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10:58

王云 工作室

【上海亦境】


一、工作室人员信息


1. 工作室负责人

王云

教授,博导,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风景园林学科负责人,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兼任上海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勘察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圆明园学会古典园林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国际风景园林师协会亚太区会员。


从事风景园林学术研究、设计实践与教学20余年。致力于上海近现代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城市滨水景观技术体系构建与更新设计,江南传统园林理念技术传承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创新性融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论著4部;多次中标国家级、省部级规划设计项目,主持项目200余项,获国内外设计奖40余项,其中IFLA亚太卓越奖4项、荣誉奖3项,英国BALI国际奖2项。曾获中国民族建筑事业优秀人物、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建国七十年杰出人物等称号。



2. 团队主要成员

汤晓敏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首批全国示范性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海亦境-上海交大)基地执行负责人,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环境科学”相交叉的专业背景,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会员、美国风景园林师联合会(ASLA)国际会员。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勘察设计之星”提名奖。


长期将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立足长三角,聚焦“融合社会与生态多维需求的公共空间设计与评价”研究,潜心服务国家战略,先后开展了“滨水景观韧性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城市绿地游憩空间评价与体系规划”、“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与治理成效评价”三方面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出版专著 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完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项目,获奖 40 余项,其中国际设计奖 8 项、省部级设计一等奖 5 项,4个设计作品入选国内外权威出版物,近期完成的多个设计项目受到中央电视台报道。


坚持以学术研究和设计实践反哺专业教育。围绕《景观艺术学》、《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先后主持多项省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出版教材 1 部。指导学生和师生合作作品获得国内外设计奖项 20 项。

陈丹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讲师,曾先后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研究和教学工作,致力于探索学术研究对设计实践的引领,如结合大数据分析,论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社会、经济、生态服务功能与机制,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主持和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主要实践方向包括: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更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等。获得国内外规划设计奖项10余项,其中IFLA亚太卓越奖3项(上海外环林带植物群落后评估与更新研究等)、荣誉奖1项,英国BALI国际奖项1项(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指导学生设计竞赛获奖5项,包括“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2017、2018),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2018),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设计(Top1%)(2020)等。出版专著1本、教材1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张洋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讲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风景园林》杂志审稿人。主要从事智慧园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研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在专业核心期刊《风景园林》等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依托学术研究成果主持参与智慧园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横向课题20余项,如北京海淀公园智慧化改造二期建设、北京市副中心智慧园林系统建设、G-park智慧能量公园建设等项目,参与项目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专业奖,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奖等9项国际设计大奖,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学生竞赛奖。


3.联系方式

上海亦境

地址:上海中江路388弄国盛中心SOHO1号楼东3001室

邮箱:wangyun03@sjtu.edu.cn

电话:021-61677866


二、设计理念、专业方向、设计特色

基于“城市双修”、“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对风景园林发展的时代要求,团队专注于“构建高密度城镇景观设计方法体系,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1)聚焦城市大型滨水景观,创新韧性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将公园绿地游憩空间更新、滨水景观空间与游憩机会、线性滨水景观的城市建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长三角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在水利安全与生态、水乡文化与记忆、海绵城市理念与技术应用三个层面,探索了大型滨水空间的景观化、生态化与人文化的路径与策略,构筑了以记忆·融合·共生为核心理念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体系。

(2)传承“水韵江南”园林文化,构建江南传统园林修复与改扩建的设计范式

遵循“水园交融”、“境心合一”的江南造园理念,探索如何满足现代游憩需求的同时,传承江南传统园林艺术精髓。提炼出善留其余、精修巧理老城区“咫尺山林”的设计方法,在老材料收集与再利用、内外园景观组织与渗透、公共活动空间开辟与古韵传承、场所精神与文化再生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规程和设计范式。

