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3 10:00


2022年6月2日,2020级《风景园林设计2》课程专题——水岸再生:上海苏河湾中央公园规划设计终期展评会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


本课程由汤晓敏、于冰沁、孙百宁(TF)、李中伟(TF)4位老师共同授课与指导,研究生张乐担任助教。学生作业成果展评会邀请华建集团环境院生态景观专项研究设计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施皓作为评图嘉宾。共有来自2020级风景园林专业的16名学生组成的7个小组参与了终期展评。


01

课程简况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城市公园设计专题的理论讲授、设计案例教学与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中型尺度公园绿地的设计与分析能力。


通过以“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小组为单位的设计基地现场踏勘、典型案例的调研环节,以及“一对一”的设计指导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如何从城市的角度思考公园的定位,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定位公园景观,同时熟悉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法规与规范,掌握中型尺度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挖掘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跨学科思考问题和用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着眼于城市与绿地的关系,从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使用者需求出发,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适用的数字技术表达设计成果,最大程度呈现设计的思路。


培养目标


系统构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激发对风景园林专业的兴趣;提升大中型公园绿地的设计与分析能力;通过项目的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助力人民城市和公园城市建设。


02

专题介绍


基地概况


苏河湾中央公园位于苏河湾片区的重要核心区域,与南京东路、外滩等联系紧密,是静安区未来发展的标志性区域。基地北临七浦路,南至北苏州路,东临浙江北路,西临山西北路,皆为二级道路。内有天潼路和福建北路穿过。基地总面积约10hm2,地势平坦,平均高程约3.4~3.6,苏州河水位常年可控,平均水位2.8,常年汛期水位4.8。

基地区位图


历史上(1940s)的苏河湾(场地周边)有纵横交错的上海里弄“慎余里”、天后宫、繁荣的沿街商业等,有大量的文化建筑遗存。慎余里和天后宫拟复建和移建在场地中。其中,慎余里原本由16个建筑单体构成,是富商名流聚居之地,有丰厚的历史文脉可以挖掘。天后宫是上海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妈祖庙,有丰富多样的砖雕木雕,其戏台与豫园的戏台时代相同,制式相通。慎余里和天后宫均为保护性建筑。

基地历史遗存


基地卫星图(2022年)


专题设计目的与要求


随着苏河湾老建筑的拆除,苏河湾的历史记忆消失殆尽,未来的苏河湾是怎样的呢

1通过对上海苏河湾中央公园的详细设计,分析不同功能分区的设计需求与特征,运用方案深化设计、植物配置、建筑设计、计算机技术和实体模型搭建的流程与方法,以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方案。

2通过对上海苏河湾中央公园的详细设计,分析不同功能分区的设计需求与特征,运用方案深化设计、植物配置、建筑设计、计算机技术和实体模型搭建的流程与方法,以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方案。

3规划设计构思创新,总体布局与技术经济指标合理,规划与设计内容完整,图面表现规范。


03

学生作品展示(按组别顺序)


作品:未来绿心FUTURE OASIS

学生:米热·海拉提、折潇姿

设计说明:

依上海市“十四五”规划,苏河将成为上海市的正面,苏河湾中央公园将成为静安新心脏。这颗心脏,将会是一颗充满绿色生机、自然生命力的心脏。在以前,上海市是城市、自然与人类互为一体的城市。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冷冰冰的钢筋建筑、高楼大厦逐渐入侵人们的生活,自然从人类生活中逐渐消失匿迹。即使有一些公园,也是经修建化、人工化的。在未来,有没有一种可能,在这颗心脏之中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种人类与自然共跳动的可能性。这颗绿心,由桥梁作为主动脉,以起伏的地形与错综的路网作为静脉。在绿心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生命之数,他们是场地的核心,是场地的精神图腾更是绿心搏动的自然能量来源。

教师点评

特点:

1.一棵树木/种子生长的主题演绎及小品等节点的深化设计充满创意和想象力,概念推演具有一定的特色。

2.节点设计与景观构筑物较为细致,表现较为精彩,场地活化具有较好的创意性。整体设计手法和表现较为统一,景观特征突出,对于天后宫的功能重置尤为出色。


建议:

1.强化方案总体表达与系统性分析,叙事性和逻辑性、排版与制图的规范性有待提升,例如,竖向分析建议补充等高线、指标等。

2.对于场地的文化方面发掘不足,但瑕不掩瑜,对于苏州河一侧的景观处理上还需再洗练一些。

学生感想

可以肯定的是一学期下来,Rhino从完全不会到能大体上建出我们想要的模型,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样,本学期的学习是我有大进步的一阶段,也是我开始反思,设计究竟是为什么,设计应是什么的阶段,总而言之,即使是线上课程,我们的收获却没有半分的缺失。


作品:自然·枢纽

学生:余敬仁、朱吉凯

设计说明:

自然·枢纽为设计主题,通过空中路桥产生的空间划分,创造出不同尺度,不同围合的空间来满足场地的多样功能,同时路桥还将分割的场地景点有效连接。


以生态保护、便民利民、文化传播为设计主导思想,重塑场地地形,充分发挥场地的绿地效应,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一个现代风格的综合城市公园。形成“一岛·一带·五区·六景”的景观格局,园区主入口为天潼路东西两侧,次入口拥抱来自各方人群。植物配景以乡土树种为主,构建园区植物景观。通过设计,满足多元文化需求,打造一个城市休闲地带。


