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花展于4月18日在黄浦新天地开幕。本次上海国际花展在上海植物园和黄浦新天地设置2个主会场,在浦东新区、徐汇区、奉贤区、临港新片区和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设置5个分会场。
会 场 | 花园名称 | 开放时间 |
01 黄浦主会场 | Brain Garden / 脑迷宫 | 4/18-5/11 |
IRIS CAFE / 鸢尾咖啡 | ||
02 浦东分会场 | 前滩友城公园的 更新设计 | 常设 |
03 奉贤分会场 | 「松果」感知花园 | 4/28-5/22 |
「蝶变·思源」蝴蝶花园 |
01 黄浦主会场
花开新天地,交大疗愈力
解锁花园的治愈之旅
师生设计团队 | 王玲 李中伟 张楠 林思栩 荀洪韬
技术与现场服务团队 | 张理卿 车生泉 荀洪韬 林思栩 金亦丁 李晓桐 兰星月 浦景昀 王悦颜 何晨静 张硕羽 魏明浩
摄影团队 | 俞文杰 荀洪韬
「Brain Garden / 脑迷宫」花园坐落于新天地太平湖畔。这座由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师生精心打造的作品,为城市情绪疗愈交出了一份“双料答卷”——设计以人类大脑情绪调控区域为原型,将脑科学、心理学融入景观设计,为游客打造了一处“心灵绿洲”。该作品斩获此次上海国际花展的设计金奖!
「脑迷宫」花园以五种独特玩法掀起城市疗愈新浪潮,成为2025上海国际花展中极具人气的“情绪疗愈站”。风景园林系副研究员张楠作为花园设计团队核心成员,将“感官叙事”理念融入设计全流程。
「五种独特玩法」
玩法一:五感疗愈,自然给的温柔处方
花园的每一处设计都暗藏感官密码——嗅觉、触觉、视觉与听觉的自然交响贯穿游览全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标语引导着游客们参与到花园的体验中来。
玩法二:脑电实验,让焦虑变成可视化数据
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脑电波疗愈实验”:参与者佩戴便携式脑电设备Emotiv Epoc+,在花园中静坐观察自然3-5分钟,设备通过分析α波(放松)、β波(专注)、θ波(创造力)等频段数据,生成实时脑区情绪可视化图谱。
玩法三:灯泡疗愈,把心事画成光的形状
树上的100余盏手绘灯泡是交大学子亲手赠予的“心情礼物”,观赏者在游览花园时触摸、观赏树上悬挂的这些涂鸦作品,能够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压力,提升自我认知与社会联结。
玩法四:香气循证,交大实验室的科研浪漫
花园中心的大树上,悬挂着由交大师生制作的香牌,香薰片可持续散发雪松、甜橙等混合香气。「脑迷宫」花园中种植了50多种植物,其中有30多种是芳香植物。游客可以通过嗅闻植物香气舒缓疲惫情绪、释放压力。此外,轻轻触摸植物的叶片,能够进一步激发植物的香气释放,让游客在沉浸式互动中花园产生链接。
玩法五:文字共生,让陌生人的心事照亮彼此
现场设置互动活动,游客可领取限量版“花卉盲盒卡片”,正面展示设计学子设计的治愈系花语,背面则科学标注了各类花卉的“情绪值”数据。此外,花园内树上悬挂的“情绪灯泡”装置,写着交大学子“匿名传递温暖”的暖心故事,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更多的社会价值。
「脑迷宫」不仅是一座花园,更是一场关于情绪疗愈的社会实验。
学生团队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媒体采访
及现场为游客讲解设计巧思
“显眼包”亮相新天地
交大设计团队 | 李中伟
©️李中伟
踏入「鸢尾咖啡」花园,仿佛走进了一个被蓝紫色梦幻包裹的世界。这座由风景园林系副教授、Lab D+H上海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中伟及其团队精心打造的花园,以鸢尾花作为主角,巧妙地将不同品种、形态各异的蓝紫色系花卉进行层次铺陈。随着阳光的流转,花卉在光影变幻中,时而明艳,时而朦胧,每一刻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为游客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
花园中央,一座名为“瞳”的大型旋转装置格外引人注目。它由镜面不锈钢打造而成,宛如一颗巨大的银色眼眸。当装置缓缓旋转,镜面清晰地映射出周围绚丽多彩的鸢尾花境,花影随着旋转流动、交织,形成如梦似幻的动态视觉效果,让人流连忘返。
图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黄浦”,李中伟
谈及花园名字的由来,李中伟介绍道:“瞳孔与鸢尾花的英文都是‘Iris’。鸢尾花色彩斑斓,虹膜也是眼睛中色彩丰富的部分,二者都给人以缤纷绚丽的感觉。我们将这两个意象巧妙融合,通过景观设计传递护眼理念,希望能借此呼吁人们关注眼睛健康。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还能传递一份正能量,这意义非凡。”
