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交大设计王林教授助力美好城市建设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海展览中心正启动建成以来最大规模“拆围栏”——保证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落实所在区域的公共空间开放,将优质的风貌景观展现给市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截至目前,建筑所在区域南部外围主要铁护栏已拆除,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于明年春节前后完成,整个工程将延续至2022年末。未来,市民游客将零距离感受优秀历史建筑和城区特色风貌。也由此不断释放上海展览中心的文化功能和会展功能,打造公共活动新区域,彰显城市地标艺术人文和绿色开放的软实力。
聚焦“开放友好” 可漫步可阅读可休憩
上海展览中心于1955年建成,举行过许多重大政务、外事活动,组织和举办过数百个国内外展览会。许多人也在此参加过上海书展,看过全球新品首发。这座气势恢宏、风貌独特的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也在上海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占地9.3万平方米的上展中心,除建筑物所占3.25万平方米外均为室外部分。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当下,如何把握人本价值,丰富城市空间的新功能?据介绍,根据规划,未来整个区域按功能将划分为:景观区、休闲区、互动区、绿植区、停车区。在非重大任务和经营活动时段,每天7时至22时对外开放。让市民群众走得进来,可漫步、可阅读、可休憩,感受得到温度。
用脚步“走”出用户视角 也“走”出设计灵感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城市更新保护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林和安墨吉设计团队共同主导了此次整体景观与开放公共空间设计。设计之前,设计师们在院落里走了一遍又一遍,用脚步“走”出群众的“用户视角”,也“走”出设计灵感。
整个建筑所在区域在空间上形成清晰的四个组团——东花园、西花园;东庭院、西庭院。从半开放到全开放,同时要保持这一“组团式建筑”的历史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色。
王林介绍说,这就需要一种统筹思维和精细落笔。从喷水池广场的系统更新,到院落植被梳理,再到整体标识系统完善,都充分体现游览友好。
功能入驻方面,不仅增设市民服务中心提供导览服务,也引入了花园咖啡座。除此之外,也将在东北角停车场区域规划建设一处市民广场,与南京西路商圈深度融合,打开上展沿南京西路界面,提升步道品质形成漫步休闲林荫道和活动空间,“打开围栏只是第一步,最终要成为城市中活跃的、为老百姓所喜爱的公共空间”。
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始终 全面提升游客体验度
走进上展中心,除中央广场外,两侧架起了诸多脚手架、施工围挡等,外立面修缮、绿化环境景观提升和公共休闲配套设施改建等工程正稳步推进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比如,在东西花园改造中,将保留大树,清理杂乱灌木,增加花境,增设特色标识座椅等。
推进对外开放过程中,按照“有开有关、能开则开、该管要管”的原则进行常态化管理,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完成拆除后,上展中心将在保证功能性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落实所在区域的公共空间开放,提升景观品质,完善配套设施,满足市民休闲休憩的需求,做到“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总台记者 刘潇凡)
责任编辑:陈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