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展特色简介
1、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毕业设计的题目,结合学科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选题,其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乡村再生、已有建筑改造等多个教学及研究层面。在此基础上,针对课题的各自特点,有目的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及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力图形成研究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此次毕业设计,不仅形成对建筑学系五年教学成果的综合与回顾,同时也期望形成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等学科未来发展可能的探索与展望。
2、设计系
工业设计专业
2018届工业设计本科毕业班是一个团结活泼、不断创新的集体,此次毕业设计作品,涉及智能产品、健康关爱、品质生活、办公休闲、珠宝首饰等多个领域,展示了创意转化和设计实践能力。毕业班半数学生选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府继续深造,部分学生选择在网易、爱奇艺等互联网公司就业。
视觉传达专业
1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有该专业的26名同学参与展出,同学们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从拟定课题,前期调研到中期设计与制作再到后期的扫尾与完善,一步步有序地开展,执行,产出了许多高质量,有创新的设计作品,形式和主题也丰富多样,涵盖了视觉设计的各个领域,有包装、品牌、字体、海报、插画、动画、游戏等多种表达形式,主题内容也横跨了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期待这次的毕设展能给师生和广大设计爱好者带来视觉上的惊喜和享受。
从关注老年人网络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APP设计,到虚拟校园主题的游戏设计;从传统文化的书籍装帧、动态影像、文创产品延展及形象设计,到城市区域旅游品牌的视觉设计与推广设计;从经典名著的插画、绘本,到多媒体演绎的精彩呈现----视觉传达2018届本科毕业生作品展给你更多期待。经过在校四年的专业历练,经过毕业季熬过的一个个通宵、在导师和同学们不断的讨论中、一遍遍修改、颠覆、蜕变-----视觉传达的毕设终于打磨出它应该有的光彩。
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18届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班富有特色,不仅在设计本专业中富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更是在多方领域均有成就,毕业的同学更是在 UPenn, AA, UCL, RCA, HKU等多所知名国际大学获得offer。环境设计专业: 本次毕业设计同学们将从城市更新探索,室内改造,空间模块化,村落景观创意设计,主题公园形象规划等方面为大家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魅力。
3、园林科学与工程系
风景园林专业
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涵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与园林生态3个交叉支撑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园林植物方向侧重基础应用研究,以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园林生态方向包含城市绿地生态、土壤质量评价、景观生态与生态修复等研究层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关注气候适应性城市、城市绿色廊道、滨水空间、综合公园、城市生态修复、休闲游憩等国家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2018年风景园林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侧重抗逆植物筛选应用、功能性植物开发、城市土壤与大气生态、滨水空间更新与弹性利用、人口老龄化、乡土文化传承与大众游憩偏好等城市双修与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并通过运用社会学、行为心理学调查、参数化设计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创新的研究视角,寻求关键问题的解决途径与策略,形成科学指导性强与可视化程度高的鲜明特点。
毕业设计作品展精选
1、设计系
工业设计专业
面向儿童就诊焦虑的叙事医疗产品服务设计
樊博洋 | 指导老师:韩挺
设计说明:“小猪居居”将传统的就诊流程演绎为和小猪一起探索医院,收集硬币的故事。投入不同的硬币,居居将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小朋友解释相应的治疗过程或给与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授予小朋友“奖励币”的形式,增进与小朋友的互动,进一步帮助小朋友消除就诊焦虑,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PHULIEVE — 改善如厕“低头族”习惯的厕纸盒设计
谢云博 | 指导老师:董占勋
设计说明:“PHULIEVE”是一款适用于公共厕所场景下的交互式厕纸盒,用于解决低头族如厕玩手机导致占用厕位时间长而引发的公厕排队拥挤现象及使用着自身健康受损的问题。采用情感化设计及功能置换形式的牵制型设计思路,引导用户放下手机,专心如厕,并以免费厕纸作为奖励,实现使用者及公共环境的互利互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缩短平均厕位占用时长的目的。
作品名称:基于EEG信号的情绪调节系统
段亦欣 | 指导老师:张立群
