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17 12:48

设计学院联合研究生院开展“乡村振兴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思想引领专项实践活动

​       淑景韶光,芳草如茵,为进一步加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工会工作,宣扬乡村振兴发展和践行可持续节能生活理念,并促进机关学院交流学习,设计学院联合研究生院开展“乡村振兴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思想引领专项实践型、沉浸式主题宣讲活动。

       2021年5月15日星期六,由研究生院工会主席樊琳老师、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朱琳及设计学院工会主席张帆老师带队,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云教授受邀宣讲,设计学院与研究生院五十多位教职工参与,共同前往醉白池、方塔园和广富林遗址参观学习,此次活动为大家带来了愉悦身心的美学享受,通过具体可感的园林设计,了解建筑规划因地制宜对乡村振兴和能源转型的极大帮助,为进一步展开“碳中和”理念传播提供基础支持。

       早上8:30,参与此次活动的设计学院与研究生院的全体教职工们从菁菁堂集体出发,张帆老师和樊琳老师对精心策划组织以及踊跃参与此次专项活动的各位教职工表达感谢,希望大家珍惜此次机会,加强沟通了解,建立深厚友谊,更好地开展今后的交流合作。

       首先抵达醉白池公园,园林内亭台林立,古木葱郁,移步异景,如入画中,穿插其间的碑刻画廊更彰显了不同时期历史背景下的人文情怀,王云教授介绍了园林的文化渊源以及园内匠心独运的设计艺术,生动具体地为大家讲解了环保宜居的生态园林设计理念。

​       接下来参观的方塔园中,闻名遐迩的何陋轩环水而立,四周通透,为著名的建筑家冯纪忠教授的设计杰作,建筑材料选取了富有江南特色,价格低廉且符合节能低碳理念的毛竹茅草。建成的茶轩绿色宜居,与身后竹林相映成趣,游人置身其中竟感受不到炎炎夏日的暑气,不禁令人赞叹其审美之独到及设计之精妙,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生物基材料推广和零碳建筑设计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园林内其余建筑布局以宋代方塔为中心,错落环绕着明代、清代、近现代的古朴历史文物建筑群,依势而建的石板小道与长廊曲径通幽,衔接远近建筑,融合了现代园林的审美意趣与生态友好型设计理念。

       广富林为上海历史文化之根,在人工湖水下修建的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以时间为轴,自古及今地展开上海历史发展轨迹和展现文明硕果,经过多次发掘考古工作,探寻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等时期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墓葬习俗,还原先民时期以及古、近代以来上海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场景。考古遗迹展示馆场馆内陈列着许多极富代表性的文物珍品,揭示着广富林文化的高度文明化,沉浸式的展览形式和丰富的展示内容给大家带来极佳的参观学习体验。

       此次“乡村振兴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思想引领专项活动以实践型、沉浸式主题宣讲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园林精细化整治技术,为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乡村提供新思路,为“碳中和”理念的可视化设计和传播带来技术支持,同时为设计学院与研究生院的全体教职工们搭建了交流沟通的桥梁,将更有助于后续专项活动的推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研究生院工会主席樊琳老师表示:感谢两个单位的工会委员们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工作,感谢设计学院专家团队的王云老师、汤晓敏老师、吴亚妮老师的精心安排和悉心讲解!观赏美景的同时不但丰富了知识储备,而且结识了新朋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加深了解、促进了交流,为大家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

       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党支部书记吴亚妮老师认为:今天这次思想引领下的专业沉浸式引导的活动,激发了老师们的交流与思考,为今后在各自的工作以及在交互的工作中,推进思想创新和深入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感谢研究生院老师们和设计学院各系各部门老师们对活动的支持,期待今后有更多共同活动和学习的机会。

       设计学院国际办陈思逸老师感谢工会精心组织安排,感谢研究生院老师们一起互动交流,最赞的是王云老师全程的耐心讲解和知识输入,从醉白池到方塔园和广富林文化遗址,我们今天身临其境,深入探寻了解到上海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它们不仅是上海历史文明的缩影,更是华夏文明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并运用到工作中去。

 

(供稿、摄影:  研究生院、设计学院)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