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知识网络时代具有后工业背景的计算机、知识经济的特质。2020年设计界迎来国家工信部及各部委联合发起的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改革制造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发体现中国特色、融汇国际标准、对接市场需求、横跨学科门类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设计高等教育体系。结合“新工科”建设,推广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模式。聚焦制造业培养交叉型、复合型设计人才,大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协作办学,探索开放式、网络化的设计教学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向设计教育领域。”
交大设计,将是设计担当。
交大设计历久弥新,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它依然年轻、迸发活力。从本源属性的美化装饰,到对人工智能的全面渗透。这股特征,标志着交大设计学的精神:开拓无限,创新无限。
因此,上海交大设计学院设计系这一系列研究团队主题将为大家呈现六支重要研究团队。本篇将继续介绍该研究团队系列下的信息设计研究团队,向大家娓娓道来:信息设计,涵盖科学、美学、语义学和符号学的内容,作为了一个开放的、各种风格并存的、各个学科交汇融合的研究领域,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探讨人类自身和环境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问题。
什么是信息设计研究?
信息设计作为当今设计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基于自然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学、旅游心理学)与艺术学(设计学)交叉的创新设计研究方法,旨在梳理与整合信息内容、呈现方式等复杂问题,提出设计的创新范式,获得信息设计与人类情感认知相关联的研究成果;为全人类多样性而设计,研究高品质的信息传播效能,提炼和优化信息可视化和交互设计的创新准则,实现信息数据感性化、信息科学艺术化、图形识别认知化,使用户获得高效、精准、愉悦的信息呈现,为决策者、研究者的“革命性”判断提供依据。提升设计学的研究能力,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先进制造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及创新研发奠定坚实研究基础,具有广泛的可用性价值。
研究内容
研究认知与设计、信息视觉分析;人机交互经验和图形识别的认知需求分析;信息网络安全、图像系统研究;数据呈现;创造想象实践;公共空间交互多媒体设计;游戏体验;数字印刷与绘画;UI界面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导视系统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
研究领域
教育、通信、科技、旅游、产品品牌、卫生保健、经济、交通、公共交通信息、广告等。
相关学科
认知心理学、可视化、统计学、地图学、计算机软件工程、图表学、信息资源、网络科学、设计学
信息设计研究团队负责人
席涛,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设计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博士站研究员;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问学者;国家工信部工业设计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上海市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UPX文集主编、核心期刊《包装工程》、《设计艺术研究》学术编委。曾获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中国工业设计十佳设计奖等荣誉称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上海市精品课程[2]、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认知与信息设计研究、绿色设计研究等。
研究方法
1. 谱系研究
源于谱系学,分析历史演进和进化论,客观揭示设计哲学和发展规律。信息设计是对一个问题的识别和创始者的智力创造,表现在绘图或计划中,包括方案和规范。[1] “信息设计”是对信息内容及其呈现环境的定义、规划和塑造,旨在满足预期接收者的信息需求。[1]来源:Definition approved/confirmed by the IIID General Assemblies 1993 and 2000
2. 知识地图与本体论
关于知识地图的研究主要包括知识图谱、主题图、概念图的研究,揭示学科主题的网络关系及演进趋势、信息资源数据管理、学科领域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其中,知识地图的构建常常与本体理论相结合。本体论是言间内在关联机制而设计的逻辑公理,对概念、属性、关系、函数、公理和实例等多种知识元素、词汇的关联性进行描述。该研究包括理论研究、构建领域本体模型、知识管理/导航/检索/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实现、用户及专家的评价与反馈。
3. 实验及算法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信息与交互设计方法论研究,通过VR生理信号检测实验,获得情感识别的科学数据;基于机器学习光流跟踪技术的用户行为动线研究解决空间信息安全、应急问题的有效方法;基于生理信号检测和脑电技术的可用性评价体系可有效的应对公共空间信息问题,应用EEG脑电和眼动同步监测技术的可用性设计,获得智能化交互体验和信息服务设计的未来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