(3)围绕城乡景观更新,探索高密度城市园林更新设计途径

在城市精细化整治的政策背景下,围绕高密度城区的痛点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蓝绿统筹”为重点的城市景观更新规划体系、“金边银角”的公共绿地更新计划、“城市闲置地”精准覆绿计划和小微公园分期建设行动指南;在多地“小游园、微绿地”建设行动计划等示范性更新设计项目中,引入“共治、共建”的社区创新治理理念,利用厚数据在用户需求调查方面的优势,协同政府主管部门、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居民多方参与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构建可循环的社区公园设计流程;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实践范畴由城市延伸至多地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一批示范性项目。



三、主页链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主页链接:www.edging.sh.cn

微信公众号:上海亦境

 


四、 工作室代表作


记忆·融合·共生——上海黄浦江洋泾、中栈、耀华公园设计

MEMORY·FUSION·SYMBIOSIS——LINKING UP THE PEARLS ON THE EAST BANK OF THE HUANGPU RIVER: YANGJING, ZHONGZHAN AND YAOHUA PARK

项目地址:上海市黄浦江东岸

类型:滨水带状公园

规模:24.6公顷

年份:2017年-2018年

项目介绍:

历经十五年的规划建设,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于2018年全线贯通,实现了“还江于民、还景于城”的愿景。本项目三个公园的建成,贯通了黄浦江东岸21公里岸线的三个重要“断点”。

设计巧妙解决了绿地与高桩码头的高差问题,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骑行道、跑步道与漫步道系统,“三道”穿行于滨江、水上、花丛与林间,串联起全龄化、多感官的活动体验空间。

有机更新了滨江工业岸线,恢复了滨江空间的绿色基底,成为公众休闲的理想首选地。

多个跨专业的设计与研究团队的精诚合作,打造了有历史感、智慧型、生态化、生活化的滨江180度全景阳台,成为串联黄浦江东岸的三颗璀璨珍珠。项目前期研究成果对黄浦江45公里贯通规划起到重要引领作用,项目的成功也展现了团队卓越的综合技术实施水平。

获奖情况:

★2019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IFLA APR 开放空间类卓越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vWRY6dmkyhBkCGNrDwvbA




从绿带到绿色项链——上海外环林带植物群落评估与更新研究

From Green Belt to Necklace: Post-evaluation and Urban Renewal Research on Plant Communities of the Outer Ring Green Belt in Shanghai

项目地址:上海市外环线

类型:城市绿廊

规模:总长度99.8 公里,总规划面积72.41 平方公里

年份:2016年-2017年

项目介绍: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为干扰,上海环城绿带发挥了巨大的景观,生态和社会效益。关于绿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功能,人们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通过四个季节对100个外环绿带植物群落的现场调查,从生态功能角度评估绿带植物群落的问题和优势,同时探索外环林带增加复合功能的可能性。结合城市更新发展新需求,将外环林带分成不同功能导向的绿地,分析和总结其一般模式,提出优化模式,将优选群落和优化群落模式应用与上海环城绿带的改造和建设中。本研究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合作进行,研究范围广,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以及学科交叉的融合。研究结果首次通过四个季节全线覆盖第评估了25年来环城绿地的现状问题并根据新时代的需求提出了优化方案,为完善城市安全格局和公共空间的网络化提供理论支撑基础。

获奖情况:

★2019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IFLA APR规划分析类卓越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END43KY_-6r_1LocAzcTw




江南运河的咽喉——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设计

Improving the Landscape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Ancient Canal of Zhenjiang—The Throat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Canal

项目地址:镇江市古运河

类型:运河公园

规模:全长4.9公里,规划设计面积64.52公顷

年份:2010年-2014年​

项目介绍:

镇江古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使运河航运功能退出历史舞台。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工程是镇江古运河景观带建设的启动工程。经过10年的持续建设,恢复了这条河流的活力:

(1)提升了城市中心区蓄洪、防涝能力;

(2)完善了镇江市“南山北水”的城市开放空间格局和山水城市的特色;

(3)构建了城市重要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被市民评为最受欢迎的十个城市新景观之一;