自2025上海国际花展开幕,「鸢尾咖啡」花园凭借其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迅速走红。网友们被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亲切地将其趣称为“新天地显眼包”,它也成为花展中当之无愧的热门打卡点之一。
02 浦东分会场
卉聚前滩里,交大融合力
浦东分会场以整体花境空间和公共空间更新为主要内容,已向公众开放。前滩友城公园的更新设计由李中伟及其团队主导,聚焦于前滩滨江片区、杉果乐园、花桥等多个关键节点的系统性规划与景观落地。
©️李中伟
交大设计团队 | 李中伟
在前滩滨江片区的更新设计中,聚焦于打破原本封闭的空间格局,通过大草坪、微地形与面向江岸的大台阶等一系列介入手法,将视线与动线重新引向黄浦江。李中伟巧妙地利用地形变化与空间开敞度,激活原本界面模糊、功能单一的滨江公园,使江岸重新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曾经被遮蔽的江景再次被打开,市民得以在草坡上休憩、于台阶上眺望,黄浦江再度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
花桥 空间设计
交大设计团队 | 李中伟
公园最具代表性的节点“花桥”,由李中伟与谢菲尔德大学教授、世界知名的新自然主义植物设计大师 James Hitchmough 联合完成。花桥以植物为桥,以自然为媒,融合本土适生植物与多样性的季相设计,呈现出动植物共生、四季流转的复合生态界面,也成为中英合作在公共花境设计领域的一次有力探索。这一系列设计成果不仅展现了浦东在城市更新与绿色发展上的新实践,也回应了“人民城市”的理念,让自然真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交大设计团队 | 李中伟
在杉果乐园的设计中,李中伟尽可能保留了原生的水杉林群落,尊重场地既有的生态基底与历史记忆。他以“杉果”为灵感主题,在林下营造了一个融合自然与生活的全年龄共享空间,使原本封闭静止的水杉林重获新生。从儿童的游戏场,到长者的散步小径,再到青年交流的开放草地,空间在林荫中自然展开。这片原本被忽视的林地,借由更新设计重新回归城市公共生活,被真正还给了上海市民,成为人与自然重新相遇的日常场所。
03 奉贤分会场
花开南上海,交大科研力
奉贤分会场聚焦主题花园和大学生花园节为核心内容。作为分会场的指导单位之一,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建造了「松果」感知花园、「蝶变·思源」蝴蝶花园。两项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系列文创产品和科普活动,实现产、学、研的有机融合。
图片来源:参展团队
构筑五感疗愈新空间
师生设计团队 | 常湘琦 李晓桐 张硕羽
科学理论支持团队 | 车生泉 吴亚妮 张理卿 陈冠群 张楠
策划团队 | 常湘琦 刘孜颖 宋嘉扬 李宇佳 谢贝兰楠 吴俊辰
「松果」花园以场地内原有松果造型构筑物为核心,通过室内植物营造、互动装置和香气体验,构建了一座融合五感体验、生物多样性与芳香疗愈的沉浸式绿色自然空间。
隐藏交大历史密码
指导教师 | 常湘琦 陈冠群
学生团队 | 陈明慧 严梦玲 沈漫娟 陆心熠 邓晗肸 吴晨弘
施工团队 | 常湘琦 陈明慧 严梦玲 沈漫娟 陆心熠 邓晗肸
吴晨弘 吴冠秋
策划团队 | 常湘琦 刘孜颖 宋嘉扬 李宇佳 谢贝兰楠 吴俊辰
「蝶变·思源」蝴蝶花园将蝴蝶破茧成蝶和交大历史发展相融合,设计团队巧妙地运用绿植、透明球、蝴蝶雕塑、二维码、互动装置等演绎了上海交大从南洋公学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蜕变轨迹。设计学子亲身完成了从设计构思、材料采购到施工建造的全过程花园营造。
以花为媒,共探园林新力量
4月18日下午,2025上海国际花展以“与自然共舞,与生命共鸣”为主题在思南公馆举办主题沙龙。活动风景园林系教授车生泉主持。风景园林系主任王玲以“景观感知与健康”为主题发表主旨报告,介绍了脑迷宫的科学支撑理论与花园建造经验。车生泉以“中心城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为题,与设计师、学者共同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下城市空间可持续更新、自然生态与人文城市融合、社会共治和多功能融合、女性视角下的城市绿色发展等议题。
图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黄浦绿化”
2025上海国际花展「交大设计」五大主题花园
等你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