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13 13:55

2023 FourC Challenge成功举办-设计拥抱未来·共创绿色人居生活

FourC Challenge 设计拥抱未来·共创绿色人居生活

——2023 FourC 挑战赛 24小时设计挑战赛开幕,吸引全球50所高校20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

FourC挑战:用设计拥抱未来,创造绿色人居生活

—— 2023年FourC挑战赛24小时夏雷大赛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200所高校的50多名学生参赛。


2023年6月10日至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举办,上海交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与设计学院承办的“2023 FourC Challenge 24小时设计挑战赛”在线上线下同步拉开帷幕。竞赛吸引了来自帝国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50所国内外高校的二百余名学生踊跃报名,他们大多是来自设计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也有来自机械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文创媒体等跨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本次竞赛邀请到多位建筑、景观、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主题分享,开展竞赛过程指导,并作互动评审。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在云端相会,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及跨文化背景的碰撞为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师生们通过创新设计思维,思考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变革,深刻体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内涵,积极展现当代设计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10月11日至202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举办的24 FourC挑战赛200小时夏雷特大赛以线上线下内容拉开帷幕。比赛吸引了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全球50所顶尖大学的<>多名学生参加。参与者包括来自设计,建筑和景观建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学生,如环境科学,文化和创意媒体。此外,还邀请了建筑、景观和工业设计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提供过程中的指导,并提供互动回顾。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线交流,跨多个学科的合作,跨文化背景的生产碰撞为他们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成分。师生通过创新设计思维,思考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变革,构思人类命运共同体。设计的意义和内涵积极展现了当代年轻一代的责任感。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罗鹏,副处长郭亮,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张丹丹,副院长曹永康、陈睿山、常丹妮,来自都灵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同济大学、AECOM等特邀分享嘉宾,以及全球50余所顶尖高校的师生代表出席。此外,来自康奈尔大学、罗马一大、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bpi照明设计公司等二十余位境内外知名院校及设计机构的专家也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并担任了评审嘉宾。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张湛主持。竞赛全程在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双平台同步直播。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事务处处长罗鹏教授、国际事务处副处长郭亮、上海交通设计学院党组主席张丹丹女士、学生事务副院长王冲先生、对外事务副院长曹永康教授、研究副院长陈瑞山教授、 上海交通设计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常丹妮教授,以及来自全球200多所大学的50多名院系和学生参加了会议。此外,来自国内外20余家知名机构和机构的学者和专家也受邀出席本次活动,并担任导师和评委。开幕式由上海交通设计学院IIDE项目主任张展博士主持。整个比赛在Voov会议和哔哩哔哩平台上同时直播。

罗鹏代表上海交大致开幕辞。他表示,国际化一直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显著特点。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活跃、多元、强大和有影响力的"全球交大"国际化战略,并启动了多个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重点的项目。

罗鹏教授致开幕辞。他认为国际化一直是上海交通的一个鲜明特征。近年来,大学一直致力于构建更加活跃、多元、强大、有影响力的"全球上海交通大学"战略计划,并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出了各种项目。

曹永康对所有出席和支持竞赛活动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FourC Challenge是一个具上海交通鲜明特色的设计竞赛品牌。而FourC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以及40余个战略合作伙伴、学术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曹永康教授致开幕辞。他提到,FourC挑战赛是一个名牌设计比赛,带有鲜明的上海交通特色,如果没有大学国际事务部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学的40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术团体和各种社会关系,这个品牌可能无法构思。他还对所有专家的出席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竞赛主题 —— “Renewal 更新”

比赛主题——“更新”


至2050年,将有7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加快打造绿色生态是未来最重要和亟需的城市建设重点。未来,城市居民对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时,对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宜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助推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需要凝聚多方合力。我们身处的后疫情时代,是未来式和进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后疫情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也可以是改变者。FourC Challenge正是希望通过召集全世界的青年,多方联动,共同利用设计的力量,实现这个世界更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改变者。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临交通堵塞、住房不足、基础设施下降等问题,同时气候变化、老龄化、资源短缺等挑战不断涌现,建设包容、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迫在眉睫。我们呼吁全球高校联合起来,以设计的力量结合新科技为永续社区贡献力量,构想可持续未来人居。


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70%将生活在城市地区。因此,可持续城镇化和通过设定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促进生态文明成为当务之急。加快绿色生态是未来城市建设最重要、最急需的重点。在城市居民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对城市环保和生态宜居性的要求也将达到更高的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营造宜居宜居的生存环境,需要共同努力。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所处的未来既紧张又不断发展。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有所作为。FourC Challenge希望通过召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相互联系,共同利用设计的力量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并将来自不同国籍和背景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提出创新,科学,前瞻性和可持续的设计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化席卷全球,城市正在努力解决一系列问题,从交通拥堵到住房稀缺,以及基础设施的崩溃。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和资源枯竭等新挑战也迫在眉睫。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包容、安全和可持续的社区。我们敦促世界各地的大学团结起来,利用设计和尖端技术来支持可持续社区发展的事业,并设想一个可持续的人类居住未来。


