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0 17:25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启用仪式举行

五载征程携手共,华厅集瑞谱新篇

      4月7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7周年、设计学院建院5周年之际,设计大楼启用仪式在闵行校区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出席仪式。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沈立东,上海闵房集团董事长华允弟,大楼承建方、中建八局华东分局局长陈积强,以及广东东鹏、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江苏聚博文旅产业集团等合作单位专程到访。校内各机关部处、兄弟学院,设计学院领导班子、师生代表、退休教师以及设计实践导师等参加仪式。仪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主持。
​    
       阮昕代表学院对参加大楼启用仪式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以“一份礼物,一个大家的‘家’”为题,讲述了大楼的建设初心和设计理念。阮昕表示,设计大楼是开放、共享、包容的“家”,是设计学院献给全校师生的礼物。大楼的落成得益于学校的高度信任,也得益于全校各部处单位的大力支持。作为所有交大人的“家”,他期待大楼未来可以成为我校学科交叉和科艺融合的平台,也成为打破人与人交流边界的校园厅堂。他祝愿设计学院全体师生以大楼启用为新起点,更上层楼,积极推动交大设计类学科的新发展,打造有鲜明交大特色、国际一流的设计学院。
        学生代表李清韵同学分享了她在设计学院的求学经历和成长感悟。她表示,设计大楼的启用,是所有设计学子期待已久的心愿,今天终于得以实现。未来,同学们将秉承‘体用并举、设计大义’的院训,以构思、营造和维护人居环境为己任,以设计力量助力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致力于促成更加美好的生活。
       丁奎岭代表学校对设计学院大楼的落成启用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设计学院能够以此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战略部署,心怀“国之大者”,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紧紧锚定“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建设目标,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抓住承办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的契机,展现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打造设计实践的国际化新高地;深度参与美丽校园建设,让高品质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作品更多落地交大。希望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能够以德为邻、以贤为师,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国家的翘楚栋梁,以实际行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林忠钦院士深情回顾了设计学院成立的点滴故事,充分肯定了阮昕院长对设计大楼倾注的心血和智慧,号召全体师生以新大楼的落成为新起点,建设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他宣布,设计大楼正式启用。
现场的嘉宾师生共同见证这一时刻,红色的气球象征着热烈、青春、蓬勃,伴随着气球的冉冉升起,也寓意着设计学院的发展蒸蒸日上。


       2017年底,学校整合全校设计类学科的优质资源,将建筑学系、设计系及风景园林系重组,成立设计学院。经过五年的砥砺奋进,三个学科均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成功完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覆盖。面向“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设计” 的广阔前景和上海市“设计之都”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地域优势,设计学院抢抓机遇,快速发展,致力于培养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创新设计人才,向着创建有鲜明交大特色、国际一流设计学院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砥砺奋进、科艺融合
——在设计大楼启用仪式上的讲话(节选)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丁奎岭院士
2023年4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很高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的正式启用。首先,我代表学校,对设计大楼的改建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设计大楼建设的各位嘉宾、社会各界朋友以及全体建设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学校虽然以工科见长,但是校园还是很有设计感。尤其是徐汇校区在建设工程馆、总办公厅、老图书馆等楼宇的时候,邀请了像邬达克、庄俊、范文照这样的大师来设计。这些建筑集合了东西方古典复兴、现代主义等艺术流派,它们风格各异又互相呼应,见证了百廿年来交大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会让建筑历久弥新、富有人文气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交大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镌刻在其中而传承下来。

2017年底,学校整合全校设计类学科的优质资源,将建筑学系、设计系及风景园林系重组,成立设计学院。经过五年的砥砺奋进,设计学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科艺融合的创新实践之路,实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覆盖,已成为一所享有国际声誉,优势特色明显的一流设计学院。

设计大楼的改建,倾注了许多阮昕院长的心血和智慧,它的启用,将成为学院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我希望设计学院能够以此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战略部署,心怀“国之大者”,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紧紧锚定“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建设目标,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抓住承办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的契机,展现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打造设计实践的国际化新高地;深度参与美丽校园建设,让高品质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作品更多落地交大。

著名设计大师贝聿铭曾经引用过论语里的一句话来描述自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设计大师往往是一个志趣高远、德才兼备的人。因此,我希望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能够以德为邻、以贤为师,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国家的翘楚栋梁,以实际行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谢谢大家!



