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8 09:06

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是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领导下,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组织、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奖项。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师曹永康杜春宇的2项优秀项目获得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奖项类别分别为传统建筑类优秀住宅与住宅小区设计类 。


【一】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脉陈列馆

传统建筑类 二等奖

项目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脉陈列馆

项目地点: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

建设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师:曹永康

设计团队:王黎囡、杨鹏、冯立、季鑫焱、杜骞、田雨昕、姜山、李倩、宋晓冰、陈蕾、窦荣海、刘健刚

摄影师:李雪峰

        华师大历史文脉陈列馆位于华师大中北校区核心位置,由中楼、东楼、西楼、北楼四幢建筑组成。四幢文物建筑原为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的校舍建筑,也是上海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东楼、西楼2011年被公布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中楼、北楼被公布为文物保护点。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脉陈列馆建筑群作为上海近现代教育建筑的代表之一,他的保护体现了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

        本次修缮设计中,以保护文物建筑的原貌特征;突出文物建筑的文化价值;保证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提升文物建筑的整体景观效果为设计目标。对文物建筑历史原貌进行了调查研究,运用无损检测和摄影测量等手段对建筑保存状况及主要病害进行了勘察分析。力求全面了解修缮对象的主要问题。

        本次修缮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 文物建筑外立面修缮:以建筑历史原貌研究为依据,恢复建筑群历史外观。外立面修缮的重点为清水砖墙的修缮与恢复,设计中制定了明确的修缮标准并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确认小样,完整地恢复了红砖清水墙的历史原貌。

  2. 室内修缮更新:根据各单体建筑不同的使用功能,在保护建筑原有基本空间的前提下,对局部空间进行更新;室内风格以体现建筑的时代特征为主。

  3. 设施设备更新完善:根据后期使用功能要求,设备与管线的更新也是本次设计的难点之一,设计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识别处理。

  4. 环境整治与营造:通过对室外庭院等环境的营造,提升建筑群整体景观风貌,体现建筑群的文物价值。

        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以来,得到了学校及社会各方的认可与好评。也是我们对文物建筑的修缮与更新设计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调查分析:通过对老图纸和现状的对比得出结论

检测勘察:运用无损检测和摄影测量等手段对建筑保存状况及主要病害进行了勘察分析

方案设计:根据勘察分析发现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保护修缮方案

施工指导(清水砖墙):施工中对外墙的修缮

施工指导(木结构加固墙):施工中对大木构件的修缮

大梁的受力承载不足,为提高承载力并防止裂缝的发展,用镀锌钢对木梁架进行抱箍。

效果展示:对水磨石的修缮

效果展示:修缮前后对比照片


效果展示:修缮后照片


【二】浙江安吉大竹园乡村设计

优秀住宅与住宅小区设计类 二等奖

项目名称:浙江安吉大竹园乡村设计

项目地点:浙江省大竹园村

建设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师:杜春宇、金凌骏、黄建云

设计团队:双降喜、杨琪、胡雨薇

摄影师:章勇

大竹园村坐落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浙江安吉,作为2016年省级农房试点项目,其肩负着尊重与复兴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使命。

经过调研,大竹园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经过历代的破坏、改建和生长,如今村中历史最久远的是一堵清末的墙。大竹园村建筑形式和街道新旧掺杂,但保留下了村落的肌理浙北民居的建筑形制和生活方式。

基于此,我们给予其浙北田园新农居的定位。我们延续了村庄的生长方式,在基地上不开辟任何一条新的道路,而是利用原有的田埂路演化形成。基地上所有的生产要素:竹林、田园、水系完整地保留,建筑成聚落状围绕这些生产要素布置,保持了乡村最原始的风貌与特征,使新、老大竹园村自然的衔接成一个整体。

大竹园村设计规划不仅在设计上做出,在建设及管理上也探索了一系列最新的管理机制。建筑师定期下乡,村委会委托统一代建的形式。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村落肌理:自然生长

通过对浙北民居空间结构和建造方式的研究,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细节处理的元素,如甘蔗脊、万字花窗,青石券包边,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精致的建筑细部。

新建民居针对当地特殊的地域、气候,采取了一系列对应设计,如建筑山墙开设有通气花窗,有利于空气流通减少潮湿;弧面屋顶的处理有利于减少雨雪的负载,地面架高的处理,减少了室内的潮湿。

特色民居解析:

建筑上,调研发现村民的自建房中的车库并不用来停车而是做闲时农具房,甚至更多的是老百姓的天然会客厅。我们把“农具房”式客厅的概念加以延续,为每一栋建筑打造一个符合原有生活习惯的“车库客厅”。最终从浙北民居中汲取元素,保留传统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格,唤醒村民们儿时的记忆——“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生活过得地方”。

作为江南水乡,大竹园村紧邻龙王溪,内部水系纵横,我们疏通了所有的水系,做到家家畔水居,户户闻水声,村民闻着水声就可以找到家。除了观赏,水系可以用于灌溉、浣洗、生活。在新老村的衔接处,我们结合原有的水塘设计了村民文化中心等公共配套,更好地辐射新老村,成为村民日常聚会交流的场所。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