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博物馆室内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在气候适应性视角下
博物馆室内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在气候适应性视角下
Museum Indoor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 With Respect to Climate Adaptation
讲座背景 / Background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博物馆室内环境的精准调控,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文保与建筑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次讲座特邀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IBP) 执行所长 Gunnar Grün教授,分享在气候适应性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
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IBP)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开展了多学科交叉的系统性工作,其研究范围涵盖历史建筑室内气候的动态分析与智能调控、博物馆典藏与档案空间的创新性保护方案设计、博物馆建筑的可持续性修缮技术,以及基于本尼迪克特博伊伦研究中心的历史建筑综合保护技术研发。IBP的核心研究方向为预防性保护,着重于通过科学调控环境参数以实现文化艺术资产的长期稳定性保存,相关方法论也广泛应用于历史纪念物与考古遗址的保护实践。
在环境气候对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机制方面,IBP已牵头完成多项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博物馆、藏品库及档案馆在维持恒定环境条件时往往伴随较高能耗。为实现文化遗产领域的碳中和目标,IBP提出并示范了“正能量藏品库”等创新能源概念,已在若干文化遗产场域进行技术验证与推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历史建筑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脆弱性显著上升,亟需构建针对性的气候适应策略体系,以保障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存续与传承。
讲座时间 / Time
2025年9月10日(周三)13:30—14:30
讲座地点 / Venue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上院S413
主讲人简介
Biography of the Speaker
Prof. Gunnar Grün
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IBP)执行所长
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创新联盟(Allianz BAU)主席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高层次访问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合作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成员
国际知名的环境控制领域专家
研究领域包括室内环境舒适度、系统集成建筑能源效率、建筑物联网、空气质量与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可持续建筑材料与方法。
主持和参与了大量欧盟委员会、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及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资助的重大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包括主持欧洲科学院科学咨询委员会项目“建筑脱碳:气候、健康和就业”,联合编制《德国深层地热路线图》,并倡导发起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健康空气质量计划,实施搭建弗劳恩霍夫节能建筑设备模块平台等。
注:本次活动面向公众 。校外参会人员报备流程 | 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公众号后,点击对话框下方“校外访客”,根据指引完成填写后进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