设计说明:作品利用可穿戴设备中的脑电波传感器读取与大脑专注度与放松度有关的数据,由此识别出用户此刻的心理状态,帮助其体察当下的情绪变化,同时借助冥想练习改善用户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缓解生活或工作压力。
作品名称:刀叉餐具精品化设计
何轶天 | 指导老师:张帆
设计说明:VIE,法语中“生活”的意思,寓意享受生活。鱼在中国传统象征者平稳、喜庆和繁荣,同时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平稳,这正是80后人群所追求的生活境界。虽然他们追求的还是平稳的生活境界和生活方式,但这与丰富的生活并不冲突。所以餐具的造型是在简约的设计风格上添加了一些纹饰——打破平静湖面的波澜,纹饰的造型既像两道水波澜的相互交错,又像两条鱼在嬉戏玩耍。
作品名称:L共享办公间
张馨月|指导老师:张湛
设计说明: 以共享办公空间为前提设计的组合办公间,通过二级楼梯的高度差创造相对独立的空间,保证员工的私密性的同时,不阻断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同时设立一些讨论空间,帮助员工更好地‘共享’观点。
视觉传达专业
环保主题游戏《Clean & Glean》插画设计
孙之瑜 | 指导老师:王炜
作品简介:“Clean and Glean”是一款建立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手机端游戏。它的主题是鼓励垃圾分类与回收等环保行为。这组CG插画包括了游戏场景插画和海报插画。游戏场景插画选用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作为内容主题。海报插画则体现角色和游戏中小精灵的互动画面。游戏将现实中的建筑和虚拟元素结合在一起,激发玩家将公益行为从游戏带入日常生活中。
奉贤区域形象识别系统设计
王晗晖 | 指导老师:李鹏程
作品简介:在深入了解奉贤区域文化后,为奉贤区设计了一套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该设计作品,重点展现了奉贤区域的色彩、特产、民俗节日等内容,将奉贤区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融入在视觉形象设计中,形成了具有奉贤区域独特的视觉形象。
视错觉主题的插画绘本设计
邵雨霞 | 指导教师:丁希凡
作品简介:运用正负形、矛盾空间等认知错觉手法绘制视错觉插图,以灰、金、黑为基调,用插图表现信使、疫病、太阳这些意象。共包含9张插图、1张图标及3张四方连续纹样,并设计成画册、明信片、手机壳、火漆蜡封等周边。
自创卡通玩具品牌及造型设计
刘嘉琪 | 指导老师:李钢
作品简介:艾洛玩具(Ellie&Kero)是针对18-25岁年轻女性的毛绒玩具品牌。以设计心理学、色彩心理学及大量的调研分析为依据,本次设计内容包括标志设计及相关VI产品。Oceano为艾洛玩具品牌旗下的玩具品牌,本次毕业设计完成了Oceano的角色IP设计、造型设计、毛绒玩具产品设计及相关用以宣传IP的衍生品(线上漫画、表情包、家具用品等)。
环境设计专业
基于克朗楼模块下的良仓生活馆设计探索
陆可贤 | 指导老师:赵明
基于克朗楼这一的通用空间,我所要营造的是一个集衣食住行为一体的生活杂货铺,使人在公共开放的空间里有更强的浸入式感受。我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分割方式,而是将把这样一个大空间看成看做一个自由开放的整体,在这个可以成长的复杂系统中,中间生长的岛,或半岛(这是一种空间限定的方式),这些岛有着旋转、浸入、漂浮、覆盖的不同形态,我在形态上想要营造现实与超现实的对比,常规与非常规对比、室内中的室外的感觉,用这样的手法创造出更多的购物体验,而在色彩方面,更想联系游乐场中杂糅的色彩,来表现一种聚集的场所感。
城市更新下的街角环境设计
俞德 | 指导老师:李惠军
该设计以悉尼滑铁卢区街角空间环境设计作为城市更新切入点,发展一个混合用途的公共环境中心,以平民主义的态度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强调了平民化的公共空间的场所感以及开放空间的“公共交往“作用。
Nio蔚来汽车城市换电站模块化设计
蒋浩 | 指导老师:孔繁强
设计换电站从最初布局到可持续改造全生命周期的体验。由基础换电站整合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再到转变为全新的其他功能空间,成为一个个模块型的移动城市家具。
上海天文馆“家园主题馆”室内体验设计—虚拟与现实的交织
周韵晟 | 指导老师:戴力农
本设计融合室内设计与体验设计,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引导方式为不同的游客创造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在室内的设计中使用流线型布局体现宇宙的神秘感,装饰风格结合富有厚重感的船舱金属元素与轻质HUD版面,使体现科技感与未来感渗透入点点点滴滴。同时线下的室内设计结合线上APP使游客有更好的观展体验。
2、建筑学系
王吉辰 |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单体改造设计
本案关注的重点是三系合并后共建空间与其他功能板块的联系方式。主要解决策略是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将功能分为教师和研究生主导、本科生主导和两者共同使用这三大类,用共同使用的功能连接专属使用的功能。将展览、交流、会议这三个公共性最强的板块作为共建核心,置于建筑核心部位,实验办公和教学板块分别提取其中公用的部分置于三个一字型楼栋的中间楼栋,并且与其专属功能产生不同空间上的联系。
苏禹皓 |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单体改造设计
根据前期调研的结论,设计学院加建后的实际使用面积将达到原面积的3倍,但考虑到来自结构和场地方面较为苛刻的制约条件,如何设置最有效率的功能组团以及如何高效连接这些组团成为设计的出发点。
在本科生教学组团中,解构原有的班级组织模式。根据高年级学生更喜欢互相交流,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指导的调研结论,把8人的高年级学生小组和6人的低年级学生个人作为一个“团队”,在团队之间插入教辅空间(讨论室、教室等)来发挥教学组团的完整功能。同时把低年级、高年级学生映射到研究生和老师的关系,教辅空间映射为实验空间,得到了同构的研究生教学组团。
