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 《艺术工程基础》成果展示
艺术工程基础
24级本科生课程作品
课程介绍
Program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本科课程《艺术工程基础》,由设计学院副教授谈欣洋主讲,卢桂沁同学担任课程助教。课程聚焦艺术与工程的融合创新,通过系统讲解创新设计理论、机械设计原理、实验方法与艺术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科艺融合的本质与实践路径。学生将在课程中掌握基础传感器应用、机构设计与驱动控制等工程技术,结合艺术美学创造能力,完成从创意概念到实体产品的转化,培养以人文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作品展示
Works
01. 丝路花转・艾德莱斯之舞
Silk Road Flower Spinning・Dance of Edeles
项宇轩 安福祥 加苏尔・居来提 马博文 赛比·阿迪力 叶德力・加沙热提 叶力达尔・努尔别克
《丝路花转・艾德莱斯之舞》以交互机械花为载体,象征生命与自然的共生交融。主体由造型独特的机械结构构成,融合仿生花瓣形态,展现刚硬机械骨与柔美自然的碰撞张力,如艾德莱斯绸般流动且富有韵律。
当向花盆注水触发底部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花瓣优雅开合,似在演绎水赋予生命、绽放为花的过程,流动的机械动作如同生命体的呼吸脉络。花瓣运动中舒展如莲,隐藏的机械骨架与仿生形态形成博弈美学对话,表面的造型细节与动态变化,恰似细胞在生长中闪耀,赋予作品呼吸般的韵律。
整件作品融合自然与人工、静态与动态的特质,借由水媒介串联机械运作与生命意象,表达对生命滋养、自然与科技共生关系的感知与思考。
02. Φ:一款会流转的置物架
Φ: A Storage Rack that can Circulate
金清扬 李政璇 杨坤 方一惟 宋润泽 刘宥成
“Φ” 以独特的双层同轴转盘为载体,象征秩序与灵动的交融。主体由精密机械结构构成,展现出工业美学与功能设计的碰撞张力,如艺术装置般兼具理性逻辑与感性韵律。
装置由上下同轴转盘构成,下部圆盘持续转动,上部机构通过异轴外齿轮啮合与偏心驱动实现运动,双轴承确保运行稳定。艺术核心 “Φ”象征着秩序与未知的视觉交织,相位变化捕捉生命节律与交互响应,光影在旋转中交融,似将器物存在的感知,于虚实光影间共鸣时空法则。
内置超声波传感器,实时发出探测波感知外界环境。当观众靠近,超声波频率变化触发机构周期性开合,内置灯带随运转点亮,箱体运动渐次停止时,灯光精准聚焦,完成一次 “人与物对话” 的动态展演。整件作品融合自然感知与机械精密、静态陈列与动态交互,借由旋转与开合的韵律,表达对秩序、互动与空间能量的思考。
03. 藏・祈福灵巫
Tibetan and Prayer Spirit Witch
陈冠文 张雅昕 刘政霄 牟安阳 陈睿逸 邓怡然
《藏・祈福灵巫》以高原地区传统祝福文化为根基,借装置艺术构建精神载体,象征人文与自然的交融共生。整体以民族器物、布艺元素及手工装饰打造,呈现出厚重而神秘的质感,层叠的结构如同山间行走时的文化长卷,流转的装饰符号似石堆上的印记,在岁月沉淀中诉说虔诚。
装置以传统符号为核心,融入民族纹样与手工串珠,每一处细节都似人们手中的信物,承载着祝愿与心意。当观者触发互动,装置联动运转,传递出文化流动的韵律,赋予作品呼吸般的仪式感。
内置的运转逻辑随互动缓缓启动,似湖畔升起的轻烟,蕴含着无尽祝愿。整件作品融合高原人文与手工温度、静态陈列与动态表达的特质,借由传统符号与现代装置的对话,表达对文化传承、心灵寄托与自然敬畏的感知思考。
04. 共鸣相片
Resonance Photo
许朝凯 彭馨莹 黄可乔 穆凯代斯 闵昊昱 余雨桧
《共鸣相片》以 “诺亚的小提琴” 为灵感,象征艺术与机械交融的诗意容器。装置借复古相框与透明水波亚克力构建空间,内置3D打印小提琴与铜制人偶,整体呈现温润而富有故事感的质感,机械传动结构如生命脉络,金色齿轮似细胞般在光影中闪耀,赋予作品呼吸般的韵律。
当观众靠近,超声波传感器触发联动,小提琴自动拉奏,回应观者注视,潜藏生命力被唤醒。木质涂装与金属部件的碰撞、仪式感叙事与灵动交互融合,让装置似漂浮于水面的舞台,技艺与情感在此多重共振。
整件作品融合自然诗意与机械精密、静态陈列与动态回应,借由 “琴与人” 的互动,表达对艺术共鸣、情感传递与科技温度的感知思考。
05. 风吟花律--会呼吸的花园
Wind Chanting Flower Rhythm -- A Breathing Garden
杨靖莹 杨轶涵 张诚霖 祖力喀尔·喀哈尔 艾迪娜 迪丽娜
《风吟花律--会呼吸的花园》以动态机械结构为载体,象征自然韵律与生命律动的交融汇聚。装置借“花瓣”式传动结构、行星轮系等机械组件构建,展现出精密而富有生机的质感,动态运转的齿轮与连杆如同生命体的脉络,水晶、花饰点缀其间,似自然细胞在生长中闪耀,赋予作品呼吸般的韵律。
当观者挥手互动,顶冠与底部灯光随呼吸节奏明灭变化,模拟自然的舒缓韵律。香薰释放的气息与光影流转交织,金属、玻璃材质碰撞出艺术张力,静态陈列的精致造型与动态响应的呼吸节奏融合,让装置似微观自然的浓缩舞台。
整件作品融合自然诗意与机械精密、静态美感与动态交互的特质,借由 “光与香” 的联动,表达对自然韵律、生命感知与科技温度的思考。
06. “鲨吞吞” 智能垃圾桶
"Shark Swallow" Intelligent Trash Can
吴俊宏 陈学谦 章子博 谢尔扎提·莫合塔尔 库吐力克·哈力克 阿娅拉
“鲨吞吞”智能垃圾桶以鲨鱼形态为独特载体,象征着对环境清洁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探索。其外观借由艺术化塑形打造,鲨鱼张开的巨口与流畅身体曲线,呈现出趣味且富有张力的质感,内部机械传动结构如同生命体脉络,压力传感、丝杆滑台等组件似细胞般协同运作,赋予作品智能交互的韵律。
当垃圾投入“鲨口”,基于Hx711模块的压力传感器感知重量变化,联动机械结构实现垃圾桶盖开合,模拟 “吞咽” 动作。色彩碰撞的涂装、仿生形态与智能控制融合,让静态的垃圾桶拥有动态交互的生命力,似在诉说科技赋能日常的奇妙。
整件作品融合自然仿生与机械智能、静态造型与动态交互,借“鲨鱼吞垃圾”创意表达对环保创新、科技融入生活与趣味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