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0 14:27

回顾 | IIDE学术报告:池塘里的产品创新

2021年5月12日晚,IIDE学术报告会邀请到来自Frog Design上海首席设计师王明敏为交大设计的同学们讲述池塘里的产品创新故事。讲座由设计系张湛老师主持。

王老师首先对Frog设计进行了介绍,Frog是产品设计界耳熟能详的设计公司,它通过设计来提高人类体验,同时帮助客户达到商业的增长。他的创始人Hartmut Esslinger在60年代世界设计思潮强调“form follows function”的时候首先提出了“Forms follow emotion”的概念,认为设计需要打动用户,创造更新价值。

随后王老师通过对Frog的50年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描述了Frog设计的辉煌历史。最著名的就是以乔布斯时期为代表的苹果产品设计。

随后王老师通过案例讲述了Frog如何帮助用户通过设计创造价值。包括用户体验设计/产品和服务设计/空间展陈/增长策略/帮助小型公司孵化/org activation多个方向。

​Frog中的多样背景的团队合作从设计、商科、技术三个角度,通过设计的三重循环建构公司为客户服务的流程。

​Frog 将自己定位在实践创新者的角色,以区别于竞争对手(如IDEO等),更强调其产品的落地性。

在frog中设计师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王老师提出了三种素质- design research, user experience design, mass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

Frog还有一个优势是以及基于世界各地的base所创造的全球化的视野和工作交流。

​随后的时间里王老师从对项目的划分维度分了四个方面介绍了多个设计案例。分别是产品创新、融合设计、产品迭代和设计语言指南。


案例1

产品创新- beast bike

​该案例是对细分市场的产品创新设计。Frog从整合的角度考虑自行车的附加功能。

​Frog中的每一个项目都会通过详细的质性调研进行分析。在调研部分会分为普通用户调研和专家用户的调研,并且在每次访谈中会安排至少一两个极端用户的调研。

为了更好地讲述产品概念在概念阐述上则需要利用叙事的技巧,将价值主张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客户。该设计采用了“Pulse”呼吸的概念,把产品视为生物,通过对骨骼、肌肉、神经、皮肤的定义,更好地描述产品。


案例2

产品创新- mobvoi

该案例重点是在对新兴市场新产品的外形加交互方式的思考。

通过调研发现人们更习惯圆型表盘,并且采用了“挠一挠”的小动作来完成交互。这一产品在新兴的智能手表市场取得了很好的销量。​


案例3

产品迭代- Aftershokz

​这是一个短期项目,AfterShokz希望对他们的过往产品进行改进,Frog通过和技术人员合作,减轻了30%的重量,增加了更多舒适度,同时利用一致的设计语言让设计具有统一性。让产品更轻量化、更适合运动和日常使用。


案例4

融合设计-自动洗车体验-驿公里

这个案例是为自动洗车初创公司做的设计。自动洗车在国内尚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因此该领域非常新。为了更好地研究使用过程,Frog组建了7-8人团队,进行了从草模、Prototype等多个模型模拟其使用体验的研究。并为客户设计了全新的产品形象。


案例5

设计语言指南 – meizu魅族Pro7系列

在讲座结束后王老师和同学们就设计学习、设计调研以及设计工作做了更多交流,围绕着咨询工作、Frog的工作经验等进行了愉快的讨论。

王老师认为创造全新的产品设计语言是产品设计中最难的部分。Frog为meizu魅族Pro7设计的时候,着重强调了背面屏的设计。并提出了“Omni-dimensional design”的设计语言,在背面屏中展示更多特性。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