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16 10:00

学术快讯 | 张理卿助理教授在城市研究与景观规划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发文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张理卿助理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城市研究与景观规划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SCI和SSCI双收录期刊,影响因子IF=6.142,JCR Q1,中科院SCI一区Top)上发表了学术论文“Relative importanc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pect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promoting health”。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9204621000943?via%3Dihub


论文简介:

全球范围内的大量研究表明,城市绿地可以改善居民的健康。然而,相关研究对所使用的绿地指标具有依赖性,目前尚缺乏对于健康景观设计的概括性绿地指标。以往有大量研究分析了城市绿地数量对健康的影响,但对于城市绿地的不同属性产生的健康益处缺乏研究,在促进健康方面,城市绿地不同属性的相对重要性还存在知识鸿沟。

本文旨在探讨和对比城市绿地的定量与定性属性以及主客观指标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基于新加坡的一项具有全岛代表性的横断面研究(N=1000),分析并对比城市绿地的一系列客观评价指标与主观感知指标和居民自评的心理健康与总体健康之间的关联。城市绿地指标包括: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方法获取的植被覆盖、林冠覆盖、公园面积的数量,基于谷歌街景全景图像测量的可视绿量,以及居民对城市绿地的感知数量与感知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

绿地的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评价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绿地数量的主观感知指标和绿地质量的主观感知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

居民心理健康与住宅周围400米半径的圆形缓冲区内的林冠覆盖率关联度最高,与缓冲区内感知的绿地质量关联次之,与100米半径圆形缓冲区内的可视绿量关联第三,而与其他城市绿地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关联。

居民总体健康与所有的绿地指标都不存在显著关联。

基于上述结果,作者提出了三条城市绿化建议:(1)在住宅邻近区域多植树,尤其是居住区周围400米范围内种植更多的行道树;(2)倡导在住宅建筑进行垂直绿化和走廊绿化;(3)将绿色空间设计为可访问、安全、清洁、维护良好的环境,并具有足量的树荫、微风、体育活动设施和便利设施。

本研究证实了城市绿地带来的心理健康益处,是城市绿地促进公共健康的有力证据;证明指标选取对绿地-健康的关联存在影响;强调同时引入主客观绿地评价指标开展对比研究的重要性。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