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14 10:35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

2022届毕业设计作品线上展览

​​上海交通大学园林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与生态两个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聚焦于上海市闵行滨江区域12km岸线的绿色贯通,场地选址主要包括浦江第一湾和吴泾码头段。规划设计方向主题丰富,从公共空间适老性、空间活力、居民游憩活动需求、景观体验、复愈性景观等社会文化主题到弹性景观、洪涝灾害适应性、NBS理论支撑、水鸟栖息地营建等生态景观主题。园林植物与生态方向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则涵盖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生理、园林植物精油提取和应用、生态环境与健康等方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设计学院毕设金奖

作品名称:柔性边界——浦江第一湾十字河口段景观设计

学      生:潘昕玥  

指导教师:张洋

设计说明: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以十字河口为代表的黄浦江干流段防汛压力日益增加。设计以“柔性边界”为主题,重新构建浦江第一湾十字河口段的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场地生态效益,并缓解周边区域的内涝问题。


设计从空间、生境与防护三个层面出发,通过重塑空间弹性、修复自然生境、强化滨水防护,结合软、硬性防护设施,利用钩形绿地对滩涂的培育功能,逐渐加固滨江地带的土壤,促进江岸的自我修复。同时,根据周围产业园区、大学校区、居住社区人群的需求,联动紫竹园区的科创成果,引入系列艺术文化活动,并强化不同生境的自然体验,打造汇集科技、人文、生态三大主题的“柔性”江湾景观。


作品名称:唤觉——上海闵行吴泾码头绿地景观设计

学      生:王浩哲

指导教师:于冰沁

设计说明:

如何将场地内三条平行废弃铁轨联系起来的同时延续场地肌理?这是本次设计在空间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设计以复调音乐中“对位”的写作手法为灵感,通过景观化方式完成音乐元素向“对位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的转化,并提出设计主题“唤觉”:将社区之声、自然之声、滨江之声融入城市之声中,唤起和激活空间使用者的游憩体验。

作品名称:音屿——浦江第一湾十字河口段景观设计

学      生:王嘉韵

指导教师:王云

设计说明:

上海浦江第一湾位于黄浦江与大治河的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上位规划定位为城市综合公园,也是未来上海黄浦江“三线贯通”的重要节点。


十字河口段是浦江第一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面积39.8 hm2、滨江岸线全长1563米。本次设计以自然教育为导向,基于自然资源保育和生态环境修复,构筑森林、农田、人居、湿地四大系统相融合的景观格局,引入低影响、可持续、趣味性的自然教育与体验活动,结合文化建筑设计,打造浦江第一湾最前沿空间的地标性景观,并以生态、独特的公共空间景观,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并进一步热爱与保护自然的理想场所。

作品名称:心遇·愈心——浦江第一湾樱桃河段景观设计

学      生:吴文超

指导教师:汤晓敏

设计说明:

浦江第一湾樱桃河段紧邻住区、校区、园区三区联动板块,总面积16.8 hm2。面向压力人群集聚的区域特征,以“心遇·愈心”为主题,提出“缓身心之乏、解心灵之忧”的设计构想,强调自然环境的复愈功效,构建了“四域三带九景”的景观结构。设计根据目标客群压力等级进行因人施治,根据心理恢复模型进行科学引导,从感官体验、自然交互、社交互动和情感宣泄四个维度构筑复愈性环境,营造一处集缓解疲劳、舒缓压力等功能为一体的复愈性滨水景观,让压力人群重遇自然、重遇知己、重遇本我,进而获得自然治愈、社交互愈和自我疗愈,进一步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品质和复愈功效,促进闵行滨江的活力再生。

作品名称:冀翼——上海闵行吴泾码头绿地景观设计

学      生:高幸

指导教师:

设计说明:

上海闵行吴泾码头绿地景观设计定位为展现以铁路为主要特色的工业历史文化风貌。同时,场地周边居住区密集,老龄化程度高,对公共空间游憩程度需求较大。场地面积约为面积约35hm2。结合场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设计提出“冀翼”的概念,灵感来源于场地内现有铁轨的形状,三条分支如同张开的羽翼。场地内的三条铁轨是重要的肌理,分别设计为三条景观轴线。北侧的历史记忆区——锈线景观轴,以展现该地区的历史底蕴为特色,通过利用原有工业遗址材料、确立适老性设计原则、引入合适的康体活动、配置规划适老性景观设施,打造一处充满工业文化记忆、满足老年人游憩需求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作品名称:守护角——浦江第一湾十字河口段景观设计

学      生:文睿

指导教师:陈丹

设计说明:

基地位于上海闵行滨江浦江第一湾十字河口,总面积约39.7 hm2,毗邻具有科技人文生态特色的浦江第一湾区,是黄浦江世界级滨水文化功能带的重要节点。结合场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自然资源,提出“守护角”的设计主题,在设计中挖掘并延伸“角空间”的特征,以守护水生态,水文化和水生活为指引,分别打造重塑弹性水环境的湿地体验角、绿境生态角;打造延续江湾水文化的浦江记忆角、历史回响角和田园耕读角;打造丰富滨江水生活的江湾观潮角、水韵互动角和绿岛科普角。以洪涝适应性景观为切入点,将洪水作为动态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从而设计出一个与洪水共生的生态文化公园。


