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 16:35

ReVive Day!设计学院成功举办FourC Challenge 24小时全球设计挑战赛!



——汇集设计力量·推动后疫情时代的康复再生

       全球70余所高校近300名学生报名参赛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确诊人数不断上升、世界范围内大量“封城”、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严格的社交隔离,社会中充满着对疫情的恐惧与焦灼情绪。这一切都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除了给医疗应急能力、社会资源调配、科学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令人们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窗外的寒冬转为孟夏,新冠疫苗已研发并普及、社会生产生活似乎也以一种新的秩序保持着生机。但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其他国度却仍遭受着第二次疫情爆发的肆虐,我们还远远不能放松警惕。我们身处的后疫情时代,也仍然是进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将是后疫情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或许,也可以是改变者。FourC Challenge正是希望通过召集全世界的青年,用线上的方式联动,共同利用设计的力量,实现这个世界更具韧性的复苏,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改变者。

2021年5月29日至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主办的“2021 FourC Challenge 24小时设计挑战赛”,在线上成功。竞赛吸引了来自哈佛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麦吉尔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西班牙IE大学、谢菲尔德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7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近三百名学生踊跃报名,他们大多是来自设计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来自机械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文创媒体等跨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此外,本次竞赛邀请到多位建筑、景观、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报告、开展竞赛过程指导,并作互动评审。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在云端相会,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及跨文化背景的碰撞为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师生们通过创新设计思维,思考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变革,深刻体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内涵,积极展现当代设计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01竞赛主题

“ReVive 康复·再生”


2020年至今,人类社会经历了“暂停”到“重启”的过程,而FourC Challenge也因时制宜地从去年的 “ReConnect”转变为今年的“ReVive”。

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利用设计的力量守护“健康”?设计除了为物质生活创造更多丰富的享受之外,还应承载更多时代赋予的使命:治愈创伤、唤起希望、重建人际交往、重塑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健康发展等。我们希望号召参赛者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专业探索,通过竞赛所呈现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和设计成果,为人们抚平伤痕,怀抱共情和尊重,在后疫情时代拥抱彼此,拥抱生活,以新的生活方式积极地面对挑战,利用设计的创新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的康复性再生和韧性发展。

由此,今年的竞赛主题定为“ReVive 康复·再生”,旨在通过设计,重塑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健康发展。



02竞赛方案

设计连接世界,创新改变未来


以“Flow”作为本次竞赛的题目,是因为变化也许是我们的世界中唯一不变的真理。从自然界的流水、流沙、流云,到川流不息的城市、要素自由流动的全球化、数字化驱动的泛在连接,世界是流动的。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世界的“暂停键”,我们在静止中渴望封锁与隔离后的有序开放,共同迎接世界再次流动并连接。

不同国家、不同学科背景的参赛者们混合编组,充分实现了跨学科、跨文化和多领域之间的设计互动,推动了不同国籍及背景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创新领域的探索,以达到更好的交流连接目的。



03演讲嘉宾

专业大咖线上齐聚,共话健康设计


本次竞赛开幕式与2021年5月29日上午8时30分在字节飞书和哔哩哔哩双平台同步直播,高峰时段吸引了2000余名观众同时在线观看。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阮昕主持。阮昕首先感谢了去年52所海内外高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第一届以“ReConnect”为主题的FourC Challenge 24小时设计竞赛圆满落下帷幕。他表示:“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疫情时代下,如何用设计拥抱未来,成为了第二届FourC Challenge期待解开的困惑。当构思“ReVive”主题时,我们起初有点过于乐观、过于渴望拥抱“后疫情”时代,尽管它其实仍尚未到达世界许多其他地方。但是如果全球的青年人、尤其是青年设计师们,能联系起来,通过思考交流和将设计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那么便可以找到治愈人们心灵的方法,怀抱同理心和敬畏,重新唤醒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罗鹏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一百二十五载沧桑砥砺,风流竞现;一百二十五年风雨兼程,桃李满园。经过一百二十二五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大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则融合了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三门学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建筑和风景园林。这里不仅汇集了成就斐然的学者和设计大师,也培养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充分关注的年轻设计师们。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用设计唤醒生活、引导人们的社交回到常态成为了学子们积极思考的方向。因此本次竞赛倡议海内外高校能联合起来,以线上设计的形式联动,用设计的创新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的康复性再生和韧性发展。同时,希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青年能够增进理解、加强合作,为后疫情时代提出新的理解与方案。