竞赛命题 —— “HOME” 家

比赛主题 -- “家”


“HOME”是本次竞赛的命题。未来,超智能化系统将构成我们的新生活家园,包括以智能家电、智能医疗与介护、自动驾驶等实现的物理家园,由AI、5G、机器人等实现的虚拟家园,以及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家园。如何让更多人不受数字鸿沟的影响而融入未来家园?暨本次竞赛的命题初衷,要求参赛者围绕物理家园、虚拟家园或两者的融合家园进行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


“HOME” is the title of this year’s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our new living environment will be comprised of highly intelligent systems, such as smart home appliances, intelligent healthcare and caregiving, and autonomous driving, which will shape our physical living space. Additionally, AI, 5G, robot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will enable us to create a virtual living space. Also,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fusing  physical and virtual space into a unified home. How can we include more people in this home without them being negatively impacted by a digital divide?


Based on the inclusive themes of physical homes, virtual homes, or the fusion of both,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conduct interactive design, product design, service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or environmental design.


专业大咖齐聚,共话永续设计


本次竞赛邀请到四位主题分享,分别为: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副校长Michele Bonino,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生态学院副教授、康奈尔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华颖,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周洪涛,以及AECOM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战略与发展负责人、城市策略咨询负责人刘泓志。四位嘉宾分别以“工业更新”、“更新:参与和共同创造的过程”、“斜杠实验室”以及“探索新城市空间更新范式 ”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The four keynote speaker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is year were: Michele Bonino, Vice Rector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urin; HUA Ying, Associate Professor from College of Human Ecology, Cornell University and the Academic Director of Cornell China Center; Zhou Hongtao, Professor and Vice Dea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and Liu Hung-Chih,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AECOM, Leader for Strategy & Development and Cities Market Sector in China. They delivered keynote speeches titled “INDUSTRIAL RENEWALS”, “Renewal: A Process to Engage and Co-create”, “/lab” and “Exploring A New Paradigm on Urban Space ReNewal”.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副校长Michele Bonino作题为《INDUSTRIAL RENEWALS》主旨演讲

Keynote Speech"INDUSTRIAL RENEWALS" by Prof. Michele Bonino,Vice Rector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urin


Bonino从城市更新的角度分享了诸多他在中国进行建筑更新的设计。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及文化等多层面的综合项目。更新过程暨通过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确保改造后的区域在人文关怀、社会交往等都能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Professor Bonino shared many of his designs for architectural renewal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renewal. Industrial renewal is not on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 but also a comprehensive project involving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aspec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t is important to balance the needs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nd ensure that the renovated area provides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rom a humanistic and social perspective.


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生态学院副教授、康奈尔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华颖作题为《Renewal: A process to engage and co-create》主旨演讲

Keynote Speech"Renewal: A process to engage and co-create" by Associate Prof. Hua Ying, Human Centered Design, College of Human Ecology, Director of Cornell China Center, Cornell University


华颖分享了合作创新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作用。社区居民及其他相关方共同参与城市更新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可持续社区规划实践的应用,包括资源节约、能源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通过合作创新设计,城市更新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Professor Hua Ying highlighted the crucial rol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urban renewal. By engaging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who are among the ultimate beneficiaries of urban renewal, and involving them in the process, sustainable community planning practices can be adopted, considering aspects such as resource conservation,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sign, urban renewal can better achiev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周洪涛作题为《/lab》主旨演讲

Keynote Speech"/lab" by Prof. Zhou Hongtao, Vice Dea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周洪涛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一个设计创新实践实验室,通过多元共创,融合多元思维和创新理念,强调设计的不走寻常路和新颖性,号召大家“动手做”,参与并共同创造,推动城市更新向着更为有趣、包容、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Professor Zhou described an exciting design innovation practice laboratory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s. Through diverse co-cre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divers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concepts, and an emphasis on unconventional and novel design, he advocates for "getting hands-on" and encourages participation and co-creation to drive urban renewal towards a more interesting, inclusive,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direction.


AECOM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战略与发展负责人、城市策略咨询负责人刘泓志作题为《Exploring A New Paradigm on Urban Space ReNewal》主旨演讲

Keynote Speech "Exploring A New Paradigm on Urban Space ReNewal" by Mr. Liu Hung-Chih,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AECOM


刘鸿志从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社会的角度提出,通过“设计+运营”提升城市空间生产力,以多维度城市空间的“设计+运营”,促进资源要素的强流动与大循环。他认为,公共空间可以成为提升空间经济体系的关键城市资产,创新及更新设计将为公共空间资产化创造可运营条件。


