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进一步的阐释是希望借由空间去表现水系的差异。因而选择了光线作为媒介,设置了许多巨大的“光筒”,把建筑埋在水下,希望通过光在室内的投影“度量”两侧水系的落叶分布与水位高低。
在功能植入阶段,首先我遇到的问题同样是开窗,立面上的任何开窗都会导致水平向视线的分散,从而弱化竖向空间感。我想到的折衷方案是拆解立面,其前后错差产生的缝隙可满足采光需要,面与面之间的小缝隙设置也强化了板片感。
我是一个很懒但又很轴的人,一边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一边又死磕着一点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在做方案的路上爬行。似乎有点心比天高,大二后半学年都在试图做一些曲线型的东西去“刺激”自己。在做这个方案的时候,紧急用半天时间速成了之前大一通宵一晚也没能掌握的rhino;在家里用a4纸和超轻粘土摆弄造型搞到半夜;出图前一晚觉得效果图不够好看,凌晨改用了从没用过的lumion。
虽然设计过程中有时候常常被老师diss形式主义过重,但我自己做设计的快乐其实就是来自这些看似没什么用的 “形式主义”。不管是 “诗意” “哲学” 也好,“美观” “高级” 也罢,这些东西都是在设计逻辑推导不下去,被理性架构思维禁锢住的时候,还能鼓舞着我继续做坚持的事吧。(最后补充一点就是,这个作业出图只通了一天半!刷新记录了hhhhhh)
孔安梨:徐臻淇同志与我共同完成的作业。由于我们俩都没有电子绘画的工具,能搞成这样实在是满意了,对被带飞感恩。
徐臻淇:跨越南北半球,跨越很多时区的两人组!做出来的时候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和安梨交流的时候,虽然有时差,但并没有让她巧妙灵动的想法失色。
其实在室内设计4开始前就一直很期待做办公空间的设计,对于选题也是早早开始了自己的准备,因为真的非常非常喜欢电竞【老电竞粉了】。也许是因为热爱所以整个课程设计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过程也非常兴奋哈哈,赵老师也在课程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的建议,并在空间界面上给予了更多发散的想法。整体设计最后呈现的效果也非常的满意,也有很多不足,我希望在之后毕业设计或者其他合适的时机继续我有关电竞主题的设计道路。
没有心仪的词典APP,感到非常遗憾,于是自己想象了一个。由于第一次尝试做APP设计,又是在疫情网课期间的课程作业,对个人有纪念价值。
设计场地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科技创新城的一处开放式办公园区,园区以“曲水流觞”和“海洋思维”为设计主题,要求办公庭院作为办公区和社区共享的花园。地块整体地势平整,周边道路环绕,地块内有已规划的地下、地面停车场。建筑由三座塔楼和贯通的二层飘带式平台组合而成。如何通过绿地空间的组合,使庭院与建筑空间有机结合,赋予构建满足开放和私密需求的不同场地,为园区和社区使用者提供美好的花园生活,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基于临港片区面向海洋的发展规划和地块科技园区的定位,我们以“鲲鹏”作为设计概念,寓意放眼汪洋,前程万里。以鱼化鸟形对四个入口广场和两个中心绿地进行组织,组合花树草地、曲水广场、入口主题植团、环园步道等多类型景观元素,提升花园空间的丰富性,营造具有不同开放程度与尺度的空间,满足使用者接触自然、户外交谈、工间休憩等需求,提升办公、生活环境质量。
作为一个初尝性质的设计作品,我们迫不及待地对理论学习中积累的认知进行设计实践;尽我们所能聚焦场地挑战,试图用景观手段进行解决;同时进行了融入文化寓意的尝试。它显然远不够成熟,甚至因为仅存的展板形式遗漏了大量细节信息,但确是可以回顾的。
在三个人各自开始新生活的此刻回看这个设计,当时初生牛犊的热血,左支右绌的认真和日渐纯熟的默契依然历历在目。作品诞生的过程就像每一个首次小组合作一样,是一个包含了商业互吹、脑洞大开、激烈争执、合点外卖、接班画图、被迫通宵、唱歌提神、熬过汇报等情节的俗套剧本。
有些细节或许值得道与外人博君一笑,比如黄老师问小吴为什么还不跟谢老师组个cp;谢黄二位老师慷慨carry请假的小吴;谢黄吴三人开始将麦当劳海陆空三人餐作为工作餐保留项目等等。虽然彼时三人小组还未得名,但万分感谢有这样一个序章,在日后让我们有可以昼约火锅夜诉衷肠的挚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借这张脱胎自绝版手绘图纸的展板祝大家心怀开阔,前程似锦。
除了具有先锋意义的封面设计,本期设计学报刊载的学生设计作品亦各有其内在能指——《二元·流光》中以光影作为媒介表现诗意的建筑哲学、《“江南之韵”洗发水系列》中江南风格装饰图案的文脉传承、《RNG电竞俱乐部》中电竞文化与工业科技感的融合、《Redesign of Dictionary APP》中增强用户体验的互动设计以及《临港创新城万里园》中所创建出的开放式办公园区。五个专业的设计作品都反映出了同学们对于当下某一类现象的所思所想,以及其各自的解决路径,这便是设计的目的——创造更好的生活。
又是一年新生入学季,无论你是刚进入学院的新面孔,还是高年级的熟面孔,第一次来到or再一次回到设计学院,你的心情如何?是初入大学的新鲜感,还是久别重逢的安然?欢迎后台戳学报编辑们聊聊你的感受!新学期也是新的起点,希望大家善于发现平凡日常中的可贵,思考设计能够赋予生活的美好意义。/
维度 Dimension
封面图设计:张刘心
文案编辑:李邵丁
排版编辑:杨行智、陶依怡
作品征集:DSSU学生会内联部
感谢各个专业老师、同学对于学报的支持
维度设计学报投稿途径:
秀米邮箱:vuzp45@163.com
网易邮箱:vuzp45@163.com
维度设计学报投稿要求:
每件作品应尽可能含有作者姓名及照片
指导教师姓名、课程名称、作品图片
设计说明及幕后故事六项内容
以 word 或秀米图文形式提交
设计说明与幕后故事应在150字左右
设计学院学生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