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22年春季学期四年级《建筑设计及原理(3-2)》课程邀请多位业界专家担任实践导师,与康奈尔大学联合教学,开设城市设计工作坊,本文将记录工作坊的教学进展与成果。
教学目的
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一个学科。在理解城市综合性的基础上,运用规划设计手段,组织城市资源、提示发展目标、规范建设逻辑、形成设计原则和设计方向。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借由导师多年来在国内外的专业实践经验,针对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拓展专业广度的认识与底蕴深度的理解,同时以真实的基地设计练习、课程中的讲座分享,能够让建筑系学生对城市设计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与实践运用的能力。
本课程以“上海崇明东平特色小镇城市设计”为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条件、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的城市形态,呼应21世纪科学技术带来的机遇,应对全球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鼓励学生探索有活力、有江南水乡文化特质的,未来生态城镇的新形态。
设计周期共十二周,第六周开展中期汇报。
指导老师
马文军: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课程主持
George Frantz:联合教学工作坊康奈尔大学负责教授
王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Teaching Fellow、PERKINS+WILL董事、中国区城市设计总监
张晶: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Teaching Fellow、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总监、上海交通大学04届本科、07届硕士校友
余炽:PERKINS+WILL项目城市设计师
助教:20级硕士王宁、21级硕士赵浩达
基地调研
2月21号,城市设计工作坊全体学生与老师一同前往上海崇明东平特色小镇、东滩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研,感受基地尺度,深入了解基地内部及周边情况。
基地调研现场照片
中期汇报
3月24日,受疫情影响,城市设计工作坊中期汇报在线上顺利举办。
中期汇报出席的嘉宾有: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董事执行主席、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秘书长姚领、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副总监、资深规划师俞海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吴建、游猎、教学组指导老师。
中期评图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马文军副教授代表课题组对各位评委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王焱老师向嘉宾们介绍了本次城市设计工作坊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方法,各小组分别对自己的中期成果进行了汇报。
中期汇报
#A1组
闫家豪、曙努克·萨尼、左亚汐、陈淑青、安帅
城市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的同时,由于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城市病也在加剧,人们对淳朴的田园生活产生了向往。在东平小镇这个农业基因浓厚的场所上,我们经过许多前期分析提出了方案的概念:归野智居。归字意为自城市回归,题目取自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旨在建立一处都市人的诗意原乡。归野代表水绿交融的生态旅游,归智代表产业联动的智慧农业,两者互补作为小镇核心产业。归居则代表建立在两者之上的活力复兴的幸福社区。规划的核心愿景为:打造以智慧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健康活力小镇。
具体的设计策略是在基地中间穿插了一条生态核心轴,绿色景观向三个方向延伸,提高区域价值。空间结构上,形成了一条生态轴,一条健身步道景观环,三个大湖景观中心,三条特色街道,三处滨水广场,五处主要公园的形态。我们希望小镇多元融合的产业能激发可持续发展的连锁反应,在内部良性互动的同时也从多个维度吸引周边各地的客群。
图A1-1 设计概念
图A1-2 产业结构
图A1-3 方案生成
图A1-4 总平面图
图A1-5 空间结构
#A2组
金飞灵、胡昂、段珂、金明雄、周紫媛
本设计基于详细的场地周边环境调研,并从小镇周边极具代表性与独特性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园区出发,提出了“生态花卉产业小镇+生态社区环境”的小镇基本战略,以花卉为核心展开产业、生态与社区的建设,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与小镇原有资源克服东西片区断裂、资源利用不充分社区活性低等问题,通过绿轴串联的方式形成片区纽带、激发场地活力、联系周边生态环境。
图A2-1 设计概念与产业引入
图A2-2 中尺度基地分析
图A2-3 总平面图
图A2-4 中央绿轴
#A3组
吴家兴、温世康、王新豫、龚春宇
在崇明现今建设问题上在于保证生态基底的情况去改善现有居民生活、吸引外来人口,以及提升经济收益。而在这一大背景下通过理清基地与周边的生态源地、居民生活情和现有产业的关系,提取出”生态源地”、”花博会”、”健康小区”和”光明食品加工源地”的基地特色,从而发展出“水陆之珍城、健康疗愈馆”的主题。
方案通过构建长3km的绿色廊道,串联基地与周边的居民集聚点、花博园、生态森林,形成“生态轴线-绿色廊道”空间系统。并根据现有花博会园址、原有居住地的位置关系,划分成本方案的”商业休闲段”、”产业研发段”、”健康社区段”三个区域,并通过对萨瓦纳的街区形态进行参考,将中心绿地形成更加细化的绿色系统,形成现有规划。
图A3-1 设计理念
图A3-2 基地分析
图A3-3 设计构想
图A3-4 生态策略
图A3-5 对标案例
图A3-6 总平面图
#B1组
吴媛媛、周茉、卢湘粤、雷天琦、张彤璟尼玛拉珍
在上海2035规划中,崇明岛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成为上海16个区中生态保护用地占比最高的区,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规划,践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战略目标。
我们提出了双C战略,以碳中和CBD以及碳中和LAB,目标将崇明岛打造成为以生物质为基础的可持续生态主题小镇,我们以利用崇明岛特有的碳汇资源为出发点,以产学研三类角度,设计了包含碳中和研究与教育基地,上海国际碳交易中心,崇明有机农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可持续房车基地等的碳生态综合体,最终在基地上形成两廊三层一碳核的生态格局。
图B1-1 设计概念
图B1-2 人口规模
图B1-3 总平面图
图B1-4 方案介绍
图B1-5 方案轴测图
#B2组
胡啸、邵珲春、索菲亚·南熙、王明祥、林锦秋
崇明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有着不错的自然底色。同时,地处“苏沪之怀,三角之滨”,能有效吸引上海和苏州的高压人群,让东平成为苏沪地区的高压人群逃离城市的第一站,因此我们提出“E-S-C”的概念,就如同按下键盘上的ESC键,告别高压,方案将疗愈产业和短期度假的民宿作为主要产业,注重生态(Ecology),疗愈(Sanatorium)、乡土体验(Campestral)。
图B2-1 客群分析
图B2-2 用地
图B2-3 总平面图
#B3组
李昕宇、杨得敏、李晨丰、金明珠
这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地方,上海城市文化与崇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为东平小镇创造了独特的农场基因。我们想把这份文化与情怀延续下去,同时也向在喧嚣中忙碌生活的城市居民提供一处心灵居所,在田园生活中回归自然,因此提出了“认领土地计划”的概念。
方案围绕核心“认领土地”展开,搭配社区生活体系和特色功能模块,打造生态有机的活力小镇。空间格局上,我们在基地中心设计“一核”土地认领核,以不同功能主题混合的“十二岛”围绕,中间夹以水系、绿化、景观、开放空间“一带”。交通体系上,打造分别位于外围十二岛、核心认领岛、水系的“四环”,涵盖智能车行、慢行系统、水上游览,南北“两轴”串联内部交通的同时构建基地内外连结。
将农业元素与生活元素融合的模式特色鲜明,希望可以融合、激发更多人群和多样产业。
图B3-1 主题概念
图B3-2 总平面图
图B3-3 空间结构
图B3-4 交通结构
评委嘉宾们对此次工作坊的中期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基地特征的把握、设计主题的选择、案例分析、空间结构的梳理、主题与设计的衔接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入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城市设计。
未来六周,各位同学将在导师指导下,聚焦重点片区,深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