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25 22:00

2024(第八届)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召开

​9月20日至22日,2024(第八届)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以“数智时代场景叙事与生活烟火”为主题在广州召开。

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陆邵明教授自2015年发起。论坛从最初关注“乡愁记忆”与“记忆场所”,到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特色“空间叙事设计”理论,再到“数智叙事”与“生活烟火”,其为建筑学、设计学、艺术学、人文科学的跨学科交流提供了学术分享的平台,并在国内形成了关注“空间叙事”与“记忆场所”的学术共同体,以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城乡记忆危机,物质空间供给与文化情感需求差距等议题。

本届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主办,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承办,中国建筑学会、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协办。论坛下设5场主旨报告、20余场分论坛报告、20余场青年论坛报告以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论坛等活动。来自香港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等130余名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地方部门代表和高校学生代表,围绕“数智时代场景叙事与生活烟火”这一主旨进行了研讨,包括“城市形态与数智化设计”、“城市景观与改造实践”、“城市社区文化、场景与叙事”、“城乡改造策略、路径与实践”以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中共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文琦、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广东工业大学教授何韶颖主持开幕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邵明回顾了2015年以来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的发展历程,并阐释了本届论坛的主题。

陆邵明介绍道,在全球范围内,数智技术正在加速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带来设计建造方式、组织模式、人才培育、城乡治理等方面的变革。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城镇化发展阶段正处于拐点,老百姓对日常生活的品质需求越来越高,“如何让人居空间更具内涵魅力、更接烟火气”成为设计师、政府管理者面对的重要话题。本次论坛以“数智时代场景叙事与生活烟火”为主题,紧扣时代特点与人民需求,通过跨学科、在地化、产学研协同交流,践行论坛作为育人、启民、资政的学术平台作用,为城镇更新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新视角与新路径。

21日上午,五位特邀专家带来精彩的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重视开展声景学、香景学及光景学研究与实践”为题,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声景、香景与光景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也有不少宝贵的营造经验值得传承借鉴。吴院士进一步提出,应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列为城乡规划、城镇更新的重要哲理,将“渐入佳境,流连忘返”列为景观环境设计、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则。声景学、香景学与光景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留住乡愁,同时为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提供新方法。此外,场景塑造除了重视“空间性”设计外,还应注重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时间性”设计理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陆定邦“文创场景叙事与生活烟火设计”为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将文化内容发展为创意产品,同时兼顾生活内容质量与产业经济发展。生活内容质量以空间文化为核心,关注场景叙事;产业经济发展则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将生活烟火升华为产业花火,透过文创设计将场景叙事与生活烟火进行创造性的结合及共生。此外,如何运用数智技术创新生活产业烟火等问题值得创意设计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海军“城市更新的十个思考——一种认知城市更新的新逻辑”为题,认为城市更新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现场和新主题,同样也是城市新发展语境中的新机会和新挑战。海教授认为城市更新的本质是社会创新;城市更新的路径是资源创新;城市更新的策略是软硬融合;城市更新的逻辑是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走向一个更加合理、可持续的社会机制和社会逻辑。公共艺术设计要作为创造公共品味的媒介。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陆邵明“城乡更新中记忆场所叙事活化探索”为题,针对城市记忆不可寻、城市烟火不均衡等问题,阐释了文化、生活、生产、纪念、特色自然五种类型的记忆场所对于乡愁记忆的重要性。同时,借助浙江元通街道文化休闲街区城市设计等案例探讨了记忆场所叙事活化的实践与其面临的挑战。陆教授总结了记忆场所对于生活烟火的价值,探索叙事活化机制如何应用于生活场景以及如何创新使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引导记忆场所叙事设计,积极干预建设治理,激活烟火生活。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陆邵明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何韶颖以“触动乡村——触媒式乡村整合策略探索”为题,首先介绍了“触媒理论”的由来、发展、研究现状及其对乡村更新设计的积极意义,其可用以关注原居民或原村民的当下生活价值。基于触媒理论,何教授挖掘了乡村中四种触媒类型,分别为产业发展的触媒、历史文化的触媒、自然环境的触媒以及乡村生活的触媒。

在分论坛中,香港大学Alain Chiaradia副教授以香港为例分享了“城市内部的多中心活力与交通可达性形态的作用”、华南理工大学林广思教授讲述了“落花有情——重塑日常生活诗意情境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建筑师磨艺捷介绍了“天桥的儿童友好实践”、中国市政中南院城市规划院院长龙骅娟以济南环山东大学为例论述了“城市更新片区实施性规划的实践探索”、广州美术学院张剑教授阐释了“产品设计叙事的四种情节设置”等。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尚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研究员高军,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卢世主胡林辉,广东财经大学教授王少斌,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峻岭等进行点评,并认为数智技术的使用以及对生活烟火的关注对于空间叙事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场中,由陆邵明、高军、磨艺捷、何韶颖、王萍、梅策迎屈行甫七位专家与学者,就乡村振兴的驱动资金、产业定位、人才、乡愁文化传承等问题提出了专业性建议。广东东源县、郁南县等地方部门领导共同参与。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充分体现人文与科技、理论与实践、数智与烟火的深度熔铸,为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的融合贡献智慧与力量。论坛在热烈的学术研讨与精彩的思想碰撞中落下帷幕,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