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24 00:00

王建国院士、张永和教授做客“文治大讲堂”,共话城市更新与建筑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第十三期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正面临从规模驱动向质量引领的关键转型。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正在重塑城市空间格局与社会治理体系;与此同时,建筑实践也在突破传统边界,从单一的物质空间塑造延伸至社会协同创新与多元价值创造的复合型系统工程。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第十三期在设计大楼云境厅开讲,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非常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永和分别作主旨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会见了王建国院士、张永和教授一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管海兵,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后继,文科建设处处长吴文锋等出席了活动。活动开幕式由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武超主持,设计学院院长阮昕担任讲座主持人。

​​管海兵致辞,对王建国院士、张永和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强调,两位学者都是建筑与设计领域的标杆人物,在业内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同时,他们也长期以来关心着交大设计学院的建设,为交大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指引。他还表示,“城市更新”与“建筑实践”是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两位学者的报告,将从历史到现实,城市到建筑,共同探讨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这一问题,以知行合一彰显思想厚度。希望同学们以本次学术讲座为契机,深化理论修养,开阔学术视野,拓展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前沿方向,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专业上的进步与成长。


城市更新的学理认识与实践探索

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Urban Renewal: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 Practical Exploration

王建国 / JIANGUO WANG

PROFESSOR AT SOUTHEAST UNIVERSITY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王建国院士首先对城市更新的学理做了阐释,认为城市更新是一种对城市运行发展中机体性能增强、活力激发再生、社区场所营造的正向干预方式。而演进视角的生命学说、热力学耗散结构与“熵增”的理论,可以促进对城市更新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 城市活性和持久发展依赖于具有迭代、激活和共构意义的城市更新。

其次,他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总结了城市更新的常见类型:一是因科技发展、人口集聚、布局结构调整引发的城市改造,如巴塞罗那、巴黎“在城市中建城市”;二是由城市社区失活失序、人居环境性能衰退引发的城市更新,如宜兴丁蜀镇古南街的活态再生;三是在城市接近成熟期时,环境物理载体的自然老化、性能退化和机能衰退引发的城市更新,如广州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等;四是因城市发展转型、特殊需求场景或城市重大事件决策引发的城市更新,如大理书院和扬州小秦淮河街区原漆器二厂地段的保护更新。

王建国院士强调,城市更新是一种常态化的城市有机体自我调适、修补优化、新陈代谢赓续生命的基本途径。在“保中建”和“建中保”的过程中催生了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进而形成了下一个时代的“原真性”和“乡愁”客体,并创造了某种“当代性”,城市更新应该承载正向传播历史文化保护和“老城市新活力”的意义和价值。

讲座活动现场​​


从纸上建筑

到社会实践

From Paper Architecture to Social Practice

张永和 / YUNG HO CHANG

非常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FOUNDING PARTNER AND PRINCIPAL ARCHITECT OF THE ATELIER FCJZ

DEAN OF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张永和教授聚焦于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通过对十个新建成案例的介绍,分享了对建筑师践行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的思考。

他首先回顾了早期“纸上建筑”的尝试。传统的渲染和制图教育致力于对建筑要素的真实再现,而迪朗类型学也为纸上空间演练提供了门径。这些看似古典的方法事实上是对建筑系统性思考的一种训练,在当今实践中仍能有重要作用。比如无锡九宫亭、宁波十字玻璃宅等都是早期“纸上建筑”物质性的生动实现。

他进而提倡建筑师应发挥专业性和能动性,来践行服务社会的责任,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空间人文教育等方面做出贡献。比如,他在塱头春阳台艺文中心、吉首美术馆等项目中,通过建筑与环境、日常使用与文化活动的多种结合,为当地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巴黎中国学舍和南头城社区中心项目中,通过材料的组织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在温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等项目中,他论述了空间作为一种“不言之教”的作用,从而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教育改革的期待。

最后,张永和教授总结说,建筑学作为一种全面育人的专业,其实体现了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改良社会的思想。他鼓励大家坚定信心,“我们一块儿干好!”。

讲座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分别围绕建筑设计的创新实践、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建筑材料的科技革新、建筑师的社会角色转型、空间秩序与场所精神的营造,以及建筑教育的改革方向等议题,与王建国院士、张永和教授两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前,管海兵、汪后继为王建国、张永和颁发“设计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聘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文锋颁发了“文治大讲堂”致谢牌,向两位学者表示了感谢。

活动前,王建国院士及张永和教授一行在阮昕陪同下参观了设计大楼。


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 简介

“文治大讲堂”是上海交大文科建设处推出的全校性、通识性人文社科类系列讲座活动。该活动以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唐文治先生的名字冠名,旨在通过组织邀请校内外学术大家以及知名专家学者,面向全校师生持续开展人文社科方面的通识性讲座,赓续交大文脉,推动与促进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传播以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