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9 00:00

设计,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概念。从造物的角度来审视,其历史久远漫长;从学科的角度来观察,它年轻却迸发生命力。从前身“工艺”(工艺美术)蜕变而来,“设计学”大抵也不过是四十年左右的光景。

当“设计”取代了“工艺”之后,其含义也随之发生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是:从原本单纯的对造物的美化装饰,步入到对人工创造的全面预谋。这一变化,使得原本属于“工程”的职责,在“设计”的概念下成为新的介入领域;使得“工艺”概念时期不被设计参与的部分,在今天的“设计”视野中,日趋呈现与工程融合的特征。

这股特征,标志着设计学的一个重要特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这种拓展,固然有着当今造物的客观要求,却更是交大设计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

因此,交大设计这一研究团队系列主题将为大家呈现来自上海交大设计学院设计系的六支重要研究团队,向大家娓娓道来:设计,何以在沟通文化与社会的今天,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什么是地域振兴设计?

地域振兴设计,即基于地格的创新设计,是指通过深入挖掘某一特定地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设计主题,提炼设计要素,因地制宜进行的创造性设计实践活动;其设计成果(如特色旅游景观、创新设计产品、新型建筑等)能对该地域的经济与文化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它是一种以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简称CAS)或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为理论基础的整体设计(holistic design)。



地域振兴设计团队负责人


周武忠,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创新设计中心主任、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东方设计学、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地域振兴设计、中国花文化研究。


周武忠教授主持编制并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学科群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主持完成《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认定办法》、《中国特色花卉小镇建设指导意见》、《当代中国景观设计艺术批评》、《中国当代旅游商品设计研究》等项目;获得江苏省优秀旅游规划设计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指导培养博士后5名(3人出站)。培养博士硕士毕业100人;其中博士12人。先后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


担任兼任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SDS)主席、住建部国家风景园林专家、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人资环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副会长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会长、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校友会会长、东南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江苏省旅游学会创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一、以小见大

正所谓 “一花一世界”,地域振兴设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融合了团队的多学科专业积累,也是对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文化复兴的实践和融合。


1. 花文化与园林美学

在花文化研究上,团队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出版多本学术专著:

  • 出版专著《中国花卉文化》(该专著后被列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主编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

  • 主编了我国第一本《中国花文化辞典》辞典,并被安徽省出版总社列为重点书刊出版。

  • 在积累30余年资料的基础上,周武忠教授出版专著《中国花文化史》,该书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并于2016年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在园林美学研究上,团队则开设了系统的《园林美学》课,授课内容得到了来自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知名美学家以及园林学家的肯定。


2. 新乡村主义

团队在实践和总结中逐渐将旅游景观艺术学发展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乡村振兴。具有前瞻性的“新乡村主义”设计理念为国家和政府在建设新乡村、振兴新产业的实际项目中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周武忠教授著写的《新乡村主义——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中乡村规划建设应关注四个方面:“一”个乡村性、城乡“二元”、“三生”和谐发展和“四风”整体设计。 


“一”个乡村性是指要保护好乡村环境和文化的原真性,留住乡愁和“地格”;城乡“二元”,是指要谋求乡村与城市的和谐协调发展,形成有利于城乡互补的“交互产业”;“三生”和谐发展是指导要从经济、自然和人三者方面实现生产和谐、生态和谐与生活和谐;“四风”整体设计,即强调要从“风土–风物–风俗–风景”四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整体推进。

新乡村主义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新书首发式

地域振兴设计归根其本质是一项由各个小设计而统一融合形成的整体设计,其涉及资源、环境、经济、宗教、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地域振兴设计团队多年在不同设计领域的积累,得以让地域振兴设计学科不断发展,并逐渐开拓大设计领域的新篇章。


二、实践真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2001年,团队逐步积累乡建设计规划经验、锤炼“新乡村主义”思想,逐步发展出乡村振兴理论。这一经历又可被概括为“3A理论”:Agriculture(农学)、Art(艺术学)、Architecture(建筑学)——扎根在自然生态的土壤中,以艺术学的眼光来审美,用建筑学的方法来创作。

十几年来,新乡村主义规划设计理念不仅仍然保持其先进性,也在实践设计中得以不断发展和改进,从而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地域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