Mr. Liu proposed using design and operations to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of urban spa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basic social foundations of public services.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design and operations of urban spaces, he aims to promote the strong flow and large circulation of resource elements. He believes that public spaces can become crucial urban assets to improve the spatial economic system, and innovative and updated design paths can creat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for the assetization of public spaces.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IIDE项目主任、本次竞赛筹备组组长张湛介绍竞赛规则、评审方式及奖项设置等。竞赛以Make-a-thon的方式举行,各参赛小组在24小时内围绕主题开展线上直播创作设计,全程使用英语交流。评选过程采用成果演示视频展示和线上评审的方式,由竞赛评委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完整性与可行性等因素综合评审。竞赛奖项分设特等奖一组,一等奖两组,二等奖三组,优胜奖若干,奖金金额共计近10万元。


Dr. Zhang Zhan introduced the competition rule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ward settings. The competition was held in a Make-a-thon format, with each participating group conducting online live streaming creative design around the theme within 24 hours, and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The selection process adopted the methods of video presentation of achievements and online evaluation, and the competition judge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innovation, complet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works based on factors such as 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etition awards were divided into one grand prize group, two first prize groups, three second prize groups, and several winning prizes, with a total prize amount of nearly 100000 Yuan.


竞赛结果——留个悬念,上交会UNIDO DAY见!


11日上午,经过24小时不间断的设计马拉松,所有参赛小组完成作品并提交,随即进行了公开评审环节。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综合评审,包括小组展示、专家问答、点评及评审等环节,前12组优胜作品已脱颖而出。他们是:


On the morning of the 11th, after a 24-hour design marathon, all the teams finished and submitted their work to the review session. After two rounds of intensiv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cluding Panel Presentation, Expert Q & A, comments and assessment, the first 12 winning teams and works were selected. 


(按团队序号排序)


项目名称:SHELLTER

参赛团队:Team 02 - Semijourney

参赛组员

23007   陈  程    皇家艺术学院(RCA)

23034   Lucky John TUTOR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3053   张一乔  东南大学

23251   余晓菲  湖南大学

23077   成  帅  上海交通大学

项目名称:HomeyMobile

参赛团队:Team 04 - HUNDREDED

参赛组员

23030   Haotian Xue  美国雪城大学

23044   朱玲玉  同济大学

23059   舒欣宜  湖南大学

23188   姚  畅  上海交通大学

23235   王渊致  康奈尔大学

项目名称:E-TOGETHER: Conceptual Community Emotional Hub System Design

参赛团队:Team 06 - Wonder Youngers

参赛组员

23011   贾文琪  澳门科技大学

23057   任柯宇  湖南大学

23072   袁玉倩  江南大学

23205   吴雅婷  中国美术学院

项目名称:EvoPet:您的个性化互动伴侣

参赛团队:第13队 - 香格里拉

参赛组员

23022   李  响  香港理工大学

23050 胡淑英东南大学

23074   郭行健  江南大学

23093   袁  易  东华大学

23244   何  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项目名称:嘘声打破循环

参赛团队:团队 14 - 3LY

参赛组员

23028   卢箫心  香港理工大学

23029   刘芯妤  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

23041   杨梦石  同济大学

23054   刘凌逸  湖南大学

项目名称:连接视

参赛团队:20队 - AIII

参赛组员

23051   鲁赛楠  东南大学

23089   洪铭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115   凤羽佳  华东理工大学

23198   程  方  上海交通大学

项目名称:Demnestia

参赛团队:Team 23 - Domnestia

参赛组员

23091   李冰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125   刘孟庭  广州美术学院

23216   王晓笑  东南大学

23239   徐思张  上海交通大学

项目名称:Family caretaker

参赛团队:Team 30 - Collaborative Catalysts

参赛组员

23179   金澄扬  湖南大学

23201   张心怡  上海交通大学

23206   陈楚怡  中国美术学院

项目名称:Community Nature AR Kids Games

参赛团队:Team 32 - WEEKEND LAB

参赛组员

23148   柳艳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3162   马齐晨  南方科技大学

23175   赵敏 广州美术学院

23247   张延 浙江理工大学

项目名称:EVERGREEN MEMORY

参赛团队:Team  33 - 33 is 33

参赛组员

23107   秦泽普  西南交通大学

23127   孙  瑞  上海交通大学

23150   胡佳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3177   刘雨杉  北京林业大学

项目名称:YANOMAMI-Third World Child Health and Growth Care Center

参赛团队:Team  37 - 4 Teens

参赛组员

23210   于秀佳  中国美术学院

23171   朱有玉  上海交通大学

23242   任梓心  同济大学

23245   叶殊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项目名称:Starkids Planet

参赛团队:Team  39 - LZWZ

参赛组员

23068   吕若煊  江南大学

23082   詹安逸  合肥学院

23145   王楚睿  上海交通大学

23172   张春辉  广州美术学院


最终竞赛结果将在2023年6月16日FourC Challenge闭幕颁奖典礼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UNIDO DAY联合国工发主题日上现场公布并颁奖。请以上12组获奖团队成员填写线下颁奖报名链接(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By the midday of the 11th, after a 24-hour continuous design marathon, the works of all groups hav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nline submission, and finished public review session.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competition will be announced and presented on the spot at UNIDO DAY at the 2023 Chin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Fair as well as the FourC Challenge Award & Closing Ceremony on June 16.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