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3:12

阮昕 工作室


一、工作室信息


1. 工作室负责人


摄影:Luisa Basso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首任院长、光启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城市建筑环境学院副院长、建筑系主任(2004-2018),悉尼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2002-2004)。曾任澳大利亚建筑事务所BVN和atelier s-h设计顾问。现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建筑评论家委员会(CICA)委员、美国建筑历史学家学会(SAH)会员、澳大利亚建筑师学会(AIA)学术会员、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荣誉教授、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2. 团队主要成员

陆少波,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双硕士。曾在中国建筑设计院李兴钢工作室等地学习与实践,并多次在学术期刊和媒体发表建筑设计方法论相关的研究文章。

汪灏,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博士候选人(PhD Candidate),墨尔本大学建筑学硕士(M.Arch)。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密度、住宅历史与理论以及住房政策。

东鸿,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来自美国纽约。美国哈佛大学本科(东亚研究)与硕士(城市规划),麻省理工大学硕士(物流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建筑技术史。 

曹紫天,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李文烜,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吴雄尹,科研助理,中国美术学院学士

罗慧超,科研助理,新南威尔士大学硕士

赵东敏,设计顾问,atelier s-h主持建筑师,澳大利亚注册执照建筑师



3. 联系方式

联系人:郭庾浡

邮箱:yb0086@sjtu.edu.cn

电话:021-54742134


二、设计理念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实践中心·阮昕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中西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形制研究与设计,其根本着眼点在于探寻建筑与城市的永续与再生的文化伦理根基,以及设计建造的技术实施手段。

 

三、专业方向、设计特色

成立以来,阮昕工作室展开了丰富多元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包括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上海市闵行区设计与创新中心、交大工程馆内部改建、悉尼市伊丽莎白湾多层住宅等设计项目,也参与策展了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积极介入城市文化生活。


四、代表作​


1.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

类型:文化

规模:13359㎡

年份:2018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是一个改造设计。在原建筑对称平面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室内中庭空间,形成从中国合院到罗马花园的平面秩序。中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的公共空间,其中的木构屋顶是由中国传统编木拱转译而成的大跨度现代木结构,为逐步替换钢筋混凝土结构探索了途径。


2. 上海交通大学北琨园

类型:景观改造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

规模:11461㎡

年份:2019至今

该设计是在当今大学空间向城市开放的一个尝试。通过重新组织校园围墙的平面、高差地形、视线的开合等关系,交通大学部分的内部绿地景观还于公众,同时形成校园内良好的交流空间。校园内外的景观既连续又有各自的领域感,让大学与城市空间有更多丰富多彩的互动。


3. 某创新设计中心方案设计研究

类型:办公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

规模:26807㎡

年份:2019至今

以永续再生的概念设想了该建筑的空间与结构系统。单元化的空间组织为创新设计提供了灵活多样的使用可能性,量身定做的钢结构系统允许建筑的可逆性变化,同时外立面的弧形陶板格栅营造了特殊的城市体验场景。


4. 某大学教学实验楼方案设计研究

类型:文化

地址:上海市

规模:32650㎡

年份:2019至今

该教学楼位于大学内部河流与校门的交汇处,建筑整体以U型体量形成面向河流开放的“书院”围合,并具有明晰纪念感的外部空间,从地面连续到屋面。在建筑内部空间组织上,实验室空间与修学空间组成了不同尺度的实验和学习交流空间,是面向21世纪的大学公共空间的一种探索。

5.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策展

类型:展览

年份:2019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围绕“滨水空间,创造美好生活”,呈现了“美好生活”和“水的魔力”的文化内涵和公共意义。并从历史感,学术性,前瞻性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展示,通过策展讲述故事。


*注:该工作室信息持续更新中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