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大家谈”|辛向阳:The Real Thinking of Design Thinking
在“创新设计大家谈”的第10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辛向阳老师为我们带来设计思维的讲座,寓示着“创新设计大家谈”的十全十美。讲座由常务副院长胡洁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之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书记朱琳老师向辛向阳老师颁发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聘书,辛向阳老师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辛向阳
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交互设计硕士学位与设计哲学博士学位,是首个回到内地的设计界华人。研究主要集中在交互设计、用户体验服务设计、设计战略等新兴领域。2007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创办了中国首个交互设计专业。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曾获光华龙腾中国设计贡献银质和金质奖章,担任过GMark、IXDA等重要设计大赛评委。
首先辛向阳老师分享了对设计专业分类的构建逻辑思考。不管是在过去一些传统的设计领域,还是一系列新兴的研究方向,中国设计教育的分类逻辑比较混乱,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这也正说明设计学科正在蓬勃的发展,因此国内外都在着重研究于设计模型,以期望可以将设计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thinking这个词。在研究设计模型时,往往thinking才是研究者最应该重视的。这里辛向阳老师分享了他对此的研究方法,首先辛向阳老师在维基百科进行对design thinking释义的理解与解读,其中引出了两个词语:Framing Problems(建构问题)、Wicked Problems(窘境问题)。接下来辛向阳老师对这两个词语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Framing Problems
辛向阳老师引出了老年人易摔倒的社会问题,在针对机会做设计时,对他的理解可能有很多方面,可以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实体设计与虚拟设计来解决问题。从微观上面讲可以关注到特定的居住环境,例如浴室、衣服、轮椅等,这是从微观实体产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时也可以从微观虚拟的角度,设计一套虚拟的服务系统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等。当然很多事物往往是复杂的,需要从各种角度综合起来进行设计,所以设计学科是一个综合类很强的学科,各种学科背景的同学,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析问题视角,而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设计方案。所以设计是最重要的问题是framing thinking,在于从哪个视角去建构问题。
Wicked Problems
窘境问题最早由HORST W. J. RITTEL与MELVIN M. WEBBER在1973年首次提出。设计活动本身是一个规划的过程,其中包括问题结构、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与判断、解决方案好坏等过程等,在各个过程的选择里面也有一个窘境与困境,往往很难简单地判断清楚,并作出正确的抉择。在设计过程的理解设计方法的选择方面有很多窘境,因为设计没有唯一解,却要不懈追求最优解。
一、理解设计对象的窘境主要表现在哪个设计语境下理解问题,这里就要考虑到很多宏观因素,在不同语境下,不同的设计可能有不同的可能,只有我们根据特定的具体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二、设计方法的选择窘境主要表现在如何选择解决目标的最有效方法与其用到所有相关知识。在设计方法的选择上包括问题的定位、时间与资源的分配权衡、用哪个领域的知识、与选择最后的结果,这些背后反映的都是设计师主动或下意识所传达的设计理念与价值观。
三、设计原则的选择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我们很难评价“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商业利益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哪个更加高尚或者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往往设计中不同原则并不冲突,只是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加剧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所选择对应设计原则的难度,往往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不同的选择。在宏观层面一些具有普世价值的设计原则则适用于任何场景,例如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在任何用户场景任何用户都应该满足,这时设计伦理便应该被重视起来。
接下来。辛向阳老师介绍了在针对建构问题与窘境问题语境下的案例。
企业转型
“贵州山区绳攀特色旅游项目”,创始人热爱自然,热爱户外运动项目,所以在故乡打造了绳攀训练馆,包括数10个户外基地。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首先这种特色旅游项目很有吸引力,但是受众人群很特殊,只针对了解绳攀的人群市场。第二,在享受特色旅游体验的时候,很难与传统的旅游体系相融合。并且并非以观光为目的。同时作为企业来说,场馆的费用、培训教官的成本,让公司面对了很多的财务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辛向阳老师作为改造者,为避免其做出过度开发等错误决策,提出了最核心的一点:企业要重新理解自然,坚守初心,并将自然作为企业的使命,执行到企业的发展计划与产品的用户体验中,让每个人在探索自然、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喜悦,成为合格的地球公民。为此这种设计理念又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转变为围绕地球公民使命的教育、文化传播、技术服务的多元企业。产品为从原来的绳攀特色旅游到现在的研学教育、技术标准、体育赛事、团建、户外运动等一系列文化生态体验中心。至此之后,又建立了三个以教育为理念的使命:地理资源的保护、在地文化保护与绳文明。从特色旅游公司转型成文化传播科技教育企业。达成由个人转为地球公民,由个人兴趣爱好到影响他人关注可持续问题的飞跃,进而影响更多的人。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设计管理模型
当今社会很多设计师在应用设计思维的时候很少能提高战略层面的事情,也没有提出如果用设计思维做管理的变化,很多设计师指向设计流程与设计模型停留在产品身边。一个完整的设计模型。不应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更需要Business Model、Program Planning、Manufacture Design、Distribution & Marketing,这些模型同样需要人来设计,这样产品生命周期才会更可持续发展,也是设计思维应有的样子。
最后辛向阳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他自己在战略管理层领域所研究的设计模型:SLIM(具体信息模型),这个模型来自于经济学的一个概念,而并非具体方法。1.如何以专利发明的形式转化应用科技2.如何应用专利创业3.他人看见创业的成功进而进行复制应用,进而普适行业并创造出国家利益。这三个步骤是应用科技转化为计划和财富的过程。其中每一个转化都是有人为意图在的选择,那就一定具有对问题的解读、对价值与方法的选择。首先设计思维需要产生一个构建所有体系的概念。从产业来说,就是从产品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从前端到后端的转变。遇到各种窘境时,应如何选择立场是需要我们设计师决策的。
最后胡洁教授主持了提问环节,并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主要问题分为以下三大类:
01设计思维和商业思维的关系
问:设计思维的概念是否放在管理学科更加适合?请问老师设计思维与商业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传统设计学角度需要引出一个设计思维的概念,而在整个企业战略决策中,也需要管理学科和商业学科中的设计思维。这两者恰恰殊途同归走到了一起,但体现了现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科交叉,因为解决一个社会或者设计问题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在学科交叉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全世界对整个教育体系与社会互相脱节的现实,这就更需要教育体系的构建思维。如果将企业看成串联每个学科的新线索,就不会有设计思维是设计引导还是管理引导的问题了。
02设计学界与业界的关系问题
问:想走设计方向是在公司历练还是在大学历练更有利?
答:学业与企业密不可分,就个人发展而言,建议:27、28岁之前解决硕士问题,其中要有企业实习经历,因为工作经验非常重要;博士:34、35岁之前解决,攻读博士的时期需要有足够的个人成长。
问:请问老师对在象牙塔的教师有什么建议,高校教师应如何做才能不与企业脱节?
答:学界和业界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抽象总结与归纳,实践有助于理论的发展,往往理论研究也是从案例到方法论的过程。
03中国设计的展望
问:中国未来设计何去何从?
答:设计学科与国家产业放在一起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的设计学科发展永远离不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背景,就当下背景来看创新设计会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主流方向。
本期论坛回顾到此结束,下期我们依旧云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