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届创新设计论坛·设计 | 分论坛三:高端装备智能设计
11月16日下午,2024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届创新设计论坛“高端装备智能设计”分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云境厅顺利举办。活动以“海陆空天,万物互联”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科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高端制造重点行业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上汽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11工厂、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单位的行业精英以及高校师生,共同探讨高端装备智能设计的时代背景、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我国高端装备设计制造的创新发展。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韩挺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张丹丹作开场致辞。张丹丹代表设计学院对莅临参与本次分论坛的重点单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张丹丹首先以上海交通大学始终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切入,分享了交大设计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前辈们攻坚克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奉献精神。她特别提到近些年在国家高端装备设计领域,也有了设计学院贡献的力量。面向未来,设计学院愿与各方加强合作,全力以赴积极参与高端装备设计领域的设计研发工作,同时也欢迎重点行业的企业能够招收更多优秀的交大学子,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张学辉副总经理分享了大型邮轮设计的智能创新实践,展望船舶设计未来;王坤副总工程师提出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国土防御全域融合方案;张响阳高级工程师探讨了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设计的关键问题与评估方法;任和副主任回顾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历程,阐释设计创新对舒适性与环保性的提升作用;王卫军主任详细介绍了中国月面探测器的设计现状与未来需求,包括外观设计和极端环境适应性。
张学辉
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学辉首先介绍了邮轮的发展演变和主要类型,指出大型邮轮的发展体现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实力,是造船大国的重要标志性工程。随后就大型邮轮设计的实践探索和实际运用,提出了一体化设计、创成式设计、智能防火设计、流程机器人等先进设计理念。他分享了目前邮轮设计制造领域的智能创新设计案例,并致力于探索后续大型邮轮精细化、高端化、自动化的设计演进方向。最后,张学辉展望了在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下的船舶设计未来趋势。
王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8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王坤首先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土防御面临的问题呈现多样化趋势。他阐释了基于网络信息体系,对陆、海、空、天、电、网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进行体系融合,建立集探测感知、指挥控制、武器拦截、电子对抗和综合保障于一体的国土防御体系建设方案思路。该建设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战场态势感知、指挥决策和行动控制的能力。他进一步介绍了海、陆、空防御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以及赛博防护信息系统等国土防御实现途径,能够满足用户陆、海、空、天、电、网各域全方位防御作战要求,实现跨领域、跨军种的体系防御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张响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615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张响阳高工从智能座舱人机协同、设计评估的发展趋势切入,指出目前座舱人机交互设计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试用评估、基础数据库等关键环节的问题难点。他详尽探讨了整体探讨实践思路;在需求阶段将认知信息架构分析用在座舱系统开发,开发任务建模与认知绩效评估工具。在方案设计阶段结合智能化交互的技术发展,强调人机界面共性和个性设计的具体要求,并开发快速原型建模与仿真工具加以验证。在评估方法研究中,提出多生理数据推进的状态评估,使用多通道生理状态监测评估环境。最后,张响阳传达了在座舱智能人机交互设计与评估技术领域中,标准体系构建、基础数据库共享、生态构建等方向的发展展望。
任和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科技委副主任
任和首先用生动形象的设计案例阐释了科技创新和设计创新的内涵区别,清晰地梳理了科学、设计、技术、工程的内在联系,深刻剖析了设计创新的本质要求。随后他回顾了人类大飞机历史和中国民用飞机发展之路,介绍了国产大飞机“三步走”的总体安排。任和展示了商飞公司旗下的各类大飞机的研发历程和设计研发成果,介绍了设计创新所带来的更舒适的体验、更具优势的经济性以及更具环保性的新方案。最后,他结合大量丰富真实的设计交付案例,分享了国产大飞机在工业设计方面所做的整体布局特点、地域文化特色和创新设计细节。
王卫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主任
王卫军围绕中国探月任务,全面介绍了探月工程中落月探测阶段、采样返回阶段的已有成果以及后续探月规划。他以月面巡视器、载人飞船“梦舟”、月面着陆器、登月服以及载人月球车等月面航天器为例,阐释目前月面航天器工业设计现状。王卫军引用了国外阿波罗工程、阿尔忒弥斯计划等研究积累和方案规划,对国外月球探测相关设计进展进行凝练介绍。他强调月面航天器对于工业设计的需求是多维度的,涵盖外观美学设计、极端环境适应性设计及人机工效学设计等诸多方面。最后,他也提出了月面作业机器人、大型加压移动平台、转移操作平台、月面工程车辆等多类型的未来月面探测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