扬州城的园林文化集南秀北雄之大成,其中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设计团队在规划中表示,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应该进一步明确发展主题和主导产业,树立泛旅游产业、生态旅游等先进理念,引进国际品牌旅游项目,不断创新旅游度假产品,将其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公园”。并对目标定位、发展模式、重点项目和打造世界公园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扬州瘦西湖新区规划图

在安徽黄山市的“新徽天地”大型娱乐休闲度假项目规划中,团队则贯彻了自然、文化、人相和谐的理念,对“新徽天地”以大旅游、高起点为指导思想,实施整体开发;以徽文化为核心,突出人文特色;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增强动感和参与性,以实现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互补。

黄山新徽天地设计方案

此外,团队在主持盐城海通镇规划时提出了“海通通海,风光无限”的创意口号;

在主持常州薛家镇规划时提出“中国鲜花小镇’的理念,并向全国推广;

在主持宜兴西渚特色旅游小镇时,深挖地脉、文脉、人脉,将“茶禅文化” 融入到小镇建设中;

在主持徐霞客小镇时,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突出民居特色和旅游景观,深挖“徐霞客”文化内涵,打造出具有徐霞客印记的旅游产品,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独特发展格局。

城市更新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纵观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增量发展之后中国城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之一是城市文脉的断裂。如何在城市建设中避免“千城一面”,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和活化?地域振兴设计团队用设计的力量传递创新,溶解在祖国河海山川中;用实践剖析城市旅游景观更新痛点,延续中国文化传承的命脉。

这些实践体现了“新乡村主义”理念,他们将设计智慧挥洒在乡村大地上,践行着新乡村主义和整体设计开拓者的使命。


三、融合创新

从“三学”为中心的理论提出到地域振兴的课程设计,从上海交大创新设计中心的成立到东方设计国际论坛的举办,团队将整体设计和地域振兴推向了一个“大美以和为美”的国际大平台。


1. 设计学科创新

在课程教学上,团队注重“三学”的重要性:即学科、学术和学生。“学”的最终意义无论是在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课程的框架体系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应以学生为核心,关注学生需求的变化。因此,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们愿意听课,或许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012年,周武忠教授带领地域振兴设计教师团队创新开设了“地域振兴设计”课程,该课程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实地体验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理论的深层理解。


2. 创新设计中心成立

2016年5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国际服务)中心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成立,周武忠教授担任创新设计中心主任。

随后,周武忠教授主持编制《创新设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并通过学校论证。以设计学为中心、以“设计与产业”和“设计与环境”双轮驱动的“创新设计”学科群形成,交大设计正逐步迈入大设计时代。


3. 东方设计学

一个设计师的担当在于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在提升。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设计学的理论体系究竟是什么?交大又应该如何跟进这个学科的发展?在此背景基础上,地域振兴设计团队表示,我们应当在大设计时代中找到自己的路,并为此提出了“东方设计学”即把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设计手段相结合,形成带有浓烈东方气息的产品体系

东方设计论坛自2016年起由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和创新设计中心承办,迄今已连续举行5届。

2019年,在第五届“东西方设计比较”为主题的东方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Design 9”联盟[1]发表《设计科学上海宣言》[2],呼吁走向整体设计助推地域振兴,“地域振兴与整体设计”因而成为第四届东方设计论坛的主题。

“我们应当用人类为中心的整体设计思维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的设计理念,加速‘设计’与‘产业+生活+环境’的融合创新,构建健康的世界设计新格局。通过探索地域振兴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贡献设计的力量”,地域振兴设计团队负责人周武忠教授表示。



注:[1] D9联盟:全称为Design 9 Union,于2016年在第二届东方设计论坛上成立,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柏林艺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魏玛包豪斯大学、东华大学、韩国全北国立大学9所高校的设计学者代表组成,随后因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千叶大学、汉阳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设计学者的陆续加盟,9逐渐延伸为“多”的同义词。

[2] 《设计科学上海宣言》:又名为D9联盟上海宣言,分为三部分、九条内容,分别为“学科与地位、问题与挑战、责任与使命”。宣言明确提出,要通过发展整体设计学来构建设计新格局,就设计学科的认知、发展、未来和设计学人的共同使命达成共识。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