教师点评

特点:

1.用栈桥连接3个割裂的区域,形成双层的通行与活动空间,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创意思维。

2.课程作业总体较为完整。


建议:

1.空中栈桥体积略大,地面的阴影比较多,建议考虑其对游人使用会否产生?建筑体量也过大。总体场地尺度感需斟酌。

2.在小品等深化设计中,设计语言表达建议统一元素。

学生感想

历时16周的苏河湾城市公园的设计,我们有很多次推翻重来,深化修改,在每一周任务推进的资料查阅中,也学会到了很多东西。本学期在诸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风景园林专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掌握了许多电脑绘图的技能,在设计能力,表现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心得就是:拿出点态度来。



作品:苏河寻迹

学生:林霞、李明晔、袁黎娜

设计说明:

过去的上海,因水而兴、缘水而起;未来的上海,仍然会围绕着"江与河”的构架继续生长。作为一个个体的人,需要的不是推倒重建的崭新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历史温度、有美好记忆、有“心”的城市,一座”可阅读,可漫步,有温度"的城市。我们小组从苏河湾的历史肌理入手,让苏河湾公园成为文化阐释、文化事件营造的重要场所,实现城市生活与人文情感的重新回归。对场地内的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将能进一步增加苏河湾区域内的吸引点,使其成为更多市民游客的目的地。

教师点评

特点:

1.逻辑性表达较为清晰,总体分析言简意赅。

2.方案具有较好的表现力。策略分析表达清晰、流畅,示意图传递信息清楚直接,色彩搭配合理。

3.对于场地的文化发掘和运用较为出色,通过性二层空间和具体游玩体验的一层空间结合较好。方案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建议:

1.建议在关注策略的同时,关注综合公园的定位与功能性。

2.注意专项分析的体系性和规范性,以及雨水花园等剖面的垫层结构。植物空间与设计目的的结合应再加强。行号图的肌理痕迹的景观化上建议再丰富,用以形成较多的趣味空间。

学生感想

通过这学期对项目的全情投入,体验到一个方案从一个个小小的灵感变成一份令人欣慰的设计。期间经过了一次次讨论,一段段研究,一遍遍改动,我们甚至在学期中从头再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点点找回自己的态度。老师们也在这次课程里不断输出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与观点,不仅在本次设计里提供了帮助,也为我们之后的设计提供了指点。从一开始的没有头绪,到后面思路逐渐清晰,我越来越能从设计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就感。感谢老师们和助教的辛苦付出,也感谢两位组员对我的帮助,在不同老师的授课和组员之间的思维碰撞中我收获颇丰,未来的日子我会继续加油!


作品:浪满苏湾

学生:林恒兴、李志文

设计说明:

噫吁嚱,危乎高哉!苏湾之难,难于上青天!爵爷及圆环,设计何茫然!尔来一百八十岁,不与东冥通海风。西当四行有遗址,可以横绝英雄泪。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镰刀铁锤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阁,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海豚欲度愁河滩。宝格丽何盘盘,百步九仰抚驳墙。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东游何时还?畏途苏河不可穿。但见悲鸟号碧瓦,雄飞雌从绕朱甍。又闻子规啼夜月,愁苏湾。苏湾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层楼去天不盈尺,雕梁直上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闭塞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海豚灵动而翕忽,一尾跃起,万条游弋。所戏悦人心,其形忆往,朝出海去,夕随鱼归;塑三角洲,造申城魂。方塔虽清乐,不如归原湾。苏湾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史为笔塑新篇!

教师点评:

特点:

1.概念和主题有特色,生动讲述了一只名叫“苏”的白海豚与苏河湾和天后宫之间的故事,讲述逻辑清晰、生动、吸引人,具有较好的情景式引入。

2.逻辑思维能力较好。


建议:

1.总体空间尺度需要斟酌,建筑体量有些过大;

2.对于绿地本身担负的功能研究不足加强功能性设计与表达,游玩体验方面应再加强;

3.概念转化的时候过于具象;

4.建议补充标高分析和绿化率之外的其他技术指标分析。

学生感想

实践性的软件学习方式比只学习软件的命令功能更有利于我们用形象的思维去掌握软件,也让我们知道了那些看似抽象的功能的实际运用。同时,我也非常感谢课程的老师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的设计思路豁然开朗,将自己的设计概念坚持了下来,成功脱离了被卡死在城市山林的常规,用一种极具艺术性与创新性的手法重塑了这块场地,而这一过程对我们的挑战思维、规划思维以及美学思考都有很大的提升,并期待着在后续的作业中根据场地对症下药,解决更多风景园林规划上的难题。


作品:编绣织缘

学生:胡桂银、姚诗宇

设计说明

设计从基地的历史文化出发,以“推动将‘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绣带’”的上位规划指导思想为设计主题——编织的来源,意在将基地中割裂的场地、苏河湾的历史与未来以及公园与人群相编织。


