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校园庆典临时建筑空间设计》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2021年4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二年级进行了《建筑设计及原理(1-2)》课程“建构(Tectonics)”板块的评图,评图于交大闵行校区建筑馆中庭进行。本次评图评委由该课程指导老师范文兵、宋晓冰、赵冬梅、刘小凯、张子琪及外请评委校团委孟祥成组成。
评图自下午14:00点开始,持续进行了4个多小时,气氛一度十分热烈。最终经评委讨论,选出了2个优胜方案参加校园庆典活动,入选方案分别为:方案一《生日蛋糕》,主要建造材料为发泡剂及气球;方案二《路径》,主要材料为纸筒。
评图结束后,两组同学于交大闵行校区仰思坪进行方案的施工建造,全体同学都十分努力,克服了建造时间短、恶劣天气等不良条件的影响,最终于4月9日晚完成施工,实现了“七天创造奇迹”,顺利参与到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庆典活动“交大人节”中。
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博的校庆活动推送中,在显著位置分享了本次建造的作品。
建造过程虽艰难,但同学们在不同组合的团队工作里学到了新时代建筑师的必备素质“合作”,并初步体会到了作为建筑师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建成的喜悦和成就感,感受到了建筑师的职业魅力。
期间,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武超老师对方案的实施落地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课程介绍
《校园庆典临时建筑空间设计》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筑设计及原理(1)》的教学成果,《建筑设计及原理(1)》课程在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本科二年级开设,为期一年,每学期八学分,由“空间(SPACE)”、“建构(TECTONICS)”、“基地(SITE)”三个板块构成,这一教学体系是交大建筑学二年级教学组经过十余年教研实践逐渐发展成型,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在国内建筑教育界享有广泛声誉,教学成果曾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优秀奖(最高等级)、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交大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作品获得过多项国际、国内设计奖项,入选多项设计专业展览,教师发表相关教研论文20余篇,设计作品还受到多家重要新闻媒体(如《青年报》、人民网、东方网等)的报道。
任务书介绍
本次作业“校园庆典临时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建造,是在上海交通大学125周年校庆的“交大人节”活动中展开的。设计要通过材料/结构/建造/建构/(力学、几何)等训练要素,对交大校庆等重要主题,进行建筑学转译。功能(PROGRAM)设定要满足“交大人节”活动中,校内外人员各类使用(休憩、拍照、观景、聊天……),以及展示。
学生以4-5人为一组,在指定范围内完成经过分析研究的“校园庆典临时建筑空间”。该临时建筑/装置不得小于3.5X3.5X2.5(净高)米,不得大于4.5X4.5X5(高)米,必须要有一定的屋面限定(不小于基底面积的1/3),但不一定有围墙。该临时建筑空间要求结构选型合理,材料选择及加工方式要充分发挥材料特性,要便于适应于现有人工及技术条件的快速、经济地建造及拆卸。
建成方案介绍
方案一 《生日蛋糕》
小组主创成员:何晶岚、刘明羽、王檀香、庄严
主要材料:发泡剂、气球
方案介绍:我们方案的初衷是试图构建一种拱形空间。我们将形体拉长,就带来了一种时光追溯的纵深感觉,形体上的洞既是与场地的呼应,也是树洞的隐喻。将建校的125年历史阶段排列在气球和发泡剂主体之间,我们希望校友和游客们在扎破气球的一瞬间,既能感受到节日的欢愉,又能与气球之后的年份不期而遇,唤起当年的回忆,更带来一份归属感。
教师点评:方案利用气球作为模板进行发泡剂的浇筑,在材料和建造的研究方面有创意,建筑形成的空间和肌理有特色。作为校庆主题的临时建筑,方案将相关主题元素融入建筑表皮,既体现了活动的特色又与建造有较好的结合。方案在短短7天之内克服种种困难按时完成,团队工作效率较高。在模板的固定成型和建筑表面肌理的可能性研究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方案二 《路径》
小组主创成员:彭迪、李晓乐、唐靖雄、吴镝、霍硕领
主要材料:硬牛皮纸筒
方案介绍:我们选择硬牛皮纸筒相互插接的形式,形成一个错落纵横的框架,以"SJTU125"、的抽象文字为形态控制依据。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形成引导人流的路径,增加使用体验。在细节设计上,我们在中空的纸筒里加入了镜面装置,利用光线反射形成潜望镜的效果,从而增加趣味互动体验。
教师点评:方案用不同大小的纸管互相插接形成整体结构,并在连接的节点上做了巧妙的设计,将镜面和有机玻璃片结合插入纸筒内部,不仅加强了纸管的连接强度,同时产生了潜望镜的效果。纸管在水平连接的设计上充分利用纸管自身的弹性产生相互挤压的作用,设计简单有效。用红色油漆突出了活动的主题,使方案在特定的角度可以看到与活动相关的抽象文字。但方案在建造和材料的推敲上缺少深入的研究,材料的独一性和方案的互动性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方案三《后浪》
小组成员: 徐羽伦 韦振泽 刘婧怡 李展徽
主要材料:奶茶杯、PVC塑料管
方案介绍:利用奶茶杯插接后自承悬挑的性质,营造单边拱的形态和空间效果,将几组单边拱连接形成“海浪”的形态。三片海浪从内到外形成过道空间,用奶茶杯本身做成的五角形小风车可以为空间提供更多动态、声音和交互功能。共同庆祝建校、交大人节,不仅仅是缅怀历史,更是继往开来,争做时代的“后浪”。
教师点评:方案通过一次性塑料杯和PVC塑料管穿插形成最基本的结构单元,通过单元间的穿插进行束状组合,从而发展成具有可动特点的建筑。方案下半部分固定,上部可以随风摇摆,具有一定特色。建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方案四《众星拱》
小组成员: 陈迪 蔡瑞颖 金重伯 买地那
主要材料:PVC塑料片
方案介绍:将塑料片单元进行相互插接形成拱形,并将几榀拱形相连形成曲面。不同层数pvc板材的叠加可以达成不同的光线变化与空间感受,阳光通过pvc板的过滤反射和折射,由于湿润的空气阳光透过板材间的缝隙可能有丁达尔现象显示出的几道光柱,人可以在空间中体验出闪耀和光辉的感觉。平面图上,可见红色与黄色两类色彩pvc板材构成SJTU的字样。
教师点评:利用PVC塑料片有一定强度同时又有一定韧性的特点,将其加工成四角星,每一个四角星有两个凹槽,互相穿插,形成一定的弧面,在弧面的纵向上进行拉伸式组合,形成筒状空间。该临时建筑的特点是材料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在光线照射下又形成了不同的透明度,以及斑驳的光影效果。建议:PVC塑料片的韧性有余,强度不够,从而在搭建成4.5米见方尺度的建筑存在困难,建议寻找替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