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风景园林大师讲坛第19期暨交大设计讲堂第73期:进士五十八的日本庭园论
3月27日,风景园林大师讲坛第19期暨交大设计讲堂第73期在上海交通大学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成功举行。本次讲坛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和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举办,《中国园林》杂志社为合作媒体。讲坛邀请了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名誉教授进士五十八先生作为主讲嘉宾做了“进士五十八的日本庭园论”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王云教授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朱祥明先生致辞,交大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李玉红副教授担任联席主持和翻译,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设计总监兼交大设计实践导师沈思娴女士,交大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车生泉教授、汤晓敏教授、于冰沁副教授、陈丹副教授、莫非副教授、国际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生等师生以及业界人士130余人共同参与。
主讲人
进士五十八
内容回顾
首先,进士先生分享了最近出版专著《进士五十八的日本庭园》的研究成果。他表示,自己的造园研究核心是“和平与自然”,与各国历史共存的庭园本质存在于天堂、伊甸园、极乐净土、桃源境等类似,日本庭园的特质是顺应和熟知自然而进行的环境设计,这也符合21世纪全球社会发展的需求。进士先生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东京都中野区哲学堂公园内名为“哲学之庭”的雕像群,该雕塑由匈牙利雕塑家瓦格纳·南多尔(Wagner Nandor)于2009年完成,作为日本和匈牙利建立外交关系140年、邦交恢复50周年纪念的一部分捐赠给东京都中野区。南多尔的夫人邀请进士先生参与雕塑群项目中。最终,各个雕塑围成一圈看往中心,以表现对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另外一个例子是现代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的作品“水庭”,用于新书封面,不仅是生态,也尝试表现美丽自然再生,象征了地球社会的日本庭园未来。
|进士先生的著作封面|
进士先生认为,不同国家的园林风格的异质性来源于地域性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东西方园林在形式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它们都体现着人类追求的理想环境。在东方园林中,元素的形式比较自由,模拟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的状态,而西方则大多相反。同时,进士先生也指出这类自然园林的状态多存在于日本的乡村中,他认为日本园林之根本在乡村,并鼓励更多的学者将关注点聚焦于此。
接着,进士先生从庭园究竟是什么、日本庭园的特质、变迁、空间技法、细部技法与现代的日本庭园风格进行了剖析。他指出日本庭园所具有的两个特质:其一,日本庭园尊崇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表现万物皆有灵性;其二,日本造园在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现代的一系列发展过程中,其造园的主题发生了从神的庭园向自然主义的转变。
|古代西方庭园与日式庭园中对于理想之境的阐释|
|日式庭园对于自然的重视|
对于日本庭园空间营造的技法,进士先生将其归纳为“围绕”、“缩景”、“借景”、“树艺”、“岁月流逝之美”5个方面,其中在“缩景”和“借景”中,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有较大的相似性,树艺中的盆景同样来自于中国的园林。
|日式庭园的五个手法|
在细部技法中,进士先生分别对植栽、水景、筑山、石组、庭灯笼等多个方面对日本庭园中的细节营造方法进行了详述。如在植物栽植方面,日式庭园完全遵从植物本身的状态和样貌,向自然学习。日本的植物栽植在平面、各个立面都需要形成一种不等变形,并且在每个面上都有常绿、落叶和各色植物的视觉呈现,这是日本庭园重要的植栽特点。同时进士先生对30个代表性日本庭园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并指出造园随时代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考虑社会需求。
|日式庭园的细部技术|
|杉本博司拍摄的庭园中的落日|
进士先生表达风景园林除了在硬件的空间设计中进行营造设计外,在教育、科普、活动等软性内容方面均可有所作为,从而促进人们的和谐相处和友谊发生。最后,进士先生表示应该促进和平环境中各国文化的充分交流和互鉴,园林文化可以成为传达美好愿景的重要载体。
讲坛介绍
LA+TALK
风景园林大师讲坛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举办的高端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风景园林领域领军学者、设计大师到交通大学开展讲座,探讨学术研究及实践前沿。本系列讲座对上海交通大学师生、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以及对风景园林学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开放。旨在通过举办风景园林学高端讲座,促进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理念的交流与碰撞,搭建大师与从业者之间进行近距离对话的桥梁,联合高校、专业学会、业界力量,共同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