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5651 
2020-7-1 00:00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以食物森林体系为指导,从人的切身需求出发,回归到“住”这一人类最本质的生命行为,将当地居民的耕作与冥想两种生活习惯激发到极致,形成多种层次的耕种和冥想体验,提出一种契合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未来田野社区设计。


本次设计围绕“童趣”二字,以小孩子对家园的简笔画—坡屋顶式房子为概念,构建了一个适合大朋友、小朋友共同使用的童趣家园。建筑整体呈现下虚上实的形式。在箓溪路、小夏驾河路两个主要展示街面体现坡屋顶的形式,在主要街角以曲面形式迎接小孩的到来。

整个方案由四部分功能构成:西侧办公研发中心、东侧童车博物馆,南侧儿童科普体验馆(1/2F)与母婴教育中心(3-5F)。中间为一个联通室外的开敞式庭院,同时串联四方面的功能,增加建筑趣味性。

南侧利用坡屋顶设计了一个屋顶花园以及亲子阅读与休闲区域。提高了坡屋顶的利用率,也为大朋友、小朋友提供了更多与自然相融的机会。建筑内的室外中庭可直接进入,也将成为未来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镇中,融合了社区与学校职能的社区型中学成为内涵深远、意义广泛的校园发展模式。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基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关于平面布局、建筑形式、交往系统的三个主要策略指导设计。

双层环状的空间布局、交织错落的空间组织形式与立体学习沟通网络,激发和包容了多向交流,其空间的灵活满足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需求,成为了一个复合的知识乐园。

设计通过对中学功能组织体系进行再次梳理,将公共活动与学习空间放置于外环,核心教学空间放置于内环,由此形成一个具有典型类型化模式的“学习细胞”。这一空间布局模式不仅呼应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同时为学校与周边城市空间的互动交流奠定基础。以此为出发点,发展出多层次,多级别的立体化学习、活动与交往体系。与此相呼应,催发出具有类型学研究模式的设计成果。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传统村落概念的确立使得传统村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青年人群不断从农村转向城市,村落逐渐呈现出衰老化,空心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村落的基础设施和经济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们选择了浙江省松阳县黄南村,通过文献研究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理论基础,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村内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黄南村产业策划方案和村落整体规划方案,并对村落内重要节点进行建筑设计和改造。

通过产业和建筑两大驱动力,融合村内生产劳动力和现有自然资源,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开展具有黄南特色的产业,从而激发传统村落的活力。

我的方案涉及的片区位于黄南村核心保护建筑群内,本区域内传统建筑和宗祠较多,以徐氏宗祠、时还斋为代表,围绕重要节点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与修缮。

统筹规划后,本区域的建筑改造与设计以溪流为串联因素,结合村民集中生活广场和现状,选取沿溪三个重要节点为设计对象,分别为水岸民居(改造为揽山茶室)、杂物间(改造为云水间)、废弃民居(改造为黄南学堂及老年活动中心)。除供村内人员使用的中间建筑外,本区域还设有云水间、小型文化馆、廊桥、村史博物馆、休憩亭、钓鱼台、公共卫生间、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


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九嶷山景区酒店建筑设计。为响应国家大力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湖南省积极建设全国旅游文化场所的号召、满足湖南省宁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以及九嶷山日益增加的旅游需求,拟在九嶷山风景区舜帝陵南侧基地处建设酒店。该酒店设计需根据当地自然地貌、经济发展、人文历史、旅游战略规划等进行充分地综合规划与设计。

宁远县历史悠久,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乡吊脚楼的独特建筑形制、及诸多景点,包括舜帝陵、紫霞岩、文庙等,为建筑设计提供了自然性和文化性两方面的天然优势。建筑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宁远县以及舜帝陵的特色,提升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力和市场影响力。

方案设计参考大量设计规范,进行充分地范例分析,研究国内外风景区酒店建筑的发展概况,从基地的自然环境入手,研究视线和对景关系,确定平面排布方式。入口处通过设立雨蓬产生过渡空间,主体建筑与客房区域通过空中连廊相连接,人流在屋顶面汇集,以形成大量的视线交流与人为互动。

设计概念“驿站”来源于多层次变化的剖面,具有双重释义,包含物质性上的不同平台以及精神性上的不同人群对应的功能。




了解更多毕业设计作品

请关注 交大设计 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同时观看线上毕业设计展览


素材来源: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师生

视觉设计:翁翊峰、季婕、蔡玉婷、李劭丁、毛辰、鲍柏江、湖藕冕

整理编辑:设计学院宣传小组、DSSU学生会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