园林植物与生态方向



设计学院毕设银奖

作品名称:两种植物精油对缓解早期认知障碍的功效研究

学      生:杨景

指导教师:马莉

研究摘要:

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上一般采用AChE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药物或制剂基本上只针对某一症状治疗,实际上并不能减慢或逆转病情进展。相对于传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而言,天然植物精油具有来源广、副作用小、作用点多等优势,具有较大的认知障碍预防和治疗潜力。


本研究选取了两种复方植物精油,通过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动物行为学实验、脑区生化指标实验结果,评估对比两种精油对于改善早期认知障碍的功效作用。同时结合模型小鼠生化指标结果和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从AChE抑制剂、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炎症三方面推测精油改善作用机理。本研究可为改善认知障碍的植物精油产品开发提供实验数据支撑,从精油主要成分出发拓展具有预防和改善认知障碍潜力的植物精油种类。


作品名称:上海市大气臭氧浓度动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联关系

学      生:苏荣菲

指导教师:俊祥

研究摘要:

短期高水平的臭氧暴露会增加城市居民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率,但考虑其他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等协变量时,臭氧浓度和CVD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关系仍不清晰。本文利用2013年上海市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大气污染观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近地面臭氧浓度的时间动态,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定量研究臭氧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联关系,并探索该关联关系是否存在冷暖季节(冷季:10-3月;暖季:4-9月)和组群(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差异。


结果显示,大气臭氧浓度的时间动态存在独特的日、季单峰模式,日峰值出现在12:00-15:00 pm,季峰值出现在暖季,2013年臭氧均值为71.5 ug/m3;臭氧暴露和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联关系在暖季显著,在冷季则不显著。时间滞后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臭氧对健康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时长为6天时,臭氧对CVD死亡率的影响最显著,6天滞后情况下,臭氧浓度每增加10ug/m3将导致CVD的全年和暖季额外死亡风险分别为1.31%(95% CI: 1.27%~1.36%)和1.82%(95% CI: 1.74%~1.89%),而对男性和女性额外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14%(95% CI: 2.08%~2.21%)和0.66%(95% CI: 0.60%~0.72%),0-64岁、65-74岁和74岁以上年龄群的额外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46%(95% CI: 0.34%~0.59%)、3.17%(95% CI: 3.05%~3.29%)和1.15%(95% CI: 1.09%~1.20%),而低和高教育程度的组群的额外死亡风险分别为1.37%(95% CI: 1.32%~1.43%)和1.33%(95% CI: 1.26%~1.39%)。双污染物模型表明,其他五种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对臭氧的影响没有干扰,模型依旧稳健。这些结果对上海市地面臭氧导致的CVD预防和居民健康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作品名称:情前后校园绿地暴露评估及其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

学      生:朱佳瑜

指导教师:张理

研究摘要:

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其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认为绿地暴露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而校园绿地是大学生接触自然环境的主要场所。因此,精准评估大学生的校园绿地暴露并量化其心理健康效益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校园绿地建设有积极意义。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在疫情前后通过结合行为轨迹、活动日志和问卷的方法评估大学生的校园绿地暴露,并分析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基于活动日志的绿地暴露强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隔离住处室内植物数量与心理健康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高于专业满意度、家庭融洽度、对隔离住处的居住设施和服务满意程度。基于研究结果,对促进心理健康的校园绿地建设提出了相关规划设计建议。


作品名称:白玉兰和望春玉兰幼苗耐水湿性的综合评价

生:郑民潜

指导教师:申晓辉

研究摘要

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e)和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是我国著名的早春观花树种,也是重要的园林树种。作为上海市的市花,白玉兰因肉质根不耐水湿,严重影响其在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利用望春玉兰作为砧木嫁接的白玉兰耐水湿性明显提高,但相关机理了解甚少。因此,本研究对白玉兰和望春玉兰幼苗进行人工淹水胁迫,发现两种玉兰幼苗均可以忍耐7d以内的淹水胁迫,全部存活且根系和叶片的受害程度较轻;淹水胁迫后,两种玉兰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均降低,而叶片胞间CO2浓度提升。望春玉兰幼苗根系的两种抗氧化酶(POD和SOD)活性在淹水初期显著提升,且MDA含量随之降低;而白玉兰幼苗则变化不明显。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是影响两种玉兰幼苗耐水湿性的关键因素;综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明确望春玉兰幼苗比白玉兰幼苗具有更强的耐水湿性,是通过自身遗传特性和对淹水胁迫的积极生理响应而实现的。

作品名称:百子莲花色调控相关基因MYB的克隆与表达载体构建

学      生:雷伟奇

指导教师:陈冠群

研究摘要

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是一种常用于庭院、花海、切花的多年生根茎类花卉。花大且饱满,花形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百子莲多为蓝色,缺红色、黄色等,表明它有着独特的花色调控机制。类黄酮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呈色物质,其合成受R2R3-MYB基因调控。前期已从百子莲MYB基因家族中初步筛选出候选基因ApMYB4、ApMYB6、ApMYB7、ApMYB12、ApMYB111和ApMYB123,其中ApMYB12已被证明调控黄酮醇的合成。本课题对其余的5个ApMYB基因进行克隆与分析,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瞬时表达烟草下表皮细胞获得了各个蛋白的亚细胞定位,5个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中,ApMYB123较为特殊,主要分布在核仁中。将5个过表达载体通过沾花法转化至拟南芥中,为后续研究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