一份礼物, 一个大家的“家”
——在设计大楼启用仪式上的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设计大楼建筑师 阮昕
2023年4月7日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如愿”的时刻;前面绕梁的巴赫也都让我们胸中充溢着一种幸福感。大楼虽未完工,但我们已“迁”心似箭。在这个时刻,作为设计学院的院长,恰巧也是大家现在身处其中设计大楼的建筑师,我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

我猜大家会希望我借今天这个机会讲一讲设计的理念。林校长有一次当众说道:“阮昕,你把设计大楼和学校的事情当作自己家的事来做了。”无论当表扬还是批评,我后来仔细盘算了一下,在我3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有两幢房子我把它们当作“家”来设计和建造:一个是我和建筑师妻子在遥远的“对跖之乡”为我们自己和孩子们打造的家;另一个就是我们设计学院大家的“家”。

“家”是什么?除了遮风避雨,还需珍藏我们生活中的希望,也还需要为我们生活中的失望提供庇护。在设计学院这个家里,我的奢望是:早晨当你迫不及待要从床上跃起,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设计大楼时,这个大堂和你房间里灵动的日光会令你的精神为之一振;而当你沮丧被迫拾步进入大楼时,它温馨的氛围会是你情感的“避风港”。

以上是近乎电影般的场景,但当一个设计师沉浸于一种浪漫的想象时,往往无法自拔。至于“设计”的初心和含义,这个厅堂来源于中国春秋还是古罗马?伟岸的天花是宋代编木拱还是欧洲古代的穹隆?栏杆的纹样和木柱收分的建筑学含义为何?日光经由窗的“训化”而产生了何种体积感和质感?林林总总的房间为何更像一群性格迥异的角色?报告厅的座椅是云彩之下漂浮于池塘中的百合花吗?这个厅堂是剧场?还是城市中的广场?粗糙和细腻的外墙面经由岁月的侵蚀会如何老去?… …

如此这般,都是这幢大楼作为一个“设计实验室”的一些粗浅尝试。不过借用钱钟书先生的一个表达,我也不妨建议,吃鸡蛋就好,不必去管那只下蛋的母鸡… …

既然这幢大楼的每一条线、每一个面、每一片色彩、每一种质感,我都尽了力去想象、勾画和实施。虽未能做到尽如人意,我倒是想凭这点苦劳给自己一个特权,以便向这个家未来的成员和访客提一个使用要求:借用英国19世纪设计师和社会主义作家William Morris所言,“Have nothing in your house that you do not know to be useful, or believe to be beautiful.”(家中勿存无用和不美之物!)

大家会发现,我们这个家很简朴,或者说俭节:没有所谓的“精装修”,一切均所见即所是。Morris的要求其实仅是表象,因为他远没有理解到我们中国古代大贤的哲理境界,那就是“大道至简”以求 “无用之大用”。

其实,我今天最主要的任务是感谢和感恩。在座的各位和许多不在现场的人都是我感谢的对象,有太多的人为这幢大楼付出了心血。挂一必漏万,但我今天只能“挂一”,先请大家原谅,下次再择机尽力做到周全吧。我今天必须表达的是,如果设计大楼背后有任何设计理念,那就是:建筑即是一个礼物!

法国现代建筑师Le Corbusier在他设计的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的广场上做了一只形似张开之手的雕塑,取名Open Hand - open to receive and open to give. (去接受,去给予。)

当一个建筑师接到一个设计任务时,以我们的设计大楼为例,是学校和林校长对设计学院和我个人的一种高度信任。一个设计任务也因此而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接受这份礼物,对建筑师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和冒险。那么最终建筑师又能回馈什么呢?如果他还有点运气,经历了千辛万苦后还未被完全挫败,他或许可以为他热爱的一群人打造一个“家”:如前所述,他希望给在大楼各个角落的“居家”生活添一分情趣,也希望大堂顶棚之下每一个人生活工作得更有尊严!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点私心,今天向大家坦白:小的时候我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画家。可惜我一直都画得很拙劣。成为建筑师后我一直在思忖:建筑能否为人画像?通过这幢设计大楼,我希望描绘的是一种宽广无边的胸怀和格局,也是一个一生以交大为家的师长。钱钟书先生曾嘲笑作者在书的扉页上将书献给某人,是“精巧地不老实”,因为书无论优劣都是作者的。但作者的诚意则需有表达的渠道!

敬爱的林校长,请允许我个人,我希望也代表设计学院,将这幢设计大楼视为一种人格画像,作为礼物送给您!

丁校长最近在毕业典礼上阐述了交大学科交叉和科艺融合的格局,以及在兴趣驱动和问题导向下,主动创新的交大人标签。在我看来,这就是丁校长为设计学科和设计学院人才培养精心而作的一幅学术画像!我相信,设计学院全体“家人”定能以大楼启用为新起点,不负众望,更上层楼!

在此,我也要代表设计学院向学校表达一个开放的态度:诚邀大家常来做客和使用设计大楼!我们希望设计大楼成为一个打破学科以及人与人交流边界的校园厅堂,一个所有交大人的“家”。

最后,感谢在座的各位对我个人和设计学科、学院的信任和支持!再次谢谢大家亲临现场,见证这个历史时刻!



文字整理:徐畅

摄影:张帆、高艳华、刘清蓉、袁粟、钱思易、郑佳瑶、狄润嘉、王欣雨

审核:朱琳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