚丽艳,陈舒.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P],ZL201410324166.9, 申请时间2014.07.09,授权公告日2015.12.09 

5)于冰沁,车生泉,蔡施泽,谢长坤,阚丽艳. 一种构建根系促渗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P], ZL201711461249.2, 授权,申请时间2017.12.28,授权公告日2020.12.03 

6)车生泉,谢长坤,李鑫,陈丹,于冰沁. 一种植物滞尘机理研究的风洞模拟装置及操作方法 [P], ZL201710659087.7, 授权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西方风景园林艺术史

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风景园林简史

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虚实嵌合设计

MLA专业型硕士课程:东方园林设计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城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技术”(2022YFF1301100),课题5:多目标协同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优化与功能提升技术与模式,2022.10.21-2025.11.21,参与 

2)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面向情绪调节的老龄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建设路径,项目编号:21BSH124,主持,2021.6.10-2024.12.31,在研. 

3)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城市社区公共开放空间游憩与生态服务功能共轭研究——以上海为例,项目编号:17FSH011,主持,2017.09-2018.09,已结题

4)202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从生态文明思想到人民城市理念——论中国风景园林嬗变中的生态价值取向,项目编号:21JHQ051,主持,2021.12.19-2024.12.31,已结题 

5)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海绵城市雨水调蓄能力评估与空间绩效模拟技术,项目编号:2016-K2-002,主持,2015.10-2017.10,已结题 

6)2025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嗅觉意向时空分异特征及感官联觉机制研究,主持,2025.04-2028.04,在研.

7)2017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上海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征、影响机制与历史成因考,项目编号:2017G39,主持,2017.12.1-2019.11.30,已结题

8)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星(C类)计划,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源头调蓄系统构建及调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QC1400200,主持,2017.04-2020.03,已结题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雨洪管理的上海城市社区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耦合,项目编号:2013M531176,主持,2013.05-2015.06,已结题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