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第十三期
(1)
城市更新的学理认识与实践探索
Urban Renewal: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 Practical Exploration
From Paper Architecture to Social Practice
主持人
(Moderator)
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主编等。
长期从事建筑学、城市设计、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前沿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并取得突出成就。作为第一完成人,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杭州、郑州、福州、厦门、赣州、大理等50多个城市主持完成了150余项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获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和全国规划设计一等奖8项,建筑创作奖金银奖等;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2项、国际建协(UIA)建筑教育创新奖和亚建协(ARCASIA)奖等国际奖多项。建筑作品入选第26、27、28届UIA大会展和RIBA当代中国建筑实践展。
城市更新伴随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是一种“如影随形”的客观存在。新生与衰亡、渐进和突进、保留与淘汰、秩序和非秩序总是成对呈现在城市发展作为生活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我理解,城市更新实质上就是城市常态化运行发展中一种人为的机体性能增强、活力激发再生、社区场所营造的正向干预的概念。
中国的城市更新主要是要应对中国城镇化发展转型需求、亦即从增量为主的城市开发建设阶段转变为存量为主的品质内涵提升、关注老百姓获得感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在大多数情形下,城市更新主要是要“在城市中建设城市”,并需要研究和采用我初步概括的“保、改、活、用、建”并举的实施策略和运维措施。在保有历史城市基本结构、脉络和典型街区肌理前提下,当代的积极创造、创新设计、数字时代新动能接纳、绿色低碳更新探索同样是必要的,设计创意可以将颓败异质的城市更新对象重新营造成一个“精品微量”的城市宜居生活场所,正向传播历史文化保护和“老城市新活力”的意义和价值。王建国老师将围绕团队近年开展的北京老城总体城市设计、广州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宜兴蜀山古南街保护再生规划设计、扬州小秦淮河街区、大理书院等城市更新项目,探讨其中的学理认知与实践探索。
张永和1993年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事务所并任主持建筑师。他是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FAIA)。曾荣获诸多奖项,如200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等。他曾于2011 - 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评委。张永和曾在美国和中国多所高校的建筑院系任教,曾于2005 - 2010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并于2025年出任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第二课堂》报名通道将于 4月17日 8:00 开放
本次活动记入2024级新生
《新时代社会认知实践》讲座类课程
发此条推送至朋友圈,集齐20个赞即可领取以下礼品
【每人限领一份,先到先得】
- 王建国老师著作 -
《城市设计》(第四版)签名版
- 张永和老师著作 -
《作文本》签名版
-“文治大讲堂”定制礼品-
- 本次讲座面向公众开放 -
> 注:校外人员入校前须办理上海交通大学报备流程。
校外人员报备流程 | 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公众号后,点击对话框下方“校外访客”,根据指引完成填写后进入校园。
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 简介
“文治大讲堂”是上海交大文科建设处推出的全校性、通识性人文社科类系列讲座活动。该活动以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唐文治先生的名字冠名,旨在通过组织邀请校内外学术大家以及知名专家学者,面向全校师生持续开展人文社科方面的通识性讲座,赓续交大文脉,推动与促进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传播以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