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8 10:00

​回顾 |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成功举办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可持续城市景观生态多样性学术研讨会

北京时间2022113日中午,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可持续城市景观生态多样性学术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该研讨会作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下可持续城市与景观平台(Sustainable Cities and Landscapes Program)组织的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自去年八月起每两周举办一场,成为来自太平洋沿岸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云端相聚,围绕气候正义、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进行跨文化对话的平台。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世界各地的一流高校积极分享如何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次以“城市景观生态多样性”为主题的第九期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车生泉,APRU SCL工作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师莫非主持,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城市科学助理教授Alessandro Ossola、印度阿齐姆·普莱姆基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Harini Nagendra和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陈睿山发表报告并做自由讨论。本次研讨会于设计学院官方Bilibili直播间同步直播,高峰时段吸引超过1,300位观众同时在线观看。



Alessandro Ossola在报告中指出,有证据表明,许多城市可以容纳多种动植物,甚至是不常见的物种,但城市也是生物灭绝和生态系统崩塌的原因之一。到2030年,全球约1%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将因城市化而消失。接着他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解决方案、气候变化下的作用、和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几个角度分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地区有潜力、资源和技能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并促进有意义的行动来维持自然、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存。



Harini Nagendra表示,由于人口密度和植被的覆盖程度,印度的城市化进程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她进一步讨论了我们需要如何使用多种方法,包括生态实地研究来评估生物多样性,采用人类学访谈来理解生态公正,运用档案分析来理解生态历史的作用,以及跨学科合作创建修复,以提供对城市变化的全面理解。



陈睿山从人为驱动因素出发,分析了人类偏好和气候变化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综合影响。水质土壤和植被、城市的人造光、噪音、栖息地、宠物饲养等方面都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生物的行为、生理和形态。城市不断发展,人类干预也在增加。后疫情时代维持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可以从城市宜居、城市设计动物园和博物馆等尺度出发,为未来城市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