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7 10:01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

MLA设计系列课程


《东方园林设计》

课程终期评图回顾



课程简介

MLA设计系列课程《东方园林设计》包含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两个环节。通过中国、日本等东方园林体系的风景园林艺术特征、造园手法及其现代表达的理论学习、大师座谈和设计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并运用东方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手法与实施途径,以实现东方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体悟、鉴赏、推理演绎与创新实践等能力,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解决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人民城市”营建问题。

评图概述

2022年6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国际专硕一年级MLA设计系列课程《东方园林设计》终期评图在线进行。参加评图的嘉宾有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祥明,苏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谢爱华;课程指导老师为沈思娴、王云、李玉红、于冰沁、陈丹;评图4组12名同学依次是:孙策、裴诗纯、朱杨湘茹、丁家辉、张可、豆可欣、江美仪、尹超、张陈缘、张冠豪、张乐、吴佳远。评图由4组同学依次对设计成果进行汇报,老师和嘉宾逐一点评。


本次评图使同学们获得了近距离与学者和设计师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嘉宾们对同学们付出的努力予以了肯定。课程设计表达了对文心匠意的体悟和对传统文化赓续的决心,对于同学们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探索和实践而言,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需要点滴求索才能实现更大的进步。此外,也鼓励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组间交流,从“生生互动”中获得对园林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评图嘉宾与师生合影


基地条件


|  项目名称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江南园方案设计


|  设计范围

项目设计范围北侧以世博大道规划红线为界,将北入口纳入设计范围,东侧暂以公园规划一级车行道路为界,南面边界至中心湖水岸线,西临音乐剧场背面山体,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hm2


|  总体要求

以江南山水园林为基本形式,叠山理水力求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力造自然舒适、温馨典雅的生活空间,营造“诗情画意、融情于景”的空间意境;以多种传统园林建筑形式和空间造景,构建成极具江南园林文化特色的园中园,使其成为世博文化公园中的“精品园”;以植物、地形组织空间的收发,将山水、地形、植物、建筑相互融合,创造不同尺度、不同层次、开合有序、收放兼顾的多样性景观空间,并能满足公共活动的时代要求。

作业展示

间川园

主题释名:

川既有山川,也有河流之意。园林之美,即存在于青山绿水间;园林之趣,即畅神于青山绿水间。具有动作的事物,静止之处亦称间,间川也象征风景之外的留白,从而引发自问。

—   大火组   —


孙策

裴诗纯

朱杨湘茹


设计说明:

但凡造园,无论千变万化,都为消解有限时间带来的忧虑,游者在山水的惬意中,忘化生死的时间边界,在不知老之将至的得意忘词之间,陶然于生死两忘的化境间,发现人间平常而普通的日常诗意。


上海区别于江南众多地区之处,在于其地理差异。因其沿海而平坦,愈发突显山居的可贵。而新区别于古,在于游者身份的变化,从士大夫阶层转向普通的公民,也在于时代发展,造园工艺与材料上的变化。这些新的组合,将在此时此地,重新构筑出“心斋”“坐忘”的陶然诗意。


专家评语:

方案整体考虑比较全面,从场地分析、设计策略、景点设置、游览感知等方面展开分析。方案还考虑到室内视点对观景效果的影响,以及种植设计对景点立意和环境氛围营造方面的呼应等。从“季相—感官”维度的感知分析也颇为新颖。


方案值得深入探讨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古典园林与公共园林营造模式之间的差异在方案上的分析不足,需更加具体地对这种古今之别所造成的营造模式转化的矛盾在设计操作方式中的呈现;二是建筑与空间的关系不够明确,对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方面反映的“神”不足,可以运用“间川八景”的主题,通过空间序列的组织来加强景点间的整体联系。


璃月园

主题释名:

“璃”有琉璃之意,象征佛教语境下东方美好的净琉璃世界;“月”则是美好的、理想的、无染的事物。此外,“璃”谐音““理”,南宋朱熹创立的宋明理学主张理高于一切,契合园林“写仿唐宋”的设计理念。再者,“璃月”谐音“礼乐”。在中国文化中,礼乐影响极其深远。

璃月园,现东方之情理,贯通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理想的园林。

—   辉常可组   —


丁家辉

张可

豆可欣

设计说明:

