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7 10:44

突破和妥协? 保持清醒? Keep Working? 练就特等奖的秘诀!

FourC Challenge 2020 赛后专访Part.1 



特等奖-F10WER小组作品FutureBus

北京时间2020年6月7日晚8点,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主办,设计学院IIDE(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Design Engineering)项目中心承办,以“Reconnect”为主题的FourC Challenge 24小时设计挑战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竞赛题目为“花”,参赛者围绕赛题开展跨学科合作设计,共有来自哈佛大学、西北大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西班牙IE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全球52所高校的200余名设计类专业学生参赛。最终第十组“F10WER”以蒲公英为灵感,以“未来巴士(Future Bus)”为设计内容的作品从四十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特等奖。


F10WER MEMBERS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秘四位年轻人在这紧张有限的24小时里碰撞出了怎样的设计火花吧!




F10WER:在对几个可行的领域进行讨论后,我们决定主旨是用设计减缓人们对公共场景存在健康隐患的惧怕,带给他们恢复日常行为的信心。话题中包含餐馆、公共交通系统、公园、电影院、办公空间、医院、线上社区等。随后,我们进一步讨论明确以公交车作为主题。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环,公交车似乎存在更多可以通过设计改善的痛点,同时它也承担了城市公共出行最重要的任务。相比于地铁的密闭空间和系统的高自动化/高集成性特点,公交车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应用在公交车上的设计方案也将会很方便移植到地铁上。





F10WER:我们以蒲公英为灵感,把乘客想象成蒲公英的种子,了解它如何打开并自由散布种子的过程。设想一个乘客从上车到下车的全过程可能存在的通过触碰或相互距离带来的潜在风险,也找到了若干个可以提升的关键问题。





F10WER:在比赛开始前,主办方即对比赛内容给出了清晰的描述和要求,因此,我们小组成员深感时间紧迫,竞赛伊始便进入快速思考、频繁交流的状态。根据主办方要求的innovation process,我们有条不紊地从设计logo开始,由有设计logo经验的同学主导完成。设计过程中,来自哈佛大学的William尽管是建筑学背景,但是综合能力非常强,主导了公交车空间分布的规划,对产品设计过程也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即使学科背景不同,但我们认为只要组员们能力够强,并且心往一处使,跨学科合作一定会给作品锦上添花。





F10WER:回顾最终概念的起源到形成,整个过程我们都在突破和妥协,最大的限制因素是24小时的时长和在线工作的效率,我们为了赶进度,首先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并且选择尽可能完整地表达设计理念,让成品完成度更高,舍弃部分难以阐述和耗时太长的设计方案。就组内而言,印象很深的一个纠结在于采取半面车厢整体开门还是引入半坐半立式座椅,前者看似很激进可能会导致车辆结构不稳定,后者则相对稳妥但也带来了空间分割、视觉不流畅的新问题。最后,记得已经是凌晨2点左右了,提出前者开门方案的Ryan说服我们应该冲一下,用一个比较激进的想法展现未来性。很快我们达成共识,认为这种从未见过的设计方案可以更好地契合我们 “少接触乘坐”的目的,同时也完美地体现了蒲公英作为选定花种的创意联结。我认为我们的团队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所有成员都愿意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做些取舍,做出个人妥协。





F10WER:​非常有价值,组员们丰富的创意、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时刻都在相互激励;嘉宾的主旨报告、导师24小时的巡视指导也给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各组精彩纷呈的作品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带来很多解决问题的新角度。从赛前主办方充足的准备,到流畅的竞赛过程,让我们意识到:各种工具比如视频会议软件、云端合作文档等只是交流的媒介,最重要的交流核心还是“人”的因素,即是指导教师、参赛同学、志愿者们的认真负责及团结合作。我想这同样适用于“后疫情时代”对“Reconnect”的思考,随着5G时代的到临,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流势必更加方便,线下与线上的屏障也会被逐渐打破,而我们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然是解决问题、取得重新联系最重要的一环。



专业评委这样评价他们


  • 非常全面和系统的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平衡社交距离,功能和情感需求。
  • 概念解释方式清晰;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细节设计出众。
  • 该作品针对场景进行了精心设计,充满新意,考虑周到。





 • END •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