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4 00:00

2021年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年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论坛丨王林:人民城市的街道城市设计

2021年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年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论坛于2021年5月30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传统与挑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林以“人民城市的街道城市设计”为题发表论坛报告。本次活动由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与规划专业委员会承办。


街道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和演进历程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人民城市逐渐成为当今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题。 

街道作为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状态的重要体现。 

回顾城市对街道景观与空间的管理,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拆除违章搭建、治理安全隐患与沿街脏乱污损时期的街道整治阶段;二是街道沿街建筑立面的店招店牌与广告设计、沿街铺地与各类设施的景观设计、街道各类家具设计等街道美化阶段;三是迈向以可持续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实施的整体城市设计导则体系为平台的街道精细治理阶段。

​城市对街道景观与空间管理的三个阶段

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为例。衡复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保护规模最大的风貌区,占地7.66平方公里,其中徐汇部分4.4平方公里。从2007年开始,就率先启动了武康路风貌保护道路的街道设计和街道整治及景观提升工作,并于2014年编制完成了徐汇风貌区内31条风貌保护道路的街道设计工作。在总结上阶段经验基础上,对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要求,反思、研究后认为街道城市设计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问题一:街道景观设计编制要素不全面、不精细 
规划师在进行城市街道设计提升时,通常会考虑店招店牌、建筑立面、照明等要素,这是当时街道设计的惯性做法,但是精细化治理要求对街道设计各要素有更为全面的考虑,例如街道中的电表箱、电信箱、架空线等,这些都是影响街道景观与行人感受的构成要素。对街道的色彩、声音等要素则更是没有列入考虑的范畴。
​街道整治中被忽视的要素

问题二:街道设计方案刚控有余指导不足,无法应对动态更新 
街道城市设计为了有效地指导设计的实施,规划师往往会在设计方案中给到具有表现力的街道设计效果图,这类设计蓝图对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们缺乏对未来城市动态更新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街道整治设计往往出现过分重视整齐划一的管理要求,而没有考虑和结合商家及业主个性化要求,使街道风貌失去应有的丰富多元与活力特色。
​过分整齐划一的招牌

问题三:街道城市设计的制定与管理部门、实施主体不衔接 
街道的城市设计由建筑、绿化、市政设施等多要素构成的,各要素的管理部门和实施主体各不相同。街道规划设计由规划部门编制,但各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沟通和交流,编制完规划后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实施主体由于专业差异,对城市设计缺乏足够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准与原则产生较大差异,导致制定的城市设计无法对城市管理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无法有效落实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实施要求。 

问题四:街道城市设计的实施机制不健全、缺少长期可持续性 
城市设计实施机制是街道能够被持续有效管理的保证,然而在对上海各街道进行全方位调研后发现,上海的城市设计实施结果差强人意,大体可以归纳为重一次建设、轻日常管理,重问题整治、轻过程引导,不重视对街道动态变化的过程管控和引导,导致店铺面临再次整改。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街道精细化城市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路径,即以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为目标的街道城市设计方法与实施路径。


街道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设计的技术平台作用 

城市设计的技术平台为精细化街道城市设计的新方法,其作用包括系统思考、要素细化、递进引导。首先编制从街道到建筑街面的分层次的指导原则,再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最后对街道提出细化到每一要素的设计导则。 

系统思维、递进引导:整区域、分街道、到建筑的导引 
精细化街道城市设计需要系统性思维和递进式设计引导,有利于规划师从整区域到分街道再到建筑,对不同区域的不同街道建筑给出更具有精细化、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这种递进式引导可以被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整体思维、问题导向:地毯式、多界面、全方位的研判 
每条街道都有其独特性,因此需要对它们分别做地毯式的研究。在制定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设计导则后,需要在对街区整体考虑的基础上,对街道各界面现有问题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的梳理和排摸,包括空间、交通、功能、建筑保护情况、景观环境、城市家具、设备设施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梳理街道风貌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总结出目前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难点,明确设计对象的问题清单,为后续治理工作制定相应的任务清单。