公园各地块以绣带状的天桥相连接,不仅满足交通流线、场地连接等需求,也提高了场地整体的景观价值,绣带的形状也与公园的其他要素相融合。在设计过程中,由基地中各地块的面积、人流量等因素确定了公园的整体布局和三个地块的功能。北部地块文化性较低且与周边住宅、写字楼关系更为密切,遂设置运动场、儿童游乐场作为散步休憩、运动健身的场所;慎余里所在地块面积最大、文化性也较高且滨临苏州河,用绣带状滨江的分层平台和较大面积的疏林草地丰富游人的活动方式,是公园文化展示的窗口;天后宫所在地块较为狭长,以丰富细致的植物配置与带状曲线园路打造天后宫观景区。

教师点评

特点:

1.方案创意性较好,逻辑思维表达较为清晰,文采飞扬,表达流畅。

2.问题分析与策略较为合理。③效果图动漫人物特色鲜明,有创意。


建议:

1.使用功能与交通体系需加强。

2.建议提升图文的契合度。

3.加强细部考虑,例如丰富疗愈花园的植物种类。绿化种植的处理上应注意尺度和目的性。

学生感想

本次课程我们收获颇丰,首先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于图示语言的理解更深了,对于制图的目标与效果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其次是在线上教学的环境之下,有了许多全新的体验与感受。最后,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我的很多不足与缺陷,在风景园林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苏河湾公园也是我学习风景园林以来设计的面积最大的场地,在对场地内空间划分以及功能需求的构思与探究中,我感觉我迈出了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的第一步。路漫修远,道阻且长。


作品:城市码头

学生:任家玮、孙虎林

设计说明

我们小组的设计主题是城市码头,依托于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理念,与设计场地内的苏州河,天后宫等与码头、航运相关的元素相结合,产生这一设计主题。过去的苏州河,在航运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苏州河,虽然航运价值已经不如往昔,但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仍然有追忆往昔,缅怀苏州河老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在场地里通过加入船只,桅杆和海浪等苏河湾老场地文化历史元素,通过对于天后宫,慎余里老建筑文化底蕴的挖掘,以期盼唤醒人们对于老码头的回忆,当人们漫步在城市码头之上,会听到属于老上海的呢喃,沉浸在属于老上海的回忆中去。

教师点评

特点:

1.总体方案较为成熟,逻辑清晰,体系完整,表达新颖有创意,两位同学在课余时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绘图软件及图示表达方法。

2.为题分析较为透彻,策略合理。

3.功能分区与专项设计较为合理。


建议:

1.部分节点设计与构筑物设计与主题元素需密切,侧重阐述其如何传递了“城市码头”的主题。

2.绿化种植方面加以完善则更好。

学生感想

这个设计作业是我们迄今为止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场地面积最大,也是功能最为复杂的综合性公园,在设计过程中也碰到了以前没有碰到的问题,大概包括设计问题以及项目落地的实际性问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其中比较重要的收获就是熟悉了设计的完整流程以及对于景观设计的场地性的思考,及对于当我们在最设计的时候我们在做些什么的思考,让我初步的体验了一个完整项目方案设计推进的方法,在学习中收获了很多。除此之外,也对于设计软件的使用也比较熟悉了。


作品:塑合

学生:努尔达那·卡以马自、廖胤淋、肖明君

设计说明

本设计取名为“塑合”取自“苏河”二字的谐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设计与场地本身的关联性和设计的主题。“苏河一塑万塑之合”,苏河湾因其特殊的场地区位——它既是近代上海文化的终点之处,也是现代上海文化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的起点之处,所以场地本身就蕴含了太多的人文历史的意味,在场地之中我们既可以发现老旧上海文化留存下来的记忆,比如“慎余里”、“天后宫”等历史建筑,也可以发现很多新式的文化符号。总之“苏河湾”在当代上海文化和历史上占据了极大的地位,它对于文化的推动与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我们小组构思独特,从“石库门”这一极具上海特色且只能在上海才可以看到的建筑之上提取出了“雕花”的元素,来进行我们的场地设计,目的是为了在解决一些场地破碎化严重、周边视野短浅的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之与场地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力图达到,景与景、景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融合。让新老文化在此地兼容并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教师点评

特点:

1,工作量饱满,成果文件逻辑清晰,体系完整,总体方案表达较为充分,竖向分析等专项分析表达比较规范。

2.功能设计较为合理。


建议:

1.建议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尝试用图示语言来表达,ppt的排版字体大小需要适度。

2.概念推演稍加振作,部分专项分析需进一步加强。

3. 汇报的时间节奏适当把握。

学生感想

每周在老师们的建议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且向最终的目的不断前进时,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我们觉得这次的课程让我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了Rhino,学会了在建模过程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不断的思考,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次任务过后我们对今后的目标又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04

结语


本学期经历了非同寻常的16周,老师和同学们都克服了空间上的限制,共同探讨了中央型公园的价值与使命,追溯了苏河湾的历史与记忆,描绘了苏河湾的“未来蓝图”,顺利完成了课程的“教”与“学”,收获了连连的惊喜!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