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10:02

喜报 | 9项荣誉!交大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师生联合团队设计获奖

近日,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和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先后公布了2023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名单和第八届上海市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师王云、汤晓敏、朱黎青、张洋、陈丹及建筑学系吴建领衔的师生合作设计项目共获荣誉9项。其中,获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获第八届上海市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表扬奖。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华山路入口景观提升设计

二等奖

惠山大道及惠山大道与北环路交叉口景观提升工程

三等奖

S206泾县鼓楼铺至财富路口段美丽公路环境整治工程设计项目

涨渡湖水上森林科普园工程设计

第八届上海市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

二等奖

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溧阳市乡村旅游公路选线与驿站设计

三等奖

缝补与融合: 江苏溧阳公铁并行交通廊道绿岛系统规划

武惠堤整治工程景观概念设计研究

日照海曲府景观设计

表扬奖

涨渡湖水上森林科普园工程设计


获奖项目介绍  

01

场所精神复兴: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华山路入口景观提升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王云、汤晓敏、张乐、赖佳妮、卢琦、林松、姜佳南等

合作单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项目照片

项目简介:

本项目位于中国交通大学的“发祥地”——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东南角。徐汇校区起始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基地范围内的“华山路校门”“盛宅”“老图书馆”三个建筑是中国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见证了交通大学的百年变迁。经过百年风霜洗礼,华山路入口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其西侧的居民住宅楼严重破坏了百年历史建筑”三足鼎立“的空间格局。设计旨在通过对历史建筑实体和空间格局的保护更新、人文历史和生活记忆在场地中的传承延续、空间功能的多元化拓展,重塑华山路入口空间的时间厚度,强化了海交通大学校园“第一印象”,从而激活交大华山路入口环境的场所精神,成为链接校园与社区的新触媒。


02

“会呼吸”的线性花园带——惠山大道及惠山大道与北环路交叉口景观提升工程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汤晓敏、王云、吴文超等

合作单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项目照片

项目简介:

无锡惠山大道南衔锡澄路,北接霞客大道,是无锡北门户至老城区的景观大道。锡澄联动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锡澄交界“洼地”发展的重要纽带,对带动区域经济与城市风貌展现具有重要作用。设计融入惠山区绿色生态网络、景观风貌网络、休闲体验网络,发掘城市生态、交通与生活脉络的连接点,探讨了如何将“城市交通绿带”转变成为“多元共生的线性花园带”。


03

S206泾县鼓楼铺至财富路口段美丽公路环境整治工程设计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王云、汤晓敏、姜宇馨、朱雅婷等

合作单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项目照片

项目简介:

S206美丽公路周边区域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乡土文化隐没、旅游产业滞后和居民贫困等问题。本项目建造了一条长13km的线性生态文化走廊,可以实现生态修复、遗址保护、助力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重目标,将直接惠及其沿线的居民。该项目充分发挥了地域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在保护与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与生态等各个方面之间都取得了收益的平衡。


04

涨渡湖水上森林科普园工程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朱黎青等

合作单位:上海唯美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唯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照片

项目简介:

本案红线范围占地约600亩,依植物类别可分为池杉区、苗圃区、水杉区、杂木林区。项目保护现有湿地范围,营建以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以池杉为主的水森林供鸟类驻足;将原先被城市建设和渔塘侵占的土地,重新恢复为湿地。根据不同类型鸟类的习性,恢复了5种类型的生境。根据场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建立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人类活动区,西侧和东侧的水杉区、池杉区,生态敏感度较高,划定为核心保护区,禁止游人进入,减少人为活动对生物的干扰;场地南侧的苗圃区划定为缓冲区,进行适度利用和开发,承担游憩和科普教育功能;场地北侧的主入口的杂木林区,生态敏感度较低,通过改造原有建筑,为游客提供基础性的配套服务设施。停止此地的一切渔业生产,进行生态保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合理利用和展示湿地的自然资源, 在对鸟类栖息影响较小的区域,通过增加水上木栈道、观鸟平台和观鸟塔,结合科普牌,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活动。



05

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溧阳市乡村旅游公路选线与驿站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汤晓敏、王云、张洋、孙嘉敏等

合作单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项目照片

项目简介:

设计提出“旅游+、生态+、产业+、可持续+”的目标与策略,采取“线+点”的景观模式,构建乡村慢行旅游廊道和特色驿站;营建多样性栖息地和迁徙廊道,恢复生物多样性;挖掘乡土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与农业的多产业融合;坚持低维护、低影响的建筑设计、植物搭配和材料选用。旨在打造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探索中国溧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景观途径。通过灵活的土地政策,本地雇佣的就业政策、公众参与的开发政策,繁荣了乡村经济,实现了经济可行性,对中国丘陵型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06

缝补与融合:江苏溧阳公铁并行交通廊道绿道系统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王云、汤晓敏、陈丹、孙文书、吴建、胡眸、潘昕玥等

合作单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项目照片

项目简介:

近年来,公铁并行已成为中国高速交通设施建设的新兴发展趋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公铁并行交通绿廊的作用,是高速交通设施快速发展和城乡土地紧缺的背景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溧阳生态森林走廊,是横穿溧阳市域、相依并行的宁杭高速铁路与宁杭高速公路之间的交通绿廊。在韧性景观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语境下进行多维分析,全线研究、整体规划,探索中国高速交通设施快速发展进程中绿廊空间规划与复合利用的创新策略。通过修复断裂的自然生境,系统性地重建绿色空间网络,切实发挥绿廊的区域联动作用;整合地块及周边自然文化资源,营造绿色休闲空间,加速城乡互动与共兴,振兴地方文化与经济。


07

武惠堤整治工程景观概念设计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朱黎青等

合作单位:上海唯美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唯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照片

项目简介:

随着1955年武钢集团开发武汉长江南岸,建立江边码头,滩涂不仅被丢弃燃煤,还被大量硬化为垃圾场,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武惠堤整治工程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气候变化适应为对策,主要内容是整治武惠堤外滩和民垸内大量的工业废渣、煤炭、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综合长江防洪需要和固体废弃物转移产生新的隐患等具体情况,实行以点带面,保持原状并辅以生态复绿建设,设置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点。以自然优先,尊重自然,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因地制宜地处理工地上的渣土和建筑垃圾,保留城市乡村的野性特征,打造有别于城市景观的自然野趣的生态滩涂。经过近5年的持续生态保护和修复,武惠堤岸滩涂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功能得到保护,生态破坏得到遏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08

日照海曲府景观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朱黎青等

合作单位:上海唯美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照片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位于未来新城发展的核心板块。设计师从文化诠释日照城市日出东方的文化内涵,并在设计理念上与之相呼应,将其定位为中国传统园林院落现代转译的与体现东方太阳图腾文化的设计作品。师法自然山水文化、地域太阳文化及传统园林中的空间布局、景观元素、植景种植多个层面。本景观作品中的太阳圆洞门与山峦形态,体现了日出之美。在项目的设计风格上,以“品质、文化、自然”三者为核心关键词,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将艺术与生活融合,将现代简洁式品质景观的清新素雅与东方传统式居住空间的委婉情调相结合,打造出一方以传统为里、现代为表、艺术为魂的尊贵宅邸。


奖项介绍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是业内公认的、具有全市影响力的、非商业化的专业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奖项的评选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委托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目前,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已成为提升上海市勘察设计质量、促进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激励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繁荣设计创作、树立精品意识的重要途径。


上海市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

上海市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是由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评选。其目的在进一步推进学会科技奖励工作,不断提升学会奖项的社会影响力,鼓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出创新理论和践行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质量和建设水平,引导上海风景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