本次竞赛开幕式的四位主题演讲发言人分别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赵超,康奈尔大学人类生态学院副教授、康奈尔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华颖,哈佛大学副教授Holly W. Samuelson和西北大学西格尔设计研究所实践型教授、Segal Design Certificate项目主任Stacy Benjamin。四位围绕“后疫情世界下的设计:科艺结合的联合创新范式”、“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未来工作场所的维度:COVID期间的观察和思考”以及“跨学科设计”等内容分别发表相关主题演讲。

赵超提出,随着社会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不断转型,后疫情世界背景下,设计也从以商业服务为导向,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科技和产品创新的升级更新。并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和清华大学三校的“Global Innovation Design”全球创新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为例,展示了设计教育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新范式。

华颖就后疫情时代下未来的工作空间和学习环境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分享了她认为未来工作空间的六个维度,分别是:基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良好工作环境,才有利于疫情后能回到正常的工作强度;基于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基于弹性和自由度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员工在工作期间收获满足感;连接自然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利用数据测算物理空间和和基于低碳的工作活动。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当下和将来,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进行工作生活,然而人们对实际社交、对当面沟通和对归属感的渴望只会有增无减。

Holly Samuelson讲述了自己对于可持续设计和健康设计的理念。疫情爆发时,产生了很多物理上隔离人与人的设计,后疫情时代,设计如何重新连接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了新的话题。人们对于建筑能耗和设计的话题似乎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发表在《环境研究》杂志上的数据表明,全球每5人中就有1人死于化石燃料污染,接触化石燃料排放的颗粒物比以前人们认为的要致命得多。而从化石燃料中获得的健康收益则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当我们谈论可持续设计,节约能源并不仅仅意味着节约开支,更强调的是对公共卫生健康的意义。


Stacy Benjamin在她的报告中指出,设计思维包含了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种相互作用。以美国著名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为例,她讲述了以人为导向的多学科的合作设计和如何建立文化创新。皮克斯从公司的环境设计到“伙伴社区”的工作理念,都在帮助其员工相互连接,将创新创意最大化。然而多学科合作是硬币的两面,有可能是互相促进成长,也有可能带来更多挑战。Stacy提出与他人合作时应遵守的七点:即,明确你自己的偏好;建立同理心;提高可达性;使用更包容的话术;听比说多;放大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最后,思想开明,不存先入之见,积极认可别人的价值。如果做到这些,与别人合作就会事半功倍,这也是她对本次FourC参赛同学们的真诚建议。

此外,米兰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Ilaria Valente,IE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Martha Thorne,康奈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系主任Timothy Baird、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Yen Ching-Chiuan教授,西北大学西格尔设计研究所兼职教授Gretchen M. Gscheidle,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负责人Benny Ding Leong、资深讲师Scott Chin,悉尼大学建筑设计与规划学院讲师Luke Hespanhol,和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二十余所境内外知名院校和机构的专家也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并担任了评审嘉宾。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设计系副主任、设计竞赛筹备组组长张湛介绍,竞赛以Make-a-thon的方式举行,各参赛小组在24小时内围绕主题开展线上直播创作设计,全程使用英语交流。参赛所需设备(计算机及程序软件等)及Prototype制作物料由参赛选手自备。

评选过程采用成果演示视频展示和线上评审的方式,由竞赛评委根据作品的创新性、作品的完整性与可行性等因素综合评审。竞赛奖项分设特等奖一组,一等奖两组,二等奖三组,优胜奖若干,人气奖一组,奖金金额共计近10万元。




04竞赛结果

留个悬念,6月6日设计上海见!


5月30日上午10:30,经过24小时不间断的设计马拉松,所有参赛小组的作品都成功的完成了在线提交,随即展开了竞赛的在线评审环节。经过紧张激烈的两轮综合评审,包括小组展示、专家问答、点评和打分环节,前12组优胜作品已脱颖而出:


按团队序号排序

项目名称:AirHealth: Flowing like the wind

参赛团队:Team10 - Flowing Sailors

NO.004 Greta Weber 米兰理工大学

NO.009 Jonathan Lau新加坡国立大学

NO.162 潘显杰 华中农业大学

NO.249 姚畅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Fluxion

参赛团队:Team12 – Fluxion

NO.106 陈海玲  广州美术学院

NO.115 刘芯妤  中国美术学院

NO.193 姜昕怿  北京林业大学

NO.241 刘晗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Connect+

参赛团队:Team13 - Team Connect

NO.012 柏欣雨  帝国理工大学 

NO.120 汤梅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NO.242 冯捷 上海交通大学

NO.276 Rachel Tan Yu Jie 新加坡国立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THE URBAN INTERIOR

