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下午,“城市自然景观感知与健康”沙龙暨上海国际花展闭幕式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植物园、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联合主办,得到了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植物学会指导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汇聚了众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嘉宾,共同为这场持续24天的花卉盛宴画上了一个圆满且富有思考意义的句号。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顾芳主持此次活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许东新为闭幕式致辞。在颁奖环节,多项荣誉相继揭晓。疗愈花园最佳人气奖花落鸢尾咖啡花园和爱不忘花园,优秀志愿者和最佳导赏员也收获了属于他们的荣誉。
“鸢尾咖啡”花园主创设计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Lab D+H联合创始人李中伟现场分享了花园从构思到建成的全过程,以及对自然疗愈的深度探索,让大家充分领略到自然景观在健康疗愈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视觉健康融入花园设计的巧妙之处。
随着闭幕式的结束,沙龙活动拉开了序幕。本次沙龙聚焦自然景观与健康疗愈,从城市自然感知、健康疗愈型自然景观、全龄友好型社区等方面展开,助力上海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沈帅在致辞中强调了黄浦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坚持与努力。随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书记朱琳从高校的角度阐述了“学术赋能城市、设计服务民生”的理念。她表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将继续在城市自然景观与健康研究方面深入探索,与黄浦区携手合作,推动健康人居环境研究的实践转化。
车生泉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车生泉围绕“景观环境感知与健康”的主题,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自然景观对人体的影响。他从脑神经机制、植物配置效益到设计体系构建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其团队提出了由“绿色疗愈空间”“感官疗愈空间”“社交疗愈空间”“交互疗愈空间”“运动疗愈空间”五大健康疗愈空间模式以及自然景观疗愈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团队在2025年4-5月期间对黄浦、上海植物园、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等9个点位开展脑电动态监测,进一步量化景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后车生泉提出健康城区建设未来将聚焦视触觉神经关联机制研究、智能技术融合创新及“剂量-反应”生态干预应用三大方向,涵盖VR虚拟疗愈系统开发、街景智慧优化设计工具研发及认知障碍康复路径构建等前沿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学术成果向社区更新疗愈、公共卫生政策的转化。
郭健康 博士,上海植物园
郭健康分享“自然疗愈与城市植物园发展”,探讨了植物园在城市健康生态系统中的新定位。他从“城市自然环境缺失”与“公共空间匮乏”问题切入,剖析高密度人居环境引发的生态退化现象,揭示自然疗愈对人居环境的独特价值。通过森林疗法典型案例,系统阐释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并重点解析绿色建筑空间设计与园艺疗法对心理压力的缓解路径。郭健康提出,自然疗愈以经济高效的生态干预方式,在平衡城市发展与宜居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上海植物园作为城市生态载体,未来将通过推动绿化空间向可持续生态系统转型,实现自然疗愈的价值。
陈仁杰 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陈仁杰基于流行病学研究,阐述“城市绿化与居民健康”的关联性。他围绕“认识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影响健康的途径”“城市绿地与具体健康结果”“影响因素与公平性”四个方面,揭示绿地系统在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的生态服务机制,同时指出当前存在的环境正义悖论与绿色空间异化风险,强调通过科学规划推动绿地资源公平配置的必要性。陈仁杰最后从公共卫生视角呼吁全民参与拥抱绿色。
张扬 主任/院长,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
张扬带来“爱·不忘花园——从自然感知到记忆唤醒”的专题报告,分享园艺疗法在老年认知障碍干预中的创新实践。她从认知防治“豫园模式”、植物疗愈、爱·不忘花园这三个主题展开叙事。她介绍通过打造集科普宣教、筛查诊疗、综合展示、认知体验、活动开展的多功能概念空间来构建认知防治“豫园模式”,通过植物色彩神经学来重建记忆的视觉桥梁。“爱·不忘花园”设计聚焦阿尔茨海默病群体,以艺术、景观和互动为手段,从患者记忆与感知出发,借“记忆的门”展现其时间感和记忆变化,引发公众对患者内心世界的关注。运用艺术装置,结合互动环节,让参与者获得艺术疗愈,搭建与患者的沟通桥梁。“爱·不忘”花园通过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叙事,为认知障碍干预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圆桌会议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王玲主持,邀请到黄浦区卫健委副主任胡俊峰、上海交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张洪英、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院长柴丽萍、公民科学家代表金缨、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张婷、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副教授张理卿等跨领域专家,围绕“自然疗愈与全民健康”展开深度对话,从公共卫生、心理健康、中医药学、社区实践等多维度探讨自然疗愈的协同创新路径。
活动的同时,在思南公馆旁,一次“现场自然疗愈展览与体验”的公众科普体验活动吸引了多位市民参与。这场由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发起的展览与体验活动,以街边景观风景为引,通过实时脑电监测技术,带领市民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大脑探索之旅,得到市民的热情响应。
据悉,在此次上海国际花展,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作为参与度最高的一家单位,为花展的顺利举办提出了智慧方案:在黄浦主会场设计了脑迷宫Brain Garden花园和IRIS CAFE鸢尾咖啡,在浦东分会场进行了前滩友城公园的更新设计,在奉贤分会场设计建造了“松果”感知花园和“蝶变·思源”蝴蝶花园。
花开沪上,让我们期待明年更美更好的交大花园点亮上海。
撰文:金亦丁
照片:思南公馆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