设计概念为体现东方之情理,贯通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再现江南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园林。璃月园总共分为五大区域。在山水布局上缘起于唐宋山水画作对自然之境的摹写。在掇山方面摹写自然之野、岛、丘、山、崖;在理水方面摹写自然之瀑、溪、池、湖 。在空间旷奥上,邻面状水面处,空间旷而悠远,视野开阔,各景点互成对景。带状水系处,空间幽奥曲折,视线幽邃,借两岸地形树木形成夹景。在空间序列上可分成三类,分别为轴线串联式、闭合环形、流线串联式,结合游线将园中各景点进行串联。


专家评语:

方案从壁画和宋画中深入地分析了建筑与景观形象,取得“写仿唐宋”的立意为设计策略提供思路借鉴。建筑群落和序列的排布以及水体空间的主次、聚散、变化关系处理较好。此外,山水布局和植物配置中对季相、布局的考虑十分细致。


值得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对园名“璃月园”的内涵阐释不足,与八景之间的呼应比较牵强;对于采用唐宋建筑形象和主题立意之间的关系的阐释略有不足;在设计层面,主体建筑群落轴线的对称关系、水体岸线的形式、部分景点建筑和道路的位置与尺度等细节方面可做进一步推敲。


小园

主题释名:

取“物小而蕴大, 须弥纳于芥子”之意,至微之中蕴含无限妙理。与园林身处世界缩影的世博园中之命题相呼应。通过激发江南园活力,达到古今互通的意蕴。

—   赌王在组   —


江美仪

尹超

张陈缘



设计说明:

小园的设计愿景是打造展现江南格局风貌,上演园林公共活动的写意山水园。设计的最大亮点是扩大了设计研究探讨的区域范畴,形成了东市-内园-西郊的格局,在分区内部亦强调空间序列;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从时空层面,根据节点的空间特色,规划了传统节日的传统活动。活动规划也是为了解决世博园事件缺失的痛点;可持续理念的山水设计,一是尽可能地尊重原有场地,并延续场地山水走势;二是考虑外来水源和水景在江南园林的重要性,提倡水体生态设计。

专家评语:

方案将场地总体布局分为东市、内园、西郊三个区域,使得中部主体成为隔河与东侧街市和外部道路分隔的“园中园”,与“小园”之名相呼应,自成特色。对水体的组织形式和水尾的处理方式借鉴了传统园林的手法,颇得其长。


由于街市区的设置,相应地引入了东侧的两个入口,使得交通流线更为复杂,与原本南北两侧的入口的关系需作进一步说明。在细节方面,内湖码头的尺度、位置需作进一步推敲;植物景观的设计不宜再用另外一套命名体系;对于建筑单体设计,在屋顶形象、脊饰、挂落等细节方面的一些问题可做改进。

坤园

主题释名

在上海简称“申”的基础上,添加土地之“土”,命名为“坤园”。意取“大地滋养万物之德”“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使之成为溯本清源、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针对多元人群、满足现代需求,表达东方文化的一个梦境与现实交汇之地。

—   张张佳组   —


张冠豪

张乐

吴佳远

设计说明:

以三境理论为基础,提出传统江南园林的现代化转译工具框架。在画境方面,我们从古画中汲取灵感提取意向,借鉴其空间布局与序列;生境主要体现在植被、水石、生态等自然美以及活动、建筑等生活美;意境则是通过文字、色彩营造文化氛围,塑造二十四节气之景,最终得以达到山水之境的境界。通过运用现代化转译工具来呈现坤园的总体布局。整个江南园以水为主,是江南风景的真实再现。同时,融入传统江南古典园林的各种元素,在延续传统东方文化的同时,糅合现代化的景观要素,使人们在游赏中怡然自得。


专家评语:

方案很好地回应了传统园林与现代需求之间的矛盾,运用“三境”理论展开设计。在方案中体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具有勇气的创新和尝试。


方案整体布局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分隔太大。“两轴三区十景”的分区似乎给园林整体的空间造成误读的可能性。“三区”对应的空间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水体与建筑群落的空间形象比较均质。西侧空间的轴线建议可作镜像调整,使轴线聚焦到构图中心来强化整体空间意向。此外,建筑单体之间的空间、尺度、形象以及不同的连接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应基于传统进行创新。此外,植物配置设置的“二十四节气”主题在小空间内进行分区是存在困难的,应考虑实际情况设置。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