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 15:59

在场 |传承与创新,用海派连环画讲好中国故事



11月28日上午,“传承与创新——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连环画设计展”于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温古书房无用空间顺利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指导,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海派连环画传承基地承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连环画基地负责人李钢教授主持了本次开幕式,并介绍了海派连环画基地的基本情况。

展览现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李钢教授主持开幕活动
开幕现场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负责人、民进上海市委基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叶开江先生向大家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基本情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教育部于2018年开展建设的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主要包括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海派连环画作为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在过去一年形成了丰厚的产出与文化效应,为高校与社区搭建了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他表示从20世纪初起,福州路就有“文化第一街”之称,曾经的福州路有300多家大小书店,福州路长久的文化积淀见证与促成了海派连环画的孕育,发展与兴盛,在福州路举办海派连环画展览,重回福州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叶开江老师
展览现场

上海海派连环画艺术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主题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式的连环画中心。总编刘亚军先生从国家历史性的角度切入,提出海派连环画的文化价值。他表示,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创新需要高校的支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需要情怀,更需要创新。

刘亚军总编

海派连环画大家顾炳鑫之子,顾子易先生以父亲的连环画代表作开篇,给大家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海派连环画大家顾炳鑫先生的成名作以及老先生和福州路之间的故事。连环画的传承需要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怀,需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题材中感受生活,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顾先生在最后对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海派文化基地寄予厚望。

顾子易先生

连环画家顾炳鑫先生创作的《渡江侦察记》原稿

连环画原作和作品

民进上海市委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原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正处级调研员,现上海咨询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姜永坤先生提出连环画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他表示,在国际多元背景的冲击之下,中国连环画更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在保留艺术性的同时又要在市场中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区别于西方国家,让儿童绘本的教育走出自己的中国特色是未来的值得深思的命题。

姜永坤先生

浙江力溪连环画乡村艺术馆馆长邵彦山先生为本次连环画展提供了大量的私人藏品,他从浙江连环画乡村艺术出发,探讨连环画的创新空间。他表示,连环画在文创产品建设中也具有巨大未来发展的潜力。

邵彦山先生
连环画原作
连环画作品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连环画基地已经入选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并先后策划了讲座、展览、课程多项相关活动,在社区、学校以及上海艺教委获得了好评。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的关怀下,基地获得了学校和学院的鼎力支持。目前拟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策划上海交通大学系列连环画,通过学习校史、党史相关研究成果,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典型科教创新人物,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讲述这些教育者的科教兴国故事和民主堡垒故事,激励当代学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在未来,连环画将会继续走下去,走向中小学生,真真正正地走进大家的生活和记忆中。

通过这次活动希望我们一起传承连环画,创新连环画,用连环画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福州路老地图(来源:《老上海百页指南》)

早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上海就出现了连环画的现代印刷传播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小人书”。其创作、出版发行、租阅、经营网络在30年代渐具规模;当时的闸北开封路公益里,四马路,当时的连环画书摊。而福州路更是聚集了很多的书局、书店,见证了海派连环画的繁荣发展。40年代末,上海的连环画编绘者已有100名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机构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继承和发扬海派连环画传统,出版了大量喜闻乐见、风格多样而又鲜明的海派连环画作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海派连环画正在以创新的形式、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呈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时间和重要人物,都可以运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动画、新媒体、互动艺术都可以结合连环画讲故事的优势进行精心创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感人故事也可以运用连环画丰富的表现力再现其感人的细节。

2020年8月,展览在闵行区江川路文化馆举行,吸引了很多大小朋友 
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连环画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海派连环画基地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指导,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负责的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入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的2020文教结合“上海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建设计划“。该基地通过课程建设、线下展览、讲座论坛,借助学校科研力量、新媒体技术,联动出版、文创,推动海派连环画的全方位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全方位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具有文理兼备的优势,也有着优秀的人文传统和戴敦邦老师这样的连环画大家,同时借助学校科研力量、新媒体技术,联动出版、文创,推动海派连环画的全方位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该项目拟通过研究中心、海派连环画数据平台、课程体系、出版系列和海派连环画文献展,全方位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旨在建设为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即是未来全球城市发展格局中的经济文化重要城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通过教育加值、文化加值、活动加值、科技价值,在上海高校建立“海派连环画传承和新媒体创新基地”,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传承乃至国际传播,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素材来源: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所

宣传文字:魏怡、徐冉

摄影:陈泽

视觉:何泽谕、唐诗毓

编辑:黄琚

展览文案 / 审核 / 统筹:岳鸿雁

学术主持:李钢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