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09:43

获奖速递|我院风景园林系师生喜获“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教研优秀论文一等奖、学生设计竞赛三等奖

快讯

2020年12月4日—6日,2020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苏州召开,并在4日公布了风景园林教研优秀论文和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学生设计竞赛的评奖结果名单。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师生在教研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在学生设计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

风景园林教研优秀论文

围绕大会“一体化、特色化、跨学科、可持续”的主题,自2020年3月11日—11月5日,组委会以自由投稿和约稿相结合方式征集“风景园林教学教革”论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评奖,现从105份提交稿件中评选出18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



论文题目: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建构与混合式教学真实性评价方法

获奖类型:

一等奖

论文作者:

于冰沁、王云、王玲、张洋


“学史明志,知史明道,品史明智”,在新时代历史观指导下的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更应该深刻把握历史规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并在理性辨析中树立正确历史观。

基于理性辨析的历史观,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建构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将通识和专业教育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坚守正确意识形态,实现中国特色的“三全育人”,同时,也将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国家的发展有机融合。在“后疫情”时代,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与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引入“三阶+四化+三省”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实施流程和真实性评价方法,以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多元智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的比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解决教学痛点问题,实现“两性一度”和“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解决“新工科”背景下人文历史类课程中对于学生高阶学习目标和能力提升效果的质性评价问题。通过建立真实性评价任务设计、体系与量规,量化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同时,通过连续多年的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变化和满意度评价进行分析,对真实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的一致性予以检验,揭示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体系建构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群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型




2020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

学生设计竞赛


区域河流作为区域景观中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其功能的正常实现与否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区域河流研究趋势表明,河流廊道作为区域中宝贵的自然连续空间,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栖息地、动物迁移、生物多样性等,而且在提供水源保证、防洪、物资运输和经济发展,以及增加区域景观特色,丰富城市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受城市化的剧烈干扰,区域河流已成为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冲突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这也直接导致了河流自然性和多样性的减少以及适应性和美学价值的降低。因此对区域河流开展多尺度、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与规划设计,已成为当前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内的重要议题。

本次竞赛以“区域河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主题,自2020年3月11日至11月15日面向广大学生征集设计作品。此次竞赛没有划分本科组与研究生组,从196份提交的作品中评选出31篇优秀设计作品,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5名。


作品名称:

Plants to Plants:废旧火电厂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

获奖类型:

三等奖

团队成员:

学生:吴炯、龙泽宇、张兴强

指导老师:张洋、于冰沁


为了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上海曾经建设了许多火电厂和煤炭码头。依靠交通便利的十字河口,这些工厂和码头沿河而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厂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更重要的是,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降低了煤炭的消耗。因此,许多煤码头和工厂被关闭或废弃,这些地区成了无人问津的 "黑土地"。

本次的设计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火电厂,位于十字河口的交汇处。十字河口是景观廊道、生物分支的交汇点,也是鸟类迁徙路线上的能源供应站。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也更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恢复河口的环境和景观,政府决定将这个废旧场地作为改造的典型,建设一个公园。

"PLANTS to PLANTS "的设计重点在于对场地的转变过程,旨在将场地从污染的荒地变为充满各种休闲活动、自然风光、工业记忆、生态环境效益的公园。在黄浦江十字河口独特的地理位置、上位规划和当前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总结出绿地、公共空间、文化价值三大方面的问题,从而得出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绿地、缺乏栖息地、废弃工业建筑遗留、土壤污染、无法服务周边社区五大问题。由此团队提出了生态修复生物栖息地营建工业景观再生三大策略,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


 生态修复方面

团队分析了被残煤污染的土壤和水质,发现土壤中Zn、Cu、Ni、As等重金属和CFU超标,已经不适合植被生长和生物栖息。为了解决污染问题,我们把污染土壤挖出来,堆成高地形,用干净的客土覆盖这些污染土壤,防止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通过对污染土壤的转移,形成一些起伏的地形,取代原有的平坦地面,丰富游览体验,营造各种生境。


 生物栖息地营建方面

该场地是十字河口,也是鸟类迁徙路线上的能源补给站,但该地块完全不能满足生物需求。原场地硬化严重,缺乏植被,鸟类和其他动物无法生存。为了满足生物的需求,我们决定建立生物栖息地,为河道生物、鸟类、两栖类等多种生物提供生存、繁殖、觅食、栖息的场所。通过移动土方,将黄浦江水引入场地,建立了浅滩、湖泊、草地、森林等类型多样的栖息地,容纳更多的生物。值得注意的是,核心栖息地内禁止人进入,以减少人类对生物的干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工业景观再生方面

大量废弃的厂房和构筑物被废弃。根据 "3R "原则,我们决定将该地块的工业遗迹融入到景观中。我们对搅拌站进行解构和重新设计,打造运动休闲的公共空间;将原有的传送带结构改造成空中走廊,使人们在汛期也可以欣赏到十字河口的景色;我们还将废弃的钢材、石材等再生材料再利用到休憩设施和纪念雕塑中。通过赋予这些原有的废弃材料新的功能,改造成新的景观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表现出对场地精神和文化的尊重,为游客营造出粗野的工业氛围。这或许是工业再生的最佳方案。


通过这三大战略的实施,赋予工业废弃地新的生命力,用生态技术和措施修复污染,将其转变为一个拥有众多植物、满足居民要求、栖息空间容纳更多生物的生态公园。作为黄浦江沿线废旧火电厂和运煤码头中的典型项目,"PLANTS to PLANTS "体现了我们对发电厂的历史的尊重,对生态栖息地的保护,对未来美好健康生活的期待。



参赛感言


很开心这次竞赛可以获奖。因为这次竞赛是在本科毕业设计的基础之上深入的,而毕业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团队项目,研究生开学大家都各奔东西,没有什么时间能聚在一起画图,所以竞赛一拖再拖,直到截止最后一天才提交。其中碰到了种种问题,方案不能深入细化下去,排版布局不佳……参加竞赛是对耐心与毅力的巨大考验。这一年经历了太多,不仅竞赛一波三折,我的学习生涯也可谓一波三折。但是很庆幸有很多老师、家人、朋友们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有动力一路向前!特别感谢张洋、于冰沁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各位老师朋友的支持!

——吴炯


能得到这次竞赛的三等奖,我感到很荣幸。非常感谢我们的导师于冰沁老师和张洋老师,他们每星期组织我们开一次组会,跟进进度,提出修改意见,为我们的作品成型付出了很多精力。还要感谢我的组员吴炯和张兴强,认真完成各自的分工,甚至做得更多,没有他们的配合,不会有这个作品,就更不必说得奖了。在做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也让我对于城市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对我的学习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更培养了一种不断追寻和思考的精神。

——龙泽宇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样重要的竞赛,因此我们小组前期选题的时候也做了大量工作。最终选择闸港码头作为研究点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黄浦江十字河口,同时又是上海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极具代表意义,因此我们决定对场地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工业记忆的再现。为了更好地兼顾两个方向目标,同时应对黄浦江江水的冲击,我们构想了多种方案,经过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下来并深化下去。整个过程非常辛苦,获奖也算是对我们辛苦努力的认可!最后万分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伙伴们的支持,希望下次可以再创佳绩!

——张兴强




致谢

感谢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和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鼎力支持!

 • END • 



素材来源:上海交大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

文字:吴炯  于冰沁

图片:吴炯  于冰沁

编辑:宋紫杉

责任编辑:武超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