4. 数据视觉分析
主要利用图形图像技术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可视化表示,以增强用户对数据更深层次的认知,有效地将信息图形呈现于用户。通过对用户认知和情感化的理解,提高用户处理视觉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帮助设计师创造有意义的数据信息。
代表性研究
1.《基于认知理论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结题)
核心内容
基于质量功能配置QFD调研法的用户研究。使用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方法把用户对视觉图形的认知需求与交互习惯转化为信息可视化技术指标,并根据用户需求的重要程度排序完成认知资源优先排序的映射;基于心智模型方法的信息构架。受用户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限定来假设图形和故事, 并采用分析、组织和设计的方法,如“思维导图”,快捷地把用户需要的信息“准确”展现出来;基于认知负载理论的图形信息认知加工。可视化技术必须满足提高信息接收者高效加工信息的需要,以降低认知负载。
选择优化图形反应提高图形质量的方法:
(1)用阴影表现提高用户的景象 加工速度实验。
(2)明暗差别区分交点对象和背景实验。
(3)突现图像吸引注意实验。
(4)增强新图形反应启动实验。
2.《大型邮轮美学设计技术研究子课题“中国风”数据库技术设计》,国家工信部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在研, 《情感粒度实验:非正向情绪图鉴研究》
将情绪反应的意象语义词汇进行多次实验加以设计表达,得出游客情绪反应的度量指标,评价游客对邮轮旅行的满意度,并应用于移动终端交互界面,测量情绪反应,本作品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APP服务系统。此图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作品。
3. 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纪念徽章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纪念徽标图案以篆体“交”字和1896、2016两组数字一同构成交大最早的校门,取意为“思源致远、天地交通”,象征交大跨越三个世纪,开启新甲子的征程。红色彰显出交大的广博、宏伟及辉煌。图案顶部为“人”字,体现学校以人才培养为重的办学理念。上部三个人构成“众”字,下部三行中英文组成台阶,象征120周年之际,交大人众志成诚、脚踏实地,向世界一流再进发。五年来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产生较大影响力和正能量,为提升交大形象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 医疗机器人界面交互设计研究
与上海节卡机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医疗机器人的用户界面交互设计。主要完成交互设计的信息架构设计、手动操作与编程功能模块设计、设置与编程的功能模块的系统设计、原型框架设计、字体与色彩系统设计等。
信息设计研究表明了什么?
信息设计研究可以解决复杂空间的信息可用性问题。用户情感认知与公共空间及信息设计成正相关性。影响公共空间信息交互设计的主要因素是用户情感体验和满意度人工智能的信息与交互设计能对空间问题实施有效的检测、识别和评价;基于生理信号检测和脑电技术的可用性评价体系可有效的应对公共空间信息问题;解决公共空间的智能服务管理、防控和应急导视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信息问题等。
我们对研究信息设计的建议
1.保持正确的认知需求,基于自然与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适度设计。
2.掌握社会设计原则,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设计。
3.建立大设计的观念,为交叉研究而研究设计,构建信息服务系统体系。
4.研究信息本源与本体论,建立知识图谱、图式化传播新范式。
5.融合艺术与信息科技,艺术是创造想象认知、科学是验证可行性实现。
信息设计教育能带给你什么?
新时代的设计师将面临挑战:如何掌握最有效的信息并驱动创新;用户对信息图形的需求的越来越高,当代设计师必须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在大数据信息中有更复杂的视觉问题需要解决,要求设计师们为多元化文化和最新的技术进行可持续设计。 而信息设计研究领域交汇融合,正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和环境问题的交叉学科。
在信息设计教育研究方面,团队表示,坚持设计与科学交叉是进一步促进设计教育的创新方式;贯彻设计思维方法研究是培养未来人才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推广设计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则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素养。信息设计研究团队席涛教授表示,设计教育的终极使命是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推广艺术设计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使个体达成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理性与情感、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设计教育应当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确立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