精细思维、要素细化:分类型、全要素、更精细的设计 
在列出街道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对街道要素进行更为全面、精细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建筑有相应的控制原则。在街道要素上,将其划分为七大类、四十项,其中包括店招店牌、建筑立面、窨井盖、照明路灯、围墙、出入口等在城市设计中常见的控制要素,也包括电表箱、牛奶箱、架空线、设备箱、行道树等容易被忽视的控制要素,分别对每一大类和每一小项进行现状的整体和局部的研究,并逐一判断控制引导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一类每一项的总体控制原则的分项控制细则。
​街道环境控制要素

​淮海中路1861-1877号建筑街面导则


精细化城市设计实施路径 

 —城市设计的实施平台作用 

街道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实施路径需要一个城市设计的技术平台。很多时候虽然做了精细化的城市设计,甚至是完成了从街道到街坊再到建筑的导则,但却由于缺少可持续的实施机制与治理平台而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搭建街道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实施平台非常重要。 


专业思维:依托专业化力量、刚性管控与柔性引导结合 

专业化力量包括社区规划师制度和专业化设计团队的保障。首先,实施平台内部需要专业的城市设计团队。对于街道来说,整体的城市设计需要有建筑、规划、景观综合设计能力的城市设计团队参与研究与设计,进行兼顾整体与细部的精细化设计。同时,需要制定社区规划师制度。设计规划师包括了建筑师、设计师、规划师,规划师制度则是对他们在专业上的把控。

治理思维:多方共治、社会参与、过程管理 

治理思维在街道精细化城市设计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需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互动,从单项政府管理转向多元主体共治。同时,组建风貌街区治理共同体,由设计院、社区规划师作为专业支撑,邀请社会多方主体参与,组织风貌区内城市治理工作的定期定项讨论,打造风貌提升和城市治理结合的优秀案例。 


以街道精细化治理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的实施,需要遵循“同一规划、统一实施、协同管理、共同治理”的“四同”机制,即在同一个街道城市设计的指导之下,当街道需要整治的时候,能够协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统一实施,并在日常管理中分工协作,与居民在共同治理下完成。

智慧思维:智能化管理、长效管控动态、提升治理效能 

科技赋能是街区治理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运行维护阶段,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对街区治理问题做到智能发现、智能处置,完善问题处置的闭环流程,提升治理的效能。 

在智慧化管理中,将精细化街道城市设计纳入上海目前正在做的一网统管制度平台。未来,如果某街道发生了与规划不符的变化,社区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一网统管”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

​智慧化治理中的问题处理闭环流程示意



提升实例 

 武康大楼位于徐汇区衡复历史风貌区,设计师在设计初期从问题出发,分析了淮海中路、天平路西南角场地的现状,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问题:1、场地人流拥挤,占道拍照安全风险极大;2、绿地受踩踏情况严重,绿地养护难度较大;3、街角空间立杆、箱体设备较多,影响步行品质;4、街角建筑品质较低,现状整体活力较差。


根据以上问题,设计师提出了延伸人行步道空间、减少景观遮挡、局部调整绿地形状、增设推荐拍摄点、增加智慧数字应用、提升建筑底商品质的六大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


总结 

基于人民城市的街道城市设计,不仅包括设计的精细化,还包括实施的精细化。设计本身固然重要,而实施平台与实施机制更加重要。 

在设计层面,一是要系统思维、递进引导,二是要整体思考、问题导向,三是要精细思维、要素细化。 

在实施层面,要有专业思维、治理思维、智慧思维,并遵循“同一设计、协同实施、共同治理”三同原则。以实施为导向的街道城市设计是实现街道精细化治理、实现城市逆生长、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重要方法。


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c3NjkwMg==&mid=2650573603&idx=2&sn=ce04fe8ac73d3fd93c5687f99ced6858&chksm=87637dcab014f4dcff39cd06bfda1be017f7862207e266784f9b252fd1b93990d46c09364268#rd



search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