参赛团队:Team16 - MMRNz

NO.008 Nicolò  Chierichetti  米兰理工大学

NO.062 Chong Man Yee 莊敏儀  香港理工大学

NO.107 骆梅 广州美术学院

NO.223 吴萌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Flow Cocklebur

参赛团队:Team 22 - JCZS team

NO.036  陈卓凡  麦吉尔大学

NO.059  Zhang Wenjun  高丽大学

NO.102  蒋凯琪  浙江大学

NO.260  苏日娜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Reviving Currents - Post-Pandemic Mini Expo

参赛团队:Team25 - Four Islands

NO.007 Junmei Wang米兰理工大学

NO.099 潘昌伟 东南大学

NO.121 沈子晗 北京林业大学

NO.215 Tongrui Yang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Flow VEH

参赛团队:Team 26 - HEX-WAVE

NO.013  李杨方正  帝国理工大学

NO.108  麦浩 广州美术学院

NO.156  蒲千儿  重庆大学

NO.174  刘思辰  北京邮电大学

NO.182  王增厚  武汉工程大学

NO.248  赵新宇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The Oasis Underground

参赛团队:Team34 - Cycle Flow 環流

NO.070 谢沛熹  香港大学

NO.123 孙雪澎  西南交通大学

NO.145 俞迪恺  湖南大学

NO.170 司柯亭  上海大学

NO.246 麦秋瑜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Modular Mobile Vaccination Station

参赛团队:Team 39 - N0.39

NO.023 Liang Tailin 新加坡国立大学

NO.147 刘乃欣 湖南大学

NO.155 黄幸 同济大学

NO.163 罗天伦 中山大学  

NO.230 王嘉韵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Cloudlets

参赛团队:Team 40-Droplets

NO.124万昊钰 西南交通大学

NO.172李雨竹 广东工业大学  

NO.198李书彬 上海师范大学  

NO.214张金典 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Fluffy

参赛团队:Team 43-WAVES

NO.026 彭康琪 新加坡国立大学

NO.132 田舒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NO.219 胡 上海交通大学

NO.265 邹亚希 上海交通大学

NO.282 王雅妮 西南交通大学

参赛组员



项目名称:WAVE

参赛团队:Team 52-Zero

NO.167 鲁艺 上海大学  

NO.180 褚丽芳 浙江理工大学  

NO.247 王澍晨 上海交通大学

NO.284 黄睿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赛组员


以上12组获奖团队将被邀请至6月6日上午10:30FourC Challenge x Design Shanghai “ReVive 康复·再生”院长高峰论坛暨闭幕颁奖典礼上现场公布奖项并颁奖。届时也将由哔哩哔哩和飞书双平台同步直播,敬请期待!


FourC Challeng 是什么?

FourC Challenge代表创造(Create)、联结(Connect)、相通(Communicate)、合作(Collaborate)。FourC Challenge 24小时设计挑战赛旨在通过活动倡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创新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设计,同时要有勇气去打破和颠覆,打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作品,将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共同服务于可持续、健康、美好的人居环境营造。

86400秒=1440分钟=24小时,可以是平凡的一天,也可以是充满创意及激情的一天。本设计挑战赛旨在有限时间里激发参赛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有限的24小时内,凝聚不同国籍及背景的青年,以不同的视角共同探索和解决社会问题,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的设计方案。

FourC Challenge 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比赛,更是一个与世界沟通,加深知识理解,进一步学习的平台。在这里,专家和业界大咖做主题演讲,分享具有时代性的观点,为参赛者们提供创新知识输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参赛者会相互沟通、相辅相成。在这24小时中,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与世界相遇相知,与各国学子连接彼此,共同利用设计的力量,推动这个世界更具韧性的复苏。



素材来源:FourC 24小时设计挑战赛筹备组张湛(组长)、霍靖怡、陈思逸、邱含晶、齐玥明、陈倩芸、胡轩萌、郝佳怡、FourC志愿者团队、参赛团队

撰稿:陈思逸、邱含晶

摄影:陈泽

编辑:张政霖、周一帆

责任编辑:武超

特别鸣谢:字节跳动飞书团队-孙泽楠、冯晓翌、杜婧仪、沈熠韵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