交流是设计的动力,交流空间也自然成为一种高效的连接方式。通过强化原本贯穿整个建筑的东西两条轴线,根据其所在不同位置和不同使用人群,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表现出各异的空间特质和方向性。西侧轴线对接校园生活轴线,沿轴线放置专业教室、共用教室等教辅空间,更强调学生活动的开放和活跃特征;而东侧轴线靠近河流景观,沿线分布会议、研究生学习室等功能,更强调其学术性和严肃性。
在原有隔离的三个条状并置体块体系中,首先从入口处打开一层,用文化广场连接展览空间和教学空间,使人可以自由地流入建筑内部。同时在北侧原室外中庭处隔层设置平台和台阶,鼓励视线和交谈,使其成为打破楼层之间和房间之间的文化中庭。最后在6层处通过平台连接到南侧柱廊的屋顶,分别向两侧伸展,对接西侧河景和东侧的校园生活轴线。
在加建层面,借鉴泰特美术馆对涡轮机厅的保留做法,保留了南北两侧中庭和柱廊的空间特质以及剪刀楼梯的特征构件,而在正立面中轴线上,不同高度活动空间的视线交流将赋予这条轴线新的意义。
3、园林科学与工程系
规划设计方向
善水为邻——基于水岸空间弹性利用研究的嘉善塘两岸绿地设计
胡眸 | 指导教师:汤晓敏
夜景总平面图
鸟瞰图
规划设计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
稻田守望者—基于水稻文化景观利用研究的常熟市小山宕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学生:孙喆彧 指导教师:陈丹 讲师
基于水稻文化景观利用研究的常熟市小山宕综合公园规划设计——设计主题与方法
通过对常熟42个村落的研究,以及对大范围村落的系统研究,从中寻找到村落肌理生成的规则。
基于水稻文化景观利用研究的常熟市小山宕综合公园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由于场地位于城市主干道的一侧,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在研究了乡村肌理之后,研究常熟虞山与城市主干道之间的城市肌理。优化模拟结果后初步形成了场地的道路交通结构:道路系统、水网系统和活动空间。
基于水稻文化景观利用研究的常熟市小山宕综合公园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园林植物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
荷花合子胚显微结构观察及胚胎晚期丰度蛋白筛选
盛江源 | 指导教师:张荻
研究意义:荷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中唯一的水生花卉,其种子可保存千年并保持萌发能力,被称作“千年古莲”,是目前经科学测定的寿命最长的植物种子之一。但其种子
长寿并长期维持种胚活力的生理保护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形态解剖学、生理学与逆境保护蛋白筛选鉴定层面揭示莲胚脱水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响应特征,为阐明荷花种子长寿的生理保护机制奠定前期研究基础。
荷花花器官形态观赏特征
荷花花芽分化、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发育形态特征观测
莲胚发育过程中多糖、蛋白、脂类物质的组织定位观测
A:解剖结构; B:显微结构; C:多糖物质分布; D:蛋白物质分布; E:脂类物质分布
莲胚成熟脱水过程细胞营养物质与水分代谢规律及脱水保护类功能蛋白筛选
园林植物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
上海中山公园典型植物群落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规律研究
学生:罗杰 指导教师:殷杉
研究意义:公园中丰富的植被群落为居民提供了固碳释氧、沉降雾霾、降温增湿等生态效应的同时,也对大气中某些活性有机化合物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依托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中山公园观测点,选取了公园内外共6个代表样点,利用TOF-MS-200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公园内外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和美国环境保护署列出的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EPA TO-15)的进行了分布研究,同时测定湿度、温度等气象因子和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数据,利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和BP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分析影响异戊二烯和TO-15浓度的影响因素。本文结果可为城市森林绿地中合理选择和营造健康的绿色游憩空间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居民选择健身时间和场所提供建议。
园林植物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
上海中山公园负氧离子时间变异格局及影响因素敏感性研究
罗浩元 | 指导教师:殷杉
研究目的与意义:森林和绿地是城市环境中负离子浓度较高的区域,其中的负离子能杀菌、降尘、清洁空气,对居民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依托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站,以中山公园为定位观测点,长期连续定位监测负离子的浓度,研究其时间变异格局;同时监测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物含量,探讨城市森林环境因子对于负离子浓度的影响,量化分析负离子对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物的敏感性;并进一步从影响因素出发设计模拟控制实验,得到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负离子的定量影响。论文揭示了影响空气负离子时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并为居民选择休闲健身时间和场所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