(4)通过对古运河流域的污染整治、生态雨洪管理、生态水岸构建,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成为海绵试点城市——镇江市的示范工程;

(5)本项目对自然资源类遗产、水利设施类遗产、聚落类遗产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类保护和有效利用,为镇江古运河全线,乃至中国古运河遗产的保护与更新积累了经验与方法。

获奖情况:

★2019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IFLA APR 开放空间类卓越奖

★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三等奖

★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yvySMtFr81g3odwM-ZFGg




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

The Redesign and Renewal of Shanghai’s Zuibaichi Park

项目地址:上海松江区人民南路64号

类型:历史名园

规模: 51285 平方米

年份:2011年-2018年

项目介绍:

醉白池公园前身始建于宋代,距今900余年,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项目立足于上海城市景观更新的目标与要求,历经7年改造。成为松江城区公共空间体系化、网络化与精细化提升举措中的重要环节。

设计在充分保护和传承古典园林自身格局和气韵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更新:

(1)以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梳理、贯通水系,增强水体自调节能力;并重塑场所精神,追求文化再生。

(2)收集、整理与再利用老材料,形成场所归属感、认同感,同时降低成本。

(3)结合地形,避让或利用遗存的建筑和植被,梳理园内流线,增辟公共活动场所,拓展现代游憩功能,激活古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4)结合边缘地势高差,渗透古园与城市景观。解决公园入口与周边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衔接。

获奖情况:

★2019年英国景观行业协会(BALI)国际项目奖

★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vlS-AWH3sL4fEE_wxX4kQ




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 ——中国溧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景观途径探索

The Wawu Mountain’s Road to Happiness:

Exploration of a Landscape Approach to Rural Tourism and Development in Liyang City, China

项目地址:江苏省溧阳市瓦屋山

类型:乡村旅游公路

规模:509581平方米

年份:2017年-2019年

项目介绍: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溧阳市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不均衡的问题,“溧阳乡村旅游公路--幸福之路”所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居民收入偏低。

设计提出“旅游+、生态+、产业+、可持续+”的目标与策略,采取“线+点”的景观模式,构建乡村慢行旅游廊道和特色驿站;营建多样性栖息地和迁徙廊道,恢复生物多样性;挖掘乡土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与农业的多产业融合;坚持低维护、低影响的建筑设计、植物搭配和材料选用。旨在打造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探索中国溧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景观途径。

通过灵活的土地政策,本地雇佣的就业政策、公众参与的开发政策,繁荣了乡村经济,实现了Economic Viability,对中国丘陵型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获奖情况:

★2020年IFLA AAPME 经济可持续性 荣誉奖

★2020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园林和景观设计项目一等奖

★2018年第八届艾景奖(IDEA-KING)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 年度优秀景观设计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6jSfrjJN7EEWXXyLaF16w



以花为媒:链接校园与社区——上海交通大学蔷薇园设计

Linking Campus and Community with Flowers

Design of the Rose Garden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项目地址:上海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植物主题园

年份:2017年-2018年

项目介绍:

4000的专类植物花园-蔷薇园,建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北部建设备用地的一角。设计在有限的场地内,选种了50余种蔷薇科植物;通过微妙的地形变化,营造了多样的交往空间;采用障景、借景等手法,与周边的校园环境取得和谐;利用红砖白缝的景墙和纯白铁艺构架等元素,呼应了学校徐汇老校区建筑遗产的形式与风格。

建成后的蔷薇园广受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好评,已成为诠释交大人文精神与记忆的亮丽名片,一个最美、最受欢迎的校园社交活动场地,以及风景园林学、植物学、园艺学等学科科研与教学的基地之一。这里,不仅是师生间建立信任和信心的重要场所,也是推动校园与周边社区和谐交往的新触媒。

获奖情况:

★2020年IFLA AAPME 社会与社区安全荣誉奖

★2019年英国景观行业协会(BALI)国际项目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A1Zf9pEkCn5svjUYmlQXg





*注:该工作室信息持续更新中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