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377 
2021-6-4 08:49

2020-2021-2学期建筑学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期末作业展

​       2021年6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一年级完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大作业“橙”,作业展于交大闵行校区建筑馆中庭进行,展览将持续至小学期结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是在设计学院一年级大平台课程设立之初新设的建筑学一年级本科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由刘小凯、张帆两位老师主持,课程前半段训练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绘图和3D建模,后半段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NC雕刻、泡沫切割、木线锯、激光切割、3d打印、VR虚拟现实等设备的操作培训。

       本课程的实验部分主要依托于建筑学创新实验中心展开,实验中心下设木工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构造实验室及建筑物理实验室,其中木工实验室及数字化实验室是本课程主要教学场所。建筑学创新实验中心是校级注册实验室,由范文兵教授任中心主任,张帆老师任中心管理员,开展与建筑学教学和研究相关的实验活动。

       本学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课程在疫情后的第一次线下授课,也是建筑学创新实验中心第一次进行高强度、长周期的教学活动,实验课程组织高效、安全和有序。课程创新性地和段滨老师的《造型基础1》课程相结合,进行技术和艺术的激烈碰撞。设计过程中建筑系的退休教师林峰老师、园林系陈霆老师、李丰衣老师也为学生的方案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这是一次跨专业、跨课程、跨平台的合作,展示了建筑学系多元共存、勇于探索的设计精神。

       作业“橙”是一次装置艺术设计,以灯具为载体,完成建筑馆三楼中庭的栏杆外围共50米长的界面设计。装置的主要材料为实验室统一提供的“荧光橙”卡纸,设计要求既考虑白天建筑馆中庭自然光产生的阴影效果,又要实现夜间预装灯带所透出的光影变化。学生2人一组,可以用激光切割、泡沫切割、CNC加工等多种实验室设备,完成装置的加工与安装。过程中同学们既巩固了前期的计算机绘图,又熟练了实验室的各种加工设备,甚至有同学提前自学了参数化设计软件,设计出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作品。课程结束后,全体师生举行了小型的结课仪式,同学们制作了各种橙色小道具,配上橙色饮料,给期末沉寂的白楼添加了一笔靓丽的橙色。

作品介绍

        程逸寒 张宇组:通过弧形圆片的不同折叠角度,产生表皮的渐变,进而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


        谢祺旸、刘嘉磊组:用参数化方式生成凹凸的三角面,并在每个表面做出开洞的变化,产生了特殊的肌理感。

       杨之浩、马劲骕组:柔软互插的条带,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晕开的朦胧效果,仿佛披了一层橙色的薄纱。

        耿慧娴、符邬佳:设计选择了一个经典的平面折叠案例,以此形成表面的波浪,适度的空隙渐变丰富了光影的层次

       新梅、何捷组:波浪形的表皮被切割为100多片薄片,随风摆动的形态充满动感,光影更加婆娑。

       唐以明、金辰唯组:通过巧妙的纹理设计,产生可拉伸的表皮肌理。

       马海滨、吴迪组:竖向弯折的镂空表皮,并暗含了“Orange“字样的吸引点设计,空隙以三角形呼应大的形态走势。

        时殊、蔡陈枭组:方型图案的不同切割方式,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旋转,使光线以不同的角度穿越表皮。


       孔屹俊、谭嘉辰组:三角形母题与渐变相结合,通过折叠产生缝隙,光线从中喷涌而出。


        许坪、徐彬组:旋转的纽带渐变,通过固定方式的角度变化,使纸片的特性得到充分的表现。

       黄咨胜、荣翊成组:弧形面采用三角截面渐变转折,表面挖去孔径由上到下渐变的圆形成丰富的肌理。


       杨丕超、褚锴组:利用纸条易弯的特性进行了漏光的编织,纸本身的透光性和空隙间的空洞,让光线富于变化

        贺铭扬、颜智勇:图案来自voronoi的变形,前后两层图案错位并拉开距离,配合光影的错位叠加使表皮产生空间感觉。

        李婉欣、孟依然组:平面切割与曲面折叠的组合,单元的弧度产生了径向模糊的效果,补充的光源加强了单元的变化。

        庞佳叶、热吉亚、郭教青组:利用基本单元的梯形开口朝向不同方向,产生表面肌理的凹凸感,配合灯源丰富了表皮的维度。

        常浩强、颜智勇:设计将一副经典的伊斯兰图案进行了前后的拆分,并分层进行切割重组,重新叠加回图案本身。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