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8 13:05

设计学院车生泉教授参加科技部

“中欧科技管理人员交流计划”上海站活动并做案例分享


9月22日,科技部“中欧科技管理人员交流计划”上海站活动在沪举办。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庄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黄红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奥地利、克罗地亚、丹麦、芬兰、法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共12个国家的16位代表、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代表共计70余人参会。我院长聘教授、可持续生态设计中心主任车生泉在活动上作报告,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与保加利亚科研机构在气候变化与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案例。


活动回顾

本次活动是三年疫情之后,科技部广泛面向欧洲国家及欧盟实施的首个科技人文交流计划,具有里程碑意义。庄嘉副主任在致辞中强调,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中欧政产学研各界代表能够充分交流,建立新的联系和纽带,提出合作意见和建议,以科技合作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黄红副主任表示,上海与欧洲多国有着良好的科技合作基础。近年来,上海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改革试验,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营造了更为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各方信息交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上海与欧洲、中国与欧洲的科技创新合作。

作为上海科研院所与欧洲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代表之一,我院车生泉教授以“中国-保加利亚乡村生态系统气候适应性治理”为题,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与保加利亚索非亚农业经济研究院等5家科研机构展开的合作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于2016年成立了“保加利亚中心”,2022年获批上海市“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保加利亚乡村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适应性治理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2017-2020年获得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3项。在“乡村振兴”和“气候变化和生态治理”两大领域,与保方科研院所开展气候变化下的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联合研究、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等,在论文、专著、专利和技术应用等取得多项合作成果。未来将以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平台,辐射中东欧及欧盟,作为上海与欧洲科技合作的窗口之一,建构气候变化和乡村振兴领域构建全球学术协作平台。

同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教授、高分子材料系主任杜建忠、上海微电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机器人中心副主任范春辉也分别分享了相关对欧合作案例。与会的欧方及上海科技代表们分别就具体领域的中欧合作潜力与期待进行了交流。

市科委政体处处长陈敏对上海相关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专题介绍。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圆圆表示,“中心”将积极发挥科技合作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与中欧各方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构建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推动中欧科技合作高质量发展。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