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 10:29

昌琳:喜马拉雅在疫情后的场景化创新实践


UXPA中国 X 鱼缸 共同推出线下活动:「后疫情时代」商业体验需求与数字转型,现场诚邀来自喜马拉雅设计总监昌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以“喜马拉雅在疫情后的场景化创新实践”为主题的演讲,分享了疫情背景下的行业变革,以及喜马拉雅在疫情期间及之后的设计创新实践。

喜马拉雅是专业的音频分享平台,汇集了有声小说,有声读物,有声书,FM电台,儿童睡前故事,相声小品,鬼故事等数亿条音频,超过6亿用户选择的网络电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


疫情背景下的行业变革

首先,昌琳老师介绍了疫情对全球造成的巨大影响。横向比较,中国在这次疫情中较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表现更好。

纵向比较,同2003年的非典期间比,中国的网民数量也由当时的6,800万上升至现在的8.54亿,中国应对疫情的情况也变得非常的不同了,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大的方面。


1 现代治理体系的升级

现代治理体系升级首先就体现在了整个疫情期间,对于交通管理医疗体系,应急救灾,还有我们身边的健康码的应用和升级,更全面的数据化,智能化等。

2 生活方式调整

疫情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社交方式等等。线上服务的不断普及,对于整个社会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影响。

3 线上行为的替代

线下教育旅游线下娱乐等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非常大,加速了线上线下结合或转型的速度。

线上场景对线下场景加速替代,比如在线办公多人协作任务管理工具,例如钉钉、飞书等迅速崛起。而原有线上的行业,例如在线教育、在线内容、电商等等也继续巩固地位。许多电商都开始布局发展线上生鲜业务。



在疫情期间受冲击非常大的线下部分,例如餐饮,酒店,娱乐航空,线下娱乐,线下教育等等。同时线上行业往往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电商、在线娱乐线上内容,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其中喜马拉雅就是主要发展线上内容,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疫情之后线上内容行业会如何发展呢?

与大家通常想象的疫情到疫情之后,由于人们爆发性消费,线上内容的飞速上升不同。线上内容实际上在疫情期间及之后呈现了一个曲线上升的过程。


首先在疫情期间,短期来看,线上内容的确得到了很好的增长。而中期来看,由于疫情的对经济的影响,使得用户活跃度也有所下降,相较于疫情期间有一定的回落。

而对于整个长期来看,疫情影响了人们的一些在线生活习惯,将有利于线上内容行业的发展。

接下来昌琳老师开始分享了喜马拉雅在整个疫情期间的一些具体的场景化创新实践。



在这里昌琳老师问了现场观众一个问题:在疫情期间什么品类的收听上涨的TGI最高?答案是让大家非常意外的,「新闻」在儿童小说相声等内容当中脱颖而出。

昌琳老师强调,设计师应当通过现实数据以及到具体场景当中,更加精确的发现一些趋势和变化。

喜马拉雅在疫情期间对听新闻板块进行了一些优化设计。在疫情之后,为了应对环境变化导致用户流量的下降,为了更好的留住用户,喜马拉雅也开始扩充了一些品类。例如听历史,听相声,哄娃故事,心灵美文等板块,也在这些板块上以类似于弹幕的方式展示了用户的评论内容。

喜马拉雅在疫情期间变化内容策略和交互策略,这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喜马拉雅的用户增长。



项目启动——洞见潜在用户需求

昌琳举了一个例子,喜马拉雅发现部分用户会播放喜马拉雅的音频,然后听入睡,这就是一个潜在的用户需求,促进喜马拉雅继续开发助眠模式。


一期产品用户回访——种子用户需求分析

基于回访内容,对用户场景需求体验问题进行梳理。喜马拉雅研究了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并且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精细化的设计改良。


体验改进访谈——需求功能迭代

在APP中上线了助眠模式。喜马拉雅的助眠模式,有着多个模块。很有趣的例如是课堂模块,播放例如一些粉笔写字、物理课、课间走廊等的声音来达到助眠的效果。助眠模式下也能提供一些微风树叶,安静的野外等场景声音,力求为用户助眠,打造沉浸式的体验。

在此基础上,喜马拉雅结合heart模型(用户体验模型)进行验证以及优化迭代。用精确的用户行为记录以及可视化的数据来帮助产品的优化。



面对于广阔的市场,喜马拉雅针对下沉市场扩展人群去考虑。

喜马拉雅开发了极速版,针对下沉市场的人群特征,极速版主打空间,小省流量,并且也有新人红包。用更加专属的内容,还有网赚等等实现用户的裂变以及变现。


极速版有着与主APP不同的收入构成方式,追求体验和商业的平衡。极速版喜马拉雅在界面上,也根据下沉市场的特点,选择了与同类(下沉市场人群主要使用的程序)的风格来减少下沉市场人群认知的成本。

加入广告的方式提高收入,也更好的实现用户赚红包的功能。


喜马拉雅全场景生态流量近期取得了突破3.29亿(月活)的成绩。这得益于喜马拉雅在全生态全场景的发力。喜马拉雅在手机移动端之外,在小米、天猫精灵、优学堂、上汽大众等相关设备上,都根据不同的场景提供适合的内容,很好的契合了相对应的场景和市场,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同时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契机。喜马拉雅开始建构自己的教育子品牌,奇奇学、奇奇学英语。



最后是昌琳老师对整个内容行业大致的梳理分析:

在视频行业,从短视频到中视频到长视频领域都有许多已经比较成熟的品牌。而在长音频领域,喜马拉雅依然在路上。



圆桌讨论 Q & A


圆桌主持人李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业务规划经理、UXPA年度文集车辆与交通工具领域编委、鱼缸组委会成员):喜马拉雅对于儿童教育行业进行了拓展,那么你们现在有没有在儿童教育方面有更新的调整等?

昌琳老师:在内容上,儿童教育,很大程度受限于版权(比如妈妈直播的内容会涉及到版权),喜马拉雅获得了牛津树的儿童绘本的版权,因此能够得以开发儿童教育的模块。而在场景上,喜马拉雅也做了一些看和互动的模式,实现用户的精读的需求,有点训练营性质的,这一点是目前市场上的蓝海,很少有其他品牌在做。


圆桌主持人李斌:喜马拉雅的助眠模式,跟网易云音乐,部分冥想类软件等会有什么样的差别?相对不一样的部分?

昌琳老师:喜马拉雅进行了深入的尝试,有开发过一个独立的APP,调研了很多竞品,包括国内国外的。相比之下,喜马拉雅内容上可能会比其它的产品丰富,像陪伴助眠,相声、情感内容等,会在内容方面做出区别;在app用户体验方面,比如动效动图的使用,达到沉浸式的体验和助眠。我个人觉得主要的形式跟竞品方面差别不大,更多的差别是在内容方面和场景的区别。




来源:鱼缸WeFish

速记&编辑/蔡  武

浙理的小幸运,活泼的双子座,现任鱼缸研习社社委

鱼缸,始于上海交通大学校友,后发展为一个各行业从事产品和用户体验相关工作的优秀人才的社群;成立于2009年;以布道用户体验理念与思维、传授与交流体验创新相关方法体系及实践应用工具、赋能各行业体验事业成长并促进产学研发